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萍
摘 要:農村學校班額小、學生少、人均空間大,為小班化教學提供了先決條件。老師根據(jù)學生個性差異采取分層教學,通過組建各種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促進生生、師生互動合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綜合能力,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 分層 分組 合作
去年我來到了偏遠山區(qū)支教。我不僅愛上了這一方風景秀麗的凈土,更愛上了這里淳樸憨厚的孩子們。曾經我十分不認同“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到了這里我才真實地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原來這句話并不是專家們一拍腦門隨口胡謅的,是真實存在的。
一、面臨的困境——基礎薄弱、教材突變
這一年我任教五、六年級,任務比較重,而且這兩個年級由于英語老師不穩(wěn)定頻繁更換,造成英語基礎比較薄弱。但更嚴峻的是六年級還將面臨教材的突變。拿到教材后粗略一翻,發(fā)現(xiàn)教材定位高,難易程度不均,文本靈活多變。像Lets talk部分的內容,長度和難度相當于舊教材的Read and write。
二、解決的途徑——轉變思維、小班教學
當我走進六年級教室的時候,看到明亮寬敞的教室里坐著三十幾位學生,用真誠期待的眼神齊刷刷地望著我這位陌生的英語老師。當時我的心里忽地就開出花來,豁朗開朗,這不就是我們期待已久的小班化分班嗎。 “小班化”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教師能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分層互動,分組合作這兩個方面來入手。
1.分層互動
(1)學生分層
首先摸清班上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根據(jù)英語學習程度將學生分成三類。A類是求知欲強、成績穩(wěn)定的學生,8人。B類是對英語學科不排斥但學習不夠主動,成績忽上忽下的學生,15人。C類是知識基礎欠佳,成績不理想的學困生,8人。
(2)課堂分層
在課前有針對地進行分層備課,設計英語教學方案。在課堂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于反應敏捷、接受能力強的A類學生,課堂上讓他們做難度大的思維練習,如圍繞關鍵詞復述課文,完成調查問卷并完整地陳述等。B類學生,老師要積極鞭策他們,在掌握重點詞句的基礎上要求達到靈活運用,并能作適當?shù)母木幫卣埂τ诨A薄弱的C類學生,老師要扶助鼓勵他們,課堂提問偏重于單詞的認讀,課文的朗讀及簡單問題的回答。
(3)作業(yè)分層
在作業(yè)的設計與布置上也有針對性地區(qū)分開來。對書本的處理上,A類學生要求能背誦Lets talk,仿寫Lets talk 和Read and write。B類學生能背誦Lets talk,熟讀Read and write。C類學生能認讀課文及書后面的單詞表。對于配套的作業(yè)本,A類學生要求能翻譯題目,并能標出題目中的考點和相關知識點。例如:在完成There ( was/ were/ is/ are ) many trees behind my house last month.這題時,A類學生不但要求能正確做出答案并準確翻譯,還要求能標出last一詞表示過去,確定時態(tài),再圈出trees中的s表示復數(shù)確定答案為were,要讓老師看到他們的思維過程。B類學生要求能翻譯題目,并能找出題目的關鍵詞和考點。C類學生能看懂題目,得出答案。
2.分組合作
小班化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實施往往是通過組建各種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促進生生互動合作。一般在詞匯和對話的新授課里都以二人學習小組形式為主。A類和C類互搭,好幫差。因為只有A類學生才有即學即傳的這個能力來幫扶和督促C類學生。B類學生兩兩互幫監(jiān)督。分組合作著重是要達到即學即傳,作業(yè)輔導,資料整理這三個方面的目的。
(1)即學即傳
“即學即傳”就是學生一邊從老師這里學得,一邊教比自己學得慢的同學,其教育力量有時要超過教師所起的作用。比如老師在教完ate fresh food 這個短語后,A類學生一學即會;C類學生也許要讀上十遍,還不一定能掌握;B類學生會讀,但也許還存在發(fā)音不夠準確的問題。在每新授完一個單詞或句型時我們總是會給時間讓學生自己讀一讀。這時A類學生通常是很不屑這種簡單枯燥的任務;B類學生也許在自己讀時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所在;C類學生這時候就只能發(fā)呆了,因為他們根本沒學會。如果我們合理地給學生分組,A的任務是把C教會,B的任務是相互糾正錯誤。這樣A類學生能在教的過程中提升自己;B類學生在相互的監(jiān)督中學的有趣,又避免偷懶;C類學生有一個一對一的幫扶小老師,大大減輕了他們的學習壓力,能在課堂中基本掌握新知,加大學習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
(2)作業(yè)輔導
在課堂上雖說能做到面改面批,但老師沒有這個時間一一給學生講解錯因,這時就是發(fā)揮幫扶小組功能的時候了。A要把自己同桌C的錯題講解明白,不光是講答案還要把知識點落實。B類學生可以同桌互助互幫,如果有不會訂正的可以問前后桌的A。
(3)資料整理
每個單元上完以后,我都要求學生自己先整理整個單元的知識點脈絡。四人小組內成員要分工明確,如A同學整理語法知識,B同學整理重點句型和語音,C同學整理詞匯。組內同學要進行完善補充匯總。這種方法是在小組共同合作、互教互補的情況下獲得的,學習效果一定比老師直接給一份復習資料要強很多。
三、喜悅的收獲——成績提升,興趣濃厚
在小班化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下,六年級兩個班的期末測試成績,在整個聯(lián)盟里面名列前茅。五年級學生的學習成效在全市的期末抽測中也體現(xiàn)了出來。全市公辦學校的平均分88.65,合格率98.11%;我校的平均分90.48,合格率98.85%。在這樣的成績面前,學生怎能不受鼓舞?所以這學期學生的學習熱情一浪高過一浪,是他們讓我教學改革的腳步走的更加堅定。我一直認為外界一切花哨的形式都只能是一時的新鮮感,學習興趣主要是靠成就感來支撐的。只有通過努力收獲了成績,孩子們才能從內心真正愛上這門學科。
結語
最后,我想說雖然小班化教學的研究才剛開始嘗試,但我們已經從小班化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大班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只要把小班化教學進行到底,精益求精,不斷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我們一定能夠收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