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忠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平掃(MRI)與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MRA)對肩袖撕裂的診斷價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擇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對42例肩關節(jié)損傷患者,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為患者使用常規(guī)磁共振平掃和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檢查,對兩種檢查方式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進行觀察記錄。結果: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的診斷準確度和敏感度要比磁共振平掃高出許多,磁共振平掃的診斷的敏感度為7381%、準確性為6429%、特異性為100%;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的敏感度為9524%、準確性為8810%,特異性為100%, P<005。結論: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能夠對肩袖撕裂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度和敏感性,臨床中應該推廣使用。
【關鍵詞】磁共振平掃;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診斷;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224-02
肩袖撕裂可以分成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1],撕裂后患者需要較長的時間來修復,患者會承受很大的痛苦和不便。所以臨床中及時的接受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此次根據我院的42例肩周關節(jié)損傷患者來進行分析,對磁共振平掃和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診斷的效果,有以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收了42例肩關節(jié)損傷患者,共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最小22歲,最大43歲,平均(283±24)歲。我們取得了患者的同意后,使用了不同診斷方式,患者的肩關節(jié)疼痛和運動受限情況差異性不大,研究具有準確性。
12診斷方法
121磁共振平掃(MRI)本次實驗首先為這42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磁共振平掃掃描,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患者需要進行仰臥,將雙臂放置于身體兩側,保持對稱。常規(guī)的磁共振平掃掃描(MRI)需要在橫軸位、斜冠狀位、斜矢狀位進行掃面,掃描的序列分別為FRRSE壓脂PDWI、T1WI與T2WI、T2WI。本次掃描的對應參數依次為2000ms/30ms、460ms/11ms與3000ms/68ms、3000ms/68ms。本次掃描的視野為16cm216cm,將層間距精確的控制為04mm,將層厚控制為4mm。
122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MRA)本次實驗采用的方法為將生理鹽水(100ml)與釓噴酸葡胺注射液(1ml)進行均勻的混合,完成后取該混合溶液、利多卡因、優(yōu)維顯各5ml進行混合[2]。在患者的肱盂關節(jié)下部選擇刺穿點進行刺穿并消毒,向其中注射造影劑,注射劑量為12ml,在進行注射的40分鐘內對于患者進行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掃描,本次掃描的范圍與之前相同,即橫軸、斜冠狀、斜矢狀,掃描視野為16cm2 16cm,層間距04mm,層厚4mm,參數為460ms/11ms。
13圖像分析方法此次診斷后由我院主治醫(yī)生來完成兩次診斷圖像的分析,關節(jié)鏡檢查作為“金標準”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實驗中中所涉及的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當P值小于005時,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的診斷準確度和敏感度要比磁共振平掃高出許多,磁共振平掃的診斷的敏感度為7381%、準確性為6429%、特異性為100%;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的敏感度為9524%、準確性為8810%,特異性為100%, P<005。
3討論
肩袖由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以及肌腱組成,這個部位是人們保持肩關節(jié)穩(wěn)定的部位[3],如果肩袖出現撕裂和其他損失,患者會有強烈的疼痛感,行動也會因此受限,若是無法對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4],患者的肱骨頭可能會上移[5],喙鎖關節(jié)會被侵蝕,造成患者的嚴重損傷。
磁共振平掃抑制都是肩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的檢查方式,該方法安全可靠,不會給患者帶來損傷。磁共振平掃能讓患者的肌腱損傷情況更好的展示出來。根據研究顯示[6-7],這種方式對肌腱損傷的不同部分,敏感度也不同。肩袖撕裂有完全和部分兩類,完全損傷會引起繼發(fā)性變化,導致損傷加劇,MRI的診斷敏感度和準確性也比較高[8]。磁共振平掃對肩袖部分撕裂的診斷效果不理想。
為了讓肩袖損傷患者的臨床診斷效果提升,此次我院對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診斷的敏感度和準確的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可以彌補磁共振平掃的不足,讓肩袖部分撕裂的診斷更加準確。所以臨床中患者如果接受了常規(guī)磁共振平掃,無法獲得明確的結果,可以在一周后進行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檢查。
現在臨床中使用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檢查比較多,部分研究顯示[5],穿刺和造影劑注射時,因為操作不當而導致了失敗、疼痛等問題,說明其診斷有風險性。在使用的時候應該保持高度的責任心。
結論
總之,肩袖撕裂使用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掃描能夠獲得明確的結果,敏感度和準確的要比磁共振平掃高,臨床中可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艷玲,武淮昌,衛(wèi)莎莎,郭明風,郭朝清.GE15T磁共振成像平掃聯合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在肩袖損傷中的綜合評價[J].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2015(03):209-211
[2]楊曉,姜慶軍,郁冰冰等.MRI肩關節(jié)造影在肩袖間撕裂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3):502-504
[3]徐國生.MRI對肩袖撕裂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8):1281-1284
[4]王玉林,郭行高,程流泉等.MRI引導下肩關節(jié)穿刺造影[J].中國骨傷,2009,22(9):665-667
[5]李晶晶,楊成剛,張郡等.常規(guī)MRI及MRI肩關節(jié)造影在肩袖撕裂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3,11(4):357-358,365
[6]江山,梁志堅,王進,等.丘腦梗死后丘腦放射纖維繼發(fā)變性的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1,37(6):354-357
[7]涂加善,劉振華,黃凡衡,等.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對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后抑郁狀況的評估[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2,45(8):590-594
[8]王葦,趙義,周龍江,等.腦梗死偏癱患者針刺下神經作用機制的血氧水平依賴性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彌散張量成像研究[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5,37(9):66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