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 王維興
【摘 要】目的:分析應用微創(chuàng)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患者預后影響因素,指導臨床應用。方法:收集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應用微創(chuàng)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95例。分析術前術中影響因素。根據(jù)患者出院Markwalder分級及出院1月后復查頭顱CT情況,將患者分為預后良好組及預后不佳組,對多種變量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患者年齡,術前是否存在腦萎縮,入院GCS評分,術后是否應用尿激酶沖管及是否應用阿托伐他汀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stic回歸顯示:患者年齡,入院GCS評分(顯著性P<0.01, OR=3.314)以及術后是否應用尿激酶沖管(顯著性P<0.01, OR=-0.352)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患者年齡,術前是否存在腦萎縮,入院GCS評分,術后是否應用尿激酶沖管及是否應用阿托伐他汀與微創(chuàng)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的預后相關,其中年齡、入院GCS評分及術后是否應用尿激酶沖管是此類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關鍵詞】慢性硬膜下血腫;微創(chuàng)引流術;尿激酶沖管;預后因素
慢性硬膜下血腫(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經(jīng)外科常見疾病,據(jù)報道,CSDH發(fā)病率可高達13.6/100000,約占顱內血腫的10%。微創(chuàng)引流術為治療CSDH首選方法,多在局麻下可完成,具有創(chuàng)傷小,死亡率低等優(yōu)點[1]。目前國內外對于微創(chuàng)引流術治療CSDH患者的預后因素研究較多,但多局限于術前或術后單方面因素分析,或研究因素較少,或者僅對患者出院情況進行分析但未進行有效的隨訪,所得結論較為片面。本文應用回顧性研究對我院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術前、術后多因素進行分析,結合患者出院情況及出院后隨訪情況,通過統(tǒng)計學方法采集、處理數(shù)據(jù),積極探討應用鉆孔引流術治療CSDH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為今后此類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收集的資料來自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神經(jīng)外科收治的所有成年患者共95例,入選標準有:1.患者的入院、出院主要診斷為慢性硬膜下血腫,并符合相應的ICD編碼標準(疾病編碼為ICD.9.CM code 432.1,ICD一10一CM Code 162.00)。2.患者入院后行微創(chuàng)引流術治療。排除標準有:患者既往存在開顱手術史及顱腦疾病史。
1.1.2分組標準:將所有患者根據(jù)出院時Markwalder分級及出院1月后復查頭顱CT情況分為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佳組。(1)預后良好組:出院時 Markwalder0-1級且出院1月后復查頭顱CT示顱內血腫無增多及復發(fā)。(2)預后不佳組:出院時Markwalder2-4級或出院1月后復查頭顱CT示顱內血腫增加或出院后復發(fā)者。
1.2 方法 對所有入選95例患者收集術前因素包括:性別,年齡,發(fā)生癥狀到入院時間,影像學表現(xiàn)(血腫量、位置、密度、中線移位情況、單側或雙側) ,是否存在外傷史,是否存在腦萎縮 ,術前抗凝藥物使用情況,入院GCS評分,是否存在合并癥(高血壓、糖尿病、腦梗死),個人史(吸煙史、飲酒史)等。術中術后因素包括:術后是否存在顱內積氣,是否應用尿激酶沖管,引流時間,單側還是雙側引流,是否應用阿托伐他汀等。研究上述因素對患者預后的影響。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s 19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于上述因素應用兩獨立樣本x?檢驗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檢驗中篩選出的有意義指標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經(jīng)兩獨立樣本統(tǒng)計分析,患者年齡,術前是否存在腦萎縮,患院GCS評分,術后是否應用尿激酶沖管及是否應用阿托伐他汀與患者預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患者年齡,入院GCS評分及術后是否應用尿激酶沖管是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3 討論
慢性硬膜下血腫預后相關影響因素研究較為廣泛,例如Hyeong Woo等人指出,年齡小于75歲,CT顯示血腫呈等密度影,出現(xiàn)癥狀到手術時間較短及術后有良好的腦膨脹可減少復發(fā)[2]。busl等人在《非外傷性硬膜下血腫的死亡率預測》中提到年齡、華法林的應用、充血性心衰、凝血功能障礙與術后是否機械通氣與非外傷性硬膜下血腫的死亡率預測有關[3]。DR. GODFREY BARASA WASIKE等人在《慢性硬膜下血腫術后影響因素分析》中提出年齡和酒精攝入、是否存在外傷、凝血功能障礙、術前GCS評分、老年(>80歲)與預后相關[4]。本研究相關因素中,年齡,入院時GCS評分與上述觀點可達成一致。但本研究顯示了鉆孔引流術治療CSDH患者手術過程中應用尿激酶沖管對于患者預后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患者年齡,術前是否存在腦萎縮,入院GCS評分,術后是否應用尿激酶沖管及是否應用阿托伐他汀與微創(chuàng)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的預后相關,其中年齡、入院GCS評分及術后是否應用尿激酶沖管是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黃冠又,張欣,明悅,曹楚南,甘鴻川.影響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復發(fā)的因素分析[J].國際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雜志,2016,43(2):124- 127.
[2]Ro, Hyeong1;Park, Sang1( skparkns@gmail.com);Jang, Dong1;Yoon, Wan1;Jang, Kyeong1;Han, Young1.Preoperativ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surg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J].Acta Neurochirurgica.2016,Vol.158(No.1):135-139.
[3]Busl KM,Prabhakaran S.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nontraumatic subduralhematoma.J Neurosurg.2013.119(5):1296-301.
[4]Wasike G B.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in kenyan adults at the kenyatta national hospital: clinical patterns, risk factors and immediate post operative outcome.[J].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