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手機媒體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方便快捷的特性更是深受當代大學生的歡迎,如何借助日漸發(fā)展的自媒體來完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為了當代思政教育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主要內容之一。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主要探究關于自媒體時代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實踐探索
自媒體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媒體,屙屎借助各類自媒體平臺進行新聞輿論的新媒體格局,對于當下的大學生而言,自媒體平臺是他們接觸社會參與政治輿論的一個重要渠道,與此同時,通過自媒體平臺,大學生群體彼此之間會形成互相傳播和影響“無障礙”狀態(tài),這無疑為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的新的發(fā)展方向以及基于時代發(fā)展的現實意義思考。
一、正確認識自媒體時代的特性
自媒體自2003年出現至今,以極其迅猛的發(fā)展姿態(tài),成為了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基于其極大特性,更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谧悦襟w本身,自媒體時代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格局
自媒體是與傳統(tǒng)媒體不同,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自媒體更像是大眾自由傳播信息交流的場所,且自媒體的發(fā)展主要依附于各類基于互聯(lián)網發(fā)展衍生出的各類軟件,諸如QQ、微信、微博等等,因此自媒體也稱之為“手機媒體”[1],如此同時,自媒體的覆蓋面十分廣泛,除了人們的日常社交、新聞推送等等,還有包括很多國家主流媒體都借助自媒體來完成新聞的報道和信息資訊的傳遞,因此,自媒體時代的首要特性就是全格局性。
(二)平等化
與自媒體時代相比,在僅僅只有傳統(tǒng)媒體的時代,人們了解新聞資訊更多的是通過電視新聞報道、報紙等等傳統(tǒng)媒體載體,因此更多時候,人們接觸到資訊處于“你說我聽”的情況,這種情況顯然不具有平等化,且無法滿足人們正常表述自我觀點,實現全民參與討論氛圍的形成。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顯然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形成的這種格局,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平等化格局,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到其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整個自媒體平臺中呈現出不同的多種聲音。
(三)主導權
與自媒體的迅猛發(fā)展和多變風格相反,傳統(tǒng)媒體始終保持著較為嚴謹的姿態(tài),謹慎發(fā)展,且傳播形式和內容多比較嚴肅,因此基于自媒體時代的形成,傳統(tǒng)媒體逐漸失去了主導權,所傳播的聲音也逐漸被自媒體所掩蓋,因此自媒體時代中,自媒體相對于傳播媒體而言。更加具有主導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意味著主流媒體的失勢,主流媒體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虛假性
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自媒體的發(fā)展太過迅速,這也就導致自媒體在傳播的信息上有非常明顯的“缺失性”,這種“缺失性”表現在一些消息本身可能存在虛假成分但是自媒體并沒有經過嚴格審核,或者個人在自媒體平臺發(fā)表不實言論,信息快速傳播,形成很多主觀臆斷的虛假內容,影響輿論聲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網絡恐慌。這是自媒體時代迅猛發(fā)展存在的缺陷,也是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自媒體需要改進和發(fā)展的地方。
二、基于自媒體時代探討思政教育現狀
自媒體平臺中最為活躍的,就是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群體,他們既是自媒體的使用者,也是自媒體信息的傳遞者,更是自媒體的影響者,對于很多大學生而言,自媒體就是他們接觸社會的重要渠道,也是影響他們正確思想政治的重要內容。
(一)主流思想主導
基于自媒體時代來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意識到的事實是,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從幼兒園到大學所接觸的文化、教育內容等都是以主流媒體宣導下的傳統(tǒng)文化為主,因此就本質的世界觀、人生觀而言,是正確的,主流思想也是被大學生所認同的,所以總體而言,大學生還是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政教育姿態(tài)。
(二)價值觀受到影響
基于自媒體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很多信息都處于非??焖俚囊粋€傳播階段,除了主流文化的聲音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思想、文化,包括國內外各類渠道帶來的聲音,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所營造的“一元化”格局,很多多元化的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2]。
(三)網絡道德短板
基于上文中對于自媒體時代的特性分析不難看出,自媒體面向的是普通大眾,且互聯(lián)網的虛擬性導致了一些信息的虛假性,很多人借助互聯(lián)網的虛擬性,惡意發(fā)表一些毫無道德底線的言論,這些言論匯總成為網絡暴力對于大學生形成沖擊并影響著大學生的基本價值觀念,大學生在長時間的網絡暴力環(huán)境中,很容易被其影響形成“暴力化網絡道德”,網絡行為與現實分割,道德素質引人堪憂。
(四)思政教育重視不足
相比較自媒體時代的快速到來與發(fā)展,很多思政教育工作者實際上并沒有意識到自媒體的重要性,因此也沒有明確的采取或借助自媒體為載體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就自媒體渠道上被分割為兩個不同的層面,大學生受到的沖擊和與現實中截然不同的道德觀并不能夠被教師迅速理解和掌握到,因此兩者之間就交流層面也存在問題,繼而逐漸影響到思政教育工作的實際開展。
三、自媒體時代下對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分析
基于上文中對于自媒體時代的特性分析以及基于自媒體時代下思政教育的現狀分析,對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探索,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即從教育工作隊伍、教育工作陣地、網絡輿論分析以及教育測評體系四個方面開展。
(一)教育工作隊伍
對于普通高校而言,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員通常是院校的黨政干部、思政教育相關教師以及學生的輔導員等幾個方面共同組成的。因此,在面對快速發(fā)展的自媒體,為通過自媒體時代形成創(chuàng)新的思政教育工作,對學生形成良好正確的三觀工作,首要做的就是加強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隊伍。首先應當加強教育工作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掌握,包括對于自媒體的了解、網絡語言的學習、基于網絡發(fā)展的網絡文化分析等內容[3],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當意識到時代是不斷發(fā)展的,思想文化教育也是如此,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更應當積極的了解新時代形成的文化,并以大學生的視角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了解學生群體接觸的不同網絡世界,然后綜合分析,將其引入到思政教育課堂當中,形成網絡與現實的貫通。最后,教育工作隊伍,要加強對于自媒體的運用,以自媒體來實現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對于學生的思想變化有及時的了解。
(二)教育工作陣地
大學生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三觀體系,且能夠簡單運用,但是面對信息繁雜的網絡,仍然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且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普遍比較沖動和感性,因此在面對各種問題時,無法形成理性的思考,進而被偏激的思想或觀點所誤導,再逐漸對于自己的三觀產生沖擊。因此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而言,要對于教育工作陣地進行新開辟,除了課堂教育工作的開展外,還應當建立諸如QQ群、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賬號等內容,與學生共同探討網絡熱門話題,幫助學生判斷事件或信息,以此來引導學生理性看待網絡內容,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網絡輿論分析
網絡輿論分析實際上就是建立在高校已經建立其網絡教育工作陣地的基礎上,對于網絡熱門內容和事件展開討論和分析,共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機制觀念。對于存在網絡爭議的事件,校方應該迅速做出反應,發(fā)表觀點,占據輿論高地,對于三觀較為薄弱的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輿論引導。
(四)教育評價體系
基于自媒體時代來看,傳統(tǒng)的教育評價體系顯然已經不適用于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評價標準和評價手段等都與當下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有相違背的地方。因此,要根據不同院校的實際情況,做出基本的判斷,綜合院校實際思政教育方向,重新確立思政教育評價指標和體系,由于各個院校之間具體的情況不同,本文在此不做過多概述[4]。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當下的大學生而言,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確立都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時代是不斷發(fā)展變化,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要結合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抓住時代發(fā)展變化中的突出或主要內容,進行完善和改變,形成創(chuàng)新的思政教育實踐工作,共同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發(fā)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尹曉敏.微博興起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6,(02):51-54.
[2]黃巖,陳偉宏.新媒體: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契機與挑戰(zhàn)[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06):41-43.
[3]徐振祥.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6):70-72.
[4]劉顯忠,代金平.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J].探索,2016,(01):124-127.
(作者簡介:喬博,學歷:本科,所在單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