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錦香 許艷 王馨
【摘要】 目的:針對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護理方案的研究及護理效果分析。方法:選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90例新生兒腦損傷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9例,女41例,選取90例健康新生兒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2例,女48例,對觀察組腦損傷新生兒進行早期護理,檢測觀察組腦損傷新生兒在早期護理前后的NSE、S-100、NBNA評分和Apgar評分指標,與對照組健康新生兒的NSE、S-100、NBNA評分和Apgar評分指標進行比較,研究早期護理的效果。結(jié)果:護理后,觀察組腦損傷新生兒的NSE、S-100指標顯著降低,與對照組健康新生兒數(shù)據(jù)的差異顯著減小,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NBNA評分和Apgar評分指標明顯升高,與對照組健康新生兒指標相近,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腦損傷新生兒進行早期的護理,其有效率高達93.4%,可有效地改善甚至治愈新生兒腦損傷。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對腦損傷新生兒進行早期護理,療效確切,并且能夠顯著地改善甚至治愈患者的腦損傷情況,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guān)鍵詞】 腦損傷; 新生兒; 早期護理; 綜合治療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1.03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21-00-02
新生兒腦損傷是一種嚴重的新生兒疾病,具有難治療性和高致殘性的特點,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1-2]。新生兒腦損傷是由于產(chǎn)前、產(chǎn)時及產(chǎn)后的各種原因所造成的腦組織病理性損害,對于新生兒腦損傷,需要進行積極的預防和及時的診斷治療,診斷新生兒腦損傷可采用腦電圖監(jiān)測、顱腦彩超等方式。此外,護理干預措施也必不可少[3-4]。本文重點研究了針對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護理及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90例新生兒腦損傷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9例,女41例;同期選取90例健康新生兒為對照組,其中男42例,女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guān)新生兒腦損傷患者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的所有腦損傷患兒均采用早期護理,主要護理手段包括:亞低溫治療、器官功能維護、供氧、喂養(yǎng)指導及早期鍛煉[5-6],具體如下。
1.2.1 亞低溫治療 通過降溫對患兒進行亞低溫治療。降溫前,測量患兒測量肛門溫度,根據(jù)測量結(jié)果調(diào)節(jié)降溫帽的溫度,將毛巾墊在患兒耳部,防止凍傷。調(diào)節(jié)病房溫度為20 ℃~25 ℃,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降溫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患兒咽喉部和直腸部的溫度,在降溫初期,控制咽喉部與直腸部的溫差為1.5 ℃,
降溫2 h后,控制溫度差為0.5 ℃。
1.2.2 器官功能維護 新生兒腦損傷往往會造成身體器官的衰弱,例如窒息引起的腦損傷會造成腎臟功能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需要對腦損傷新生兒的進出量進行嚴密觀測,觀察其排出的尿液量,測量肌酐、尿素氮水平,防止腎臟器官受損[7]。
1.2.3 供氧 人體腦組織對氧氣含量及其敏感,對于腦損傷患兒,及時供氧可以提升血液濃度,緩解腦損傷。缺氧會造成患兒呼吸困難,在本文中,采用新生兒多功能監(jiān)護儀檢測患兒血液含氧量、心率等指標。
1.2.4 喂養(yǎng)指導及早期鍛煉 喂養(yǎng)患兒時,依據(jù)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調(diào)整喂養(yǎng)方案,對于癥狀較輕者,將少量母乳用滴管或棉棒喂入,隨著病情的好轉(zhuǎn),逐漸增大喂養(yǎng)量,當患兒具備吮吸能力后,讓其自行吮吸,鍛煉其能力,促進發(fā)育,對患兒進行母乳喂養(yǎng)后,檢測其心率變化情況,適當抬高其頭部,促進胃內(nèi)空氣的排出,避免嘔吐等造成肺部疾病。
1.3 觀察指標
對患兒的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進行檢測,并比較兩組患兒的NBNA評分和Apgar評分,根據(jù)NSE、S-100、NBNA評分和Apgar評分指標判斷其腦損傷程度。
1.4 療效判定標準
在護理前和護理后分別檢測觀察組患兒和對照組健康新生兒的NSE、S-100、NBNA評分和Apgar評分指標[5-6]。若護理前觀察組患兒和對照組健康新生兒指標相差很大,而護理后一致,為痊愈;若觀察組患兒和對照組健康新生兒指標護理前相差很大,而護理后相近,為好轉(zhuǎn);若觀察組患兒和對照組健康新生兒指標護理前后相差均很大,為無效[7-8]。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護理前指標比較
護理前,腦損傷患兒的NSE、S-100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健康新生兒,NBNA評分和Apgar評分指標明顯低于健康新生兒,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護理后指標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腦損傷新生兒的NSE、S-100指標顯著降低,與對照組健康新生兒數(shù)據(jù)的差異顯著減小,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NBNA評分和Apgar評分指標明顯升高,與對照組健康新生兒指標相近,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3 觀察組護理前后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腦損傷新生兒護理后,顯示痊愈71例,好轉(zhuǎn)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高達93.4%,效果顯著。
3 討論
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對腦損傷新生兒進行早期的護理能有效地緩解甚至治愈新生兒的腦損傷,在新生兒檢查出腦損傷的早期,對新生兒進行亞低溫治療、器官維護、供氧、喂養(yǎng)指導及早期鍛煉對治療新生兒腦損傷效果顯著[6]。進行亞低溫治療時,經(jīng)過降溫與復溫處理,對新生兒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嚴密監(jiān)視新生兒的血壓、顱內(nèi)壓等指標,緩慢降溫,緩慢升溫,保持呼吸道暢通,監(jiān)控血液正常流動。由于腦組織對于氧氣含量異常敏感,對腦損傷新生兒進行供氧可有效地緩解腦損傷,供氧能提高血液中氧氣飽和度,供氧時仔細檢測新生兒的心率等指標,防止供氧過度造成肺部發(fā)育不良[7-8]。對于腦損傷新生兒,根據(jù)新生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制定喂養(yǎng)方案,對于病情較輕的,將少量母乳用滴管或棉棒喂入,隨著病情的好轉(zhuǎn),逐漸增大喂養(yǎng)量,當患兒具備吮吸能力后,讓其自行吮吸,鍛煉其能力,促進發(fā)育,對患兒進行母乳喂養(yǎng)后,檢測其心率變化情況,適當抬高其頭部,促進胃內(nèi)空氣的排出,避免嘔吐等造成肺部疾病。對于病情較重的腦損傷患兒,采用靜脈注射或鼻飼法為其補充營養(yǎng),母乳喂養(yǎng)時間延后,暫不進行母乳喂養(yǎng)[9]。對腦損傷新生兒進行早期的鍛煉,如對患兒進行按摩、活動患兒手臂、四肢,對患兒進行觸覺刺激等,這些刺激可明顯地改善腦損傷狀況。
經(jīng)過試驗研究證明,對腦損傷新生兒進行早期的護理,其有效率高達93.4%,可有效地改善甚至治愈新生兒腦損傷。且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考文獻
[1]郭曉玥,王妍,邵琿,等.新生兒腦損傷產(chǎn)前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15,31(3):251-255.
[2]朱文娟.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8,25(5):47-49.
[3]李國蓮.色素失禁癥伴新生兒腦損傷病人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A3):283-284.
[4]盧佑英,曾培元,熊安芳.責任制護理小組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5):115-117.
[5]蘭曉娥.新生兒低血糖性腦損傷的護理研究進展[J].臨床護理雜志,2015,14(6):47-50.
[6]石晶,母得志.宮內(nèi)感染與新生兒腦損傷[J].臨床兒科雜志,2015,33(9):767-770.
[7]姚燁,洪金玲,陳琪,等.妊娠期高血壓對新生兒腦損傷及腦發(fā)育影響的研究[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5,12(4):306-311.
[8]李月儀.臨床監(jiān)護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腦損傷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6):174-175.
[9]母得志,李熙鴻.新生兒腦損傷及修復[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2):83-86.
(收稿日期:20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