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文化競爭力日益重要的當下,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成為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文章從闡述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價值出發(fā),指出當前的購買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提出對策。
關鍵詞:縣級政府;社會力量;公共文化服務
1 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價值
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具有重要意義。
1.1 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是從“辦服務”到“管服務”、“全能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重要體現(xiàn)??h級政府不再包攬資源配置,而是調動社會資源、引入競爭機制,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和市場化,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1],從而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
1.2 有利于滿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
我國憲法規(guī)定,文化教育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邀請包括文化企業(yè)、民間文藝團隊和協(xié)會等社會力量參與。民間文化力量的文藝創(chuàng)新能力強,能夠生產(chǎn)更加貼近群眾生活、更好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
1.3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引導和鼓勵主流觀念文化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和傳播[2],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文化產(chǎn)品。這不僅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素質,最終也將促進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的增強,為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高與之相適應的智力支撐與精神動力[3]。
2 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現(xiàn)狀、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現(xiàn)狀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國多縣積極響應號召,按照中央、省、市安排,結合實際開展行動。購買服務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社會力量不斷發(fā)展,但民間文化力量弱于國有文化企業(yè)或事業(yè)單位。
2.2 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
2.2.1 購買范圍有待進一步擴大??h級政府購買的公共文化服務以“公益性文化體育產(chǎn)品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和“公益性文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承辦”為主,且多為“送戲下鄉(xiāng)”和“公益電影放映”項目。其他類型公共文化服務服務仍多由縣級政府下屬有關機構負責,購買范圍有待繼續(xù)擴大。
2.2.2 區(qū)域文化類社會力量發(fā)展緩慢。2014年,全國縣城文化單位機構數(shù)為90453個,占全國比重41.1%,營業(yè)收入占 28.1%; 2015年為93228個,占全國比重40.2%,營收占 18.1%,呈下降狀態(tài)。數(shù)據(jù)顯示,2012-2016年,平均每個縣、市每年增長的藝術表演團體機構數(shù)最高只有0.7左右??梢?,縣級區(qū)域內文化類社會力量的發(fā)展處于較慢狀態(tài)。
2.2.3 購買內容與需求不相適應。縣級區(qū)域群眾的文化需求趨向于多樣化,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012-2016年,政府購買的縣、市藝術表演團體公益演出活動場次逐年增加,但平均每場次觀眾人次反呈下降趨勢。而縣級政府購買最多的就是公益性文化服務,可見,購買的內容與群眾實際需求并不充分匹配。
2.2.4 購買過程復雜繁瑣。公共文化服務具有質量的不可量化性??h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整個過程包括購買前調查了解群眾的需求、確定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購買中選擇社會力量、監(jiān)控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施,購買后了解群眾的評價、及時進行反饋,整個購買過程復雜繁瑣。
2.3 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3.1 縣級政府服務意識不強
縣級政府作為我國最為穩(wěn)定的政區(qū)單元,所采取的各項措施直接面向廣大群眾??h級政府的服務意識不強,在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時便會有所保留,不公開購買一些可由市場運作的公共文化服務,而是直接交由下屬行政事業(yè)單位或國有企業(yè)。因此,縣級政府的服務意識直接影響到公共文化服務的購買范圍。
2.3.2 社會力量能力不足。文化類社會力量尤其是民間文化力量發(fā)展起步較晚。民間文化力量缺乏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很多社會團體的主要資金來源于社會捐贈。并且現(xiàn)有具有一定專業(yè)服務能力的文藝團隊組織,由于治理結構和管理運行不規(guī)范,多數(shù)還不具備承接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因此,縣級政府更傾向于向事業(yè)單位和國有企業(yè)購買。如此循環(huán),社會力量總體的發(fā)展愈加緩慢。
2.3.3 群眾評價與反饋渠道不完善。現(xiàn)階段,縣級政府缺乏有效的渠道了解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和滿意度,群眾也難以與縣級政府進行溝通和交流。許多縣級政府往往只是派出工作人員象征性地詢問部分群眾對服務的意見和評價。因此,縣級政府在確定需要購買的公共文化服務和選擇標準時,做出的決定與實際情況存在差距,造成政府的購買內容與群眾的文化需求之間不相適應。
2.3.4 缺乏完善的監(jiān)管體系。縣級政府在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監(jiān)管體系。在信息公開方面,縣級政府尚未完全明確公共文化服務的購買標準和承接主體的選擇標準;在機制方面,縣級政府也未形成統(tǒng)一有效的問責機制以及監(jiān)督機制等,服務購買過程缺乏規(guī)范,最終導致購買過程更加繁瑣、冗長。
3 完善縣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對策
3.1 強化縣級政府的服務意識
縣級政府必須不斷強化自己的服務意識、轉變自身職能。首先,縣級政府要始終堅持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從滿足公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出發(fā),積極主動同人民群眾溝通交流。其次,縣級政府應組織工作人員不斷加強理論和業(yè)務學習,同時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最后,縣級政府要明確自身的定位,承擔起自身的責任。
3.2 培育和扶持本地文化類社會力量
除了繼續(xù)支持文化類事業(yè)單位和國有企業(yè)的發(fā)展,縣級政府應大力培育和扶持民間文化力量。以下對縣級政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出臺措施或辦法,設立專項資金,獎勵文藝創(chuàng)新能力強、對民間文化的發(fā)展作出貢獻的民間文化力量。二是走進民間探尋優(yōu)秀力量,適當整合、提升散布在民間的各類文藝力量。三是適當降低“門檻”,放寬在資質、資金等方面的要求,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中來。
3.3 建立和完善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
為解決購買內容與群眾的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縣級政府應要建造“橋梁”,建立和完善政府、群眾和第三方共同參與的評價與反饋機制。應充分調動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讓群眾能及時獲取公共文化服務的購買信息和情況、有途徑發(fā)表意見??h級政府及其文化部門還要從完成情況、觀眾滿意度等方面綜合評估承接主體,并組織專家團隊和群眾對承接主體生產(chǎn)的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打分。
3.4 建立健全監(jiān)管體系
縣級政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購買主體,必須承擔在公共文化服務購買中的相應責任,包括對該過程進行監(jiān)管。首先,縣級政府應規(guī)范整個購買流程,提高運轉效率;其次,應建立問責機制,落實購買過程各方面的責任主體;最后,要建立監(jiān)督機制,積極號召包括群眾、第三方組織、新聞媒體等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監(jiān)督??h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是從“政府獨唱”到“社會合唱”的轉變過程。社會力量的參與,極大地豐富了文化內容。同時,縣級政府推進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馬千惠,史慧麗.新形勢下基層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探析—基于重慶市綦江區(qū)的調查研究[M].重慶與世界,2015(7):53-56.
[2]唐納德·凱特爾.權力共享:公共治理與私人市場[M].孫迎春,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60-161
[3]毛少瑩.公共文化服務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
作者簡介
楊玉菁(1994-),女,漢,湖南湘潭,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專業(yè)2016級研究生在讀,湘潭大學,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