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娟 匡愛民
摘 要:湖南省郴州市教師培訓管理者培訓班自2010年起開始舉辦,至今已8年,近兩年被納入湖南省“國培計劃”培訓項目。該班立足本地實際,大膽探索了“二段四級”多元互動式教師培訓模式,通過建立“二段四級”多元互動教師培訓模式,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探索出做好教師培訓工作需把好“三關”,落實“二個一工程”,打造了暖心培訓課程,為辦出高質(zhì)量培訓班樹立了標桿,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多元互動;教師培訓模式;教師培訓管理者;“二段四級”;“國培計劃”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15
作者簡介:羅海娟(1968—),女,湖南臨武人,湖南省郴州市教師培訓中心教師,副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教師培訓、幼兒教育、教育管理;
匡愛民(1968—),男,湖南桂陽人,湘南學院教師,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
自 “國培計劃”工作實施以來,我國教師培訓事業(yè)迅猛發(fā)展,教育部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明確規(guī)定“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實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學時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 [1],并強調(diào)“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增強為教師提供優(yōu)質(zhì)培訓分能力。各地要為專兼職培訓者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國培計劃”和“省培計劃”加大專兼職培訓者培訓力度,專職培訓者每年研修不少于100學時”[2]。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從戰(zhàn)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實抓緊抓好”[3]。由此可見,抓好教師培訓工作是加強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戰(zhàn)略舉措,不但深刻影響到每一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更對整個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深遠意義,并最終落腳到“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一核心目標上來。
一、湖南省郴州市教師培訓管理者研修項目概況
1. 項目由來
截止到2017年底,湖南省郴州市有教職工59194人。近三年,市本級每年都會安排650萬元專項教師培訓經(jīng)費用于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全市每年會安排不少于教師總數(shù)15%的教師參加市級培訓,安排15%的教師參加省級以上培訓,安排25%的教師參加縣級教師培訓,100%教師參加校(園)本全員培訓。對于這樣龐大的培訓任務,該培什么?為什么培?誰來培?怎樣培?這是教師培訓管理工作者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不夠重視教師培訓工作,教師培訓部門缺人、缺編,多數(shù)縣市區(qū)教師培訓部門工作人員僅有1~2人,由此,教師培訓部門工作人員常常身兼數(shù)職,工作存在應付、無計劃性的現(xiàn)象,存在教師培訓專業(yè)思想缺乏、培訓質(zhì)量不高等問題。還有相當多的教師進修學校成為了“進休”學校,進修學校應有的工作職能沒有得到發(fā)揮。為改變這一狀況,自2010年以來,湖南省郴州市教育局決定與省內(nèi)外高校聯(lián)合舉辦“郴州市教師培訓管理者培訓班”(以下簡稱“該班”),從源頭上抓好教師培訓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質(zhì)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隊伍。
2. 學情分析
該班參培對象為本地教師培訓工作的具體責任人,他們承擔著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教育教學改革任務,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重任,肩負著策劃、組織、管理、實施職能,對全市各級各類教師培訓工作進行指導。
該班自2010年開始舉辦,最初為市級培訓項目,2016年以來,在湖南省教育廳國培辦的大力支持下,被納入“國培計劃”培訓項目,至今已舉辦了8年。參培學員先后到過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奉賢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四川師范大學、廈門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清華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等地學習。自納入“國培計劃”以來,該班參培對象為70人,由四類人員組成:一是市、縣教師培訓管理者;二是教師進修學校校長以及學校教師培訓部門負責人;三是一線學校(幼兒園)的校(園)長和市縣級教學名師;四是本地高校負責教師培訓工作的管理者以及授課教師。學員來自郴州市11個市區(qū)縣和市直學校(幼兒園),為本地的培訓組織管理者,他們的學科不同專業(yè)不同,教育管理能力水平不一,部分學員雖長期從事教育工作,但對教師培訓事業(yè)的認知不同,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
3. 管理團隊
該班探索了“二段四級”多元互動式教師培訓模式,將培訓項目分兩個階段實施,打造了兩個培訓管理團隊。第一階段是異地培訓,項目管理隊伍以異地高校為主,本地項目管理人員承擔協(xié)助管理任務。第二階段是本地培訓,項目管理團隊由郴州市教育局教師培訓中心與湘南學院聯(lián)合組成,項目團隊負責制定培訓課程并組織實施。根據(jù)培訓需求,該班確定了理論課程不超過50%,一線實踐課程不少于50%的培訓課程。授課專家由國家級、省內(nèi)外名師以及本地教師培訓管理佼佼者擔任。如2016年該班在清華大學集中培訓,培訓前期清華大學主動與本地項目團隊溝通,根據(jù)參培需求聘請了錢志亮、趙國棟、張學政、李真順、汪志廣等一批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在培訓界頗負盛名的全國名師授課。2017年該班則聘請了李更生、浙江省教育廳教師處負責人、杭州市上城區(qū)教育局王鶯副局長和教師進修學院唐少華院長等名師授課。本地培訓實施時聘請了湖南省教師培訓師、本地教師培訓管理者授課。一個培訓項目由兩個培訓管理團隊共同打造,旨在強化管理,打造“高規(guī)格、高水平、高質(zhì)量”的培訓班。
二、“二段四級”多元互動式教師培訓模式的設計與實施
1. “二段四級”多元互動式教師培訓模式的基本內(nèi)涵
“二段四級”多元互動式教師培訓模式,是基于成人教育理論[4]和行動學習理論[5]建構的模式,在實施中形成了“觀(在教學發(fā)現(xiàn)問題)—思(根據(jù)需求確定主題)—返(返崗實踐反思)—學(再次學習提煉)”的螺旋式上升行動學習體驗,滿足了參培學員開拓視野的愿望,并能夠?qū)⒔逃碚撆c教育實踐有效對接,幫助學員打通學習的通道,為學員提供豐富而多層次的課程資源和教師資源,提供多元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參培學員在做中學,在做中思,在做中成長。
“ 二段”是指把培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省外研修階段,共7天,在異地高校舉辦。該階段培訓課程為培訓理念、培訓者能力建設、校本研修、營造育人文化和交流觀摩五個維度的培訓。異地集中研修突出專業(yè)引領和問題診斷,采取綜合應用案例式、探究式、情景式、討論式、參與互動、專題講座、案例分析與點評、現(xiàn)場教學觀摩等培訓形式,對學員進行理論培訓與技能提升的培訓,其目的是加強學員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領悟與認識,改善師德修養(yǎng),喚醒激發(fā)學員的工作激情,提升培訓能力,革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式,充實學科知識,在積累、比較和鑒別中明確前進方向,為方法變革和能力發(fā)展奠定基礎,為培訓團隊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階段是省內(nèi)研修階段,共5天,在本地湘南學院進行。該階段主要對省外培訓階段中學到的新知識、新方法、新理念進行再實踐的過程,通過對成人學習理論及其對教師培訓管理的啟示學習,加深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方法的認識,切實提高培訓團隊本身的教育教學技能與專業(yè)化水平?!八募墶笔侵甘∈薪逃姓鞴懿块T、高等學校、縣級教師發(fā)展中心和優(yōu)質(zhì)中小學基地學校協(xié)同舉辦培訓。其中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宏觀把握培訓政策與理念、培訓需求、培訓方案設計和培訓反思;高等學校負責實施培訓政策與理念、學科教學與研究、教師培訓能力、方案設計、課程開發(fā)和培訓管理;縣級教師發(fā)展中心側(cè)重課程研修、問題研究、教材研究、課例研究和反思與提煉的任務;優(yōu)質(zhì)中小學基地學校提供示范引領、校本研修和課堂觀察的現(xiàn)場。
2. “二段四級”多元互動式教師培訓模式的實施策略
“二段四級”多元互動教師培訓模式的實施,注重以問題為導向,以學員為中心,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對成人學習六條假設的認識,探索“二段四級”多元互動式教師培訓模式,首先需把好“三關”,落實“二個一”工程。
一方面把好“三關”,即把好“人物關、現(xiàn)實關、團隊關”。一是“人物關”,即把好關鍵人物,指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工作具體負責人和高校的培訓負責人,他們是本項目的關鍵領航人物,他們的身份、學識決定了培訓方向。所幸的是作為關鍵人物,多年來他們一直與教師培訓管理者共同成長。如郴州市教育局教師培訓部門分管領導曹青云督學,8年來積極倡導并全程參加該班學習。特別是在2016年實施的“國培計劃”清華大學郴州市教師培訓管理者培訓班中,他與參培學員同學習、同生活,每日提前10分鐘到達培訓班,堅持晨讀,培訓中學習主動,與專家、學員互動積極,用人格魅力影響了全體學員。在他的帶領下,全體參培人員按時守紀,無人遲到和早退,學習熱情高漲,交流互動熱烈,培訓卓有成效,獲得清華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的高度贊揚。
二是“現(xiàn)實關”,即當?shù)亟逃龑嵡?。郴州地處羅霄山脈,森林覆蓋面積達70%,經(jīng)濟文化與湘北比較相對落后。由于受經(jīng)濟及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影響,常存在招不到教師、教師缺編等問題,繼而造成教師參培工學矛盾突出,部分管理者、校領導把教師參培當作負擔,存在認識不到位的問題。要解決好以上問題,必須根據(jù)當?shù)貙嵡?,?chuàng)新開展教師培訓工作。該班采取的“二段四級”多元互動教師培訓模式的探索,能立足本地實際,采取靈活的培訓方式,以開拓視野、解決問題為導向,幫助管理者不斷更新理念,使培訓走進高校,又鏈接本土,既“高大上”,又“接地氣”,增加了培訓的吸引力。
三是 “團隊關”,即指建設“二支”擁有共同愿景的教師培訓團隊。本項目實施以來打造了二個團隊:培訓管理者隊伍、培訓管理者兼專家教師隊伍。根據(jù)參培對象的現(xiàn)實身份,我們將參培對象進行歸類,分類設定相應的培訓目標。對培訓管理者團隊的培訓目標定位要求是全方位的,既要了解當前教育的發(fā)展形勢,又要掌握專業(yè)的培訓技能,同時對部門管理者還提出了授課要求。而對培訓管理者兼專家教師隊伍則提出在了解當前教育的發(fā)展大背景下,學習的重點應在掌握專業(yè)的培訓技能,能策劃好本地、本校的培訓課程,并能承擔項目首席專家任務的目標。
另一方面,落實“兩個一工程”,即辦好每一個培訓班,喚醒每一個參培學員。 教師培訓是愛的事業(yè),是專業(yè)的人用心做專業(yè)的事。該班舉辦多年來,始終以助力教師成長為中心,建設好兩支團隊,做好四級多元互動,辦好每一個培訓班,喚醒每一個參培學員(簡稱“兩個一工程”)為目標。
該班2017年在杭州師范大學舉辦,為期7天。杭州師范大學的湯老師身兼班主任、主持人、“服務員”、項目策劃員、“導游”、專家助手等職務,從早到晚堅守在培訓現(xiàn)場。培訓中常見湯老師和他的服務團隊,“上課時我們坐著他們站著;就餐時我們吃著他們招呼著,就寢室時我們睡了,他們還在忙著”(參培學員編寫的話語)。湯老師說上課時站著是要隨時看看老師和學員有什么要求,要盡可能去滿足大家。如此樸實的語言、周到的服務、暖心的行動,讓大家感動、心動,體驗到“暖心”的實質(zhì)為“熱情、細致、專業(yè)”的服務,讓大家在行動中學習,看見教師培訓管理者應有的工作狀態(tài),感悟到“暖心”培訓的魅力,參培學員被喚醒。在湯老師和他的團隊感召下,該班形成了相互尊重、互幫互助、情感融洽、快樂學習、凝聚力強的班風。培訓中學員按時守紀,學習勁頭高漲,主動、自覺完成了各項培訓學業(yè),訓后滿意度測評為100%。
其次,在培訓實施中設立高質(zhì)量培訓的標桿——暖心培訓課程。該班在歷年的實施中讓我們體驗到培訓的一個個暖心課堂,能喚醒每一個參培學員,也使我們進一步領悟到培訓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是喚醒,是一種精神傳遞,而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載體是暖心培訓課程。那么如何實施的呢?
一方面,打造暖心培訓課程,要注重過程管理,方顯育人作用。專業(yè)的教師培訓應提供專業(yè)的課程,即滿足培訓需求,培訓內(nèi)容既貼近實際又有理論高度;專業(yè)的引領,即能調(diào)動參訓者的主動參與、多維互動,能有效促進參培學員自身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的改變;專業(yè)的教室,即能根據(jù)培訓培訓需要隨機變換的桌椅;專業(yè)的服務,即重視培訓細節(jié)管理,讓培訓溫暖細致周到等。由此培訓過程中的環(huán)境、服務、行動、語言等各項工作都能起到育人作用。
2016年該班由清華大學承辦,報到時學員才知道住在擁擠的三人間里。起初大家有很大的意見,經(jīng)過項目組與四類學員溝通后,郴州市教育局負責人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培訓如期進行。當學員看見項目組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厚厚的培訓手冊,在手冊中有清華大學的校訓、歷史沿革、學院介紹、培訓中心簡介、班級文化建設、專家講義、清華風物、學員分組名單、學習任務清單等內(nèi)容,資料的翔實厚重讓參培學員感悟到項目組工作細心、專業(yè)、用心。在相互理解溝通后,學員的焦躁情緒漸漸緩解下來。接下來的培訓課程奏國歌,佩戴清華大學?;眨形蚯迦A大學風貌,讓全國培訓名師展現(xiàn)精彩智慧課堂等,將學員進一步喚醒、激活。漸漸的,大家忽略了生活上的不便,不再有不滿情緒,人人做到每日快樂地提前10分鐘來到教室參加晨讀,積極投入各項學習中。班主任張陽老師每節(jié)課都坐在教室后面,隨時為專家、學員提供服務,當培訓活動結束時,立即為大家奉獻了精美專業(yè)的結業(yè)短片。這種敬業(yè)精神、專業(yè)素養(yǎng)震撼了全體學員,大家不再有牢騷。在隨后進行的第二階段本地培訓中,參培學員制作了精美的PPT進行反思,原本以為有的不滿情緒此后都被化作趣事,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訓后學員多次談到本次培訓,雖然生活條件較差,但從中體驗到的精神、情懷,凈化了心靈,專業(yè)的授課和管理讓人敬仰,將成為自己做好教師培訓工作的標桿。
另一方面,打造暖心培訓要滿足培訓需求,讓學習真正發(fā)生。多年的教師培訓生涯,讓我們認識到,好的培訓課程是辦出高質(zhì)量培訓班的前提。為做好培訓項目,兩地項目團隊精心設計了專業(yè)的培訓課程,提供了圍繞主題,目標明確、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多元化課程資源。
為滿足培訓需求,該班采取問卷調(diào)查和實地訪談的方式,了解到大家希望學習的課程有當前教育發(fā)展形勢分析、教師發(fā)展專題、學校管理專題、教師培訓理論、培訓的專項技能(班級管理、項目策劃)、培訓課程的設計、教師培訓的組織與管理、校本研訓、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變革等。希望參加的培訓方式是異地+本地集中培訓,由此積極探索了 “二段四級”多元互動式教師培訓模式,發(fā)現(xiàn)該模式能激發(fā)、調(diào)動教師主動參與培訓的熱情,讓教師從“被動接受”走向“主動參與”。
如2016~2017年該班為參培學員提供的課程均做到既有理論講座,又有實踐、參與式培訓課程,如錢志亮的“從人性的善與惡說起”,汪志廣的“新環(huán)境下的教師專業(yè)成長”,劉艷萍的“行動學習——主題研討”,李更生的“教師需要什么樣的培訓?”在實踐課程中有一線教師的典型案例分享,如王建宗的“教育的現(xiàn)代性與管理者的職責”,有參觀北京一零一中學、北京海淀教師進修學校、杭州市上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等,還在本地培訓中開設了本地培訓案例分析、經(jīng)驗交流、培訓論壇等。通過這些課程的開設,確保了培訓角度多元、形式新穎、內(nèi)涵豐富,滿足了四類學員的參培需求,讓四級多元互動發(fā)生,為學員、專家、學校教師提供互動的平臺,使培訓課程暖心、鮮活起來,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最后,強化訓后返崗實踐,提高培訓實效。為了避免教師培訓中常有“聽著激動、看著心動,回來不動”的現(xiàn)象,郴州市教育局狠抓教師培訓工作改革,豐富培訓形式,提高專業(yè)能力,將培訓工作落到實處。特別在近年來注重加大與培訓承辦機構的聯(lián)合互動,狠抓訓后實效,檢測訓后教師在工作行為的變化,培訓質(zhì)量逐年提高,工作逐年邁上新的臺階,受到省市領導的贊揚。2016年郴州市教育局教師培訓中心開創(chuàng)的教育精準扶貧《“暖心”送培到校培訓》被推薦到全國教師培訓機構培訓班上做經(jīng)驗介紹;2017年《教育精準扶貧“5+1”鄉(xiāng)村教師跟崗實踐培訓班》在湖南省首批培訓師班上作典型案例分享,《實施暖心培訓,助力教師脫貧》工作經(jīng)驗在全省市州教師培訓和高校教師培訓機構培訓班上作經(jīng)驗介紹。郴州市資興市開創(chuàng)的《蹲點式送培到校模式》、郴州市北湖區(qū)、郴州市一完小舉辦的“教育精準扶貧送培到?!表椖繌V受好評。多年來,湘南學院承擔的國培、市培計劃“資深教師關愛培訓項目”滿意度測評每年名列前茅,承擔的教育精準扶貧“送培到縣”項目廣受全市各縣市區(qū)喜愛。
三、模式實施效果與反思
“二段四級多元互動式教師培訓模式”探索,是基于教師培訓工作者實際需求繁衍出的教師培訓模式,見證了郴州市教師培訓管理者自我成長的過程。教師培訓管理者在參培行動中研究教師教育,并將學習收獲轉(zhuǎn)化為教師培訓行動,是將培訓體驗與教師專業(yè)成長緊密結合的過程,使培訓行動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仡欉@些年的工作,該模式的實施拓寬了我們的教育視野,幫助教師尋找到自身的價值,有力助推了教師培訓事業(yè)的發(fā)展。但在工作實施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由于教育行政培訓管理者隊伍流動大,培訓部門人員新舊接替不到位,教師培訓專業(yè)素養(yǎng)仍有待提升。這些年,教師進修學校成為“進休”學校的問題雖有所改善,卻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線教師培訓師為兼職培訓師,由于工作任務繁重,很多時候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全身心投入教師培訓事業(yè),加上教師外出參培受某些條件因素制約等,眾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師培訓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 設的意見[Z].國發(fā)〔2012〕41號.2012- 08-20.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 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zhì)量的指導 意見[Z].教師〔2013〕號.2013-05-06.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 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 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8-01/31/c _ 1122349513.htm. 2018-01-31.
[4]李更生,吳衛(wèi)東.教師培訓師培訓—— 理念與方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 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