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梅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知識如雨后春筍般撲面而來。能隨時隨地“任性”地自主學習,理應是初中生學習能力之一。然而,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學習中學生習慣了“拐杖式”學習,習慣了將“別人咀嚼后的知識”直接吸收,能否內化為自己的營養(yǎng)可想而知。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學生高質量地學習,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下面,筆者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課 自主學習方法
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最主要的教學目的不是為了實施詳細知識的傳授,最關鍵的是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比較完善的思維體系,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得以顯著提高,最終能夠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及知識,充分挖掘學科的作用,獲取理想的教學效率。長期以來,教師過分強調學生接受,忽略學生的自由發(fā)展,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課堂教學封閉、沉悶。因此,我們必須大膽改革,調動起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狀
當前由于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加之互聯網的普及,使得學生接觸到社會的機會越來越多,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認知體系,并且也對社會產生了新的認識及不同的看法,同時學生也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個性化理解。所以,教師若想依靠說教的方式對學生實施道德與法治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其提出的要求。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陳舊老套,并且教學模式也是反反復復的一套,嚴重缺乏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無法切實對應“生本理念”,只是將教材內容進行簡單的粘貼復制,忽略了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致使整體教學水平偏低,對初中生構建健康、積極、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認知體系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自主學習方法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千方百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千方百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下課,學生就像放飛的小鳥,想讓他們迅速地從課間嬉戲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情境起著至關在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學之前,老師利用課前幾分鐘給學生講述一個寓言故事,也可以引入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熱點新聞,讓學生進行討論,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互動教學活動中,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貫徹新課標的主旨與要求,把枯燥的政治課上得妙趣橫生。
(二)課堂師生互動模式構建
講臺上講,對學生來說是神圣的、緊張的,有利于對知識的內容的深刻記憶?!兜赖屡c法治》課,一個主題都有有關的資料輔助,所以,我基本上,讓一位學生講一個主題。教師要對講的內容進行篩選,那些簡單的、好理解、好把握的、學生有一定基礎的的課,讓學生上講臺自己進行講解,最后,教師作更深層次的相關知識的補充。如,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第二單元學會交往,第一課,我愛我家課,第2課時:化解“愛的沖突”教學時,因為該課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近,學生可以講的內容比較多,例子也比較好舉。所以,上這課時,我就想通過學生的講親身的實例,來對本課的知識進行理解。一位學生上臺講時,他說,他與父母關于上網問題的討論,他父母認為學習最重要,網絡不能接觸,網上的東西都是不好。最后,關系緊張。他說:“通過今天本課的化解‘愛的沖突,他知道了,需要與父母溝通,向父母闡明網絡的好處,網絡上也有在線學習,可以提高成績,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國家的大事,擴大自己的知識層面。同時,要控制好上網的時間,不要瀏覽不健康的網站。通過與父母的交流,父母理解他的想法,化解了愛的沖突?!边@位的學生上臺的講話,應該可以說,他已經把課本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對課本的理解更深刻、徹底。
(三)課后自主復習
習題方法的訓練。習題方法是多種多樣,學生可以采用各種方法進行訓練,但是,道德與法治的做題方法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學生掌握自己訓練的方法。道德與法治更加注重對問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特別是分析問題,多多訓練,從材料中找找關鍵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分析問題的能力訓練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所以需要學生學習過程中長期的配合,形成自主練習的習慣。如: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第八單元8.3“學會防衛(wèi)和避險”,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對學生進行做題練習的訓練。如針對“中學生如何行使正當防衛(wèi)措施”時,我采用三、四個具體案例給學生進行分析,學生通過對案例的理解和分析,理解了正當防衛(wèi)是有限度的,以及如何行使正當防衛(wèi)的措施。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在生活中要自覺遠離各種不法侵害,但當侵害已經不可避免時,應當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進行正當防衛(wèi)。通過這樣的做題訓練,老師進行方法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掌握課本知識,對問題的進行徹底的分析、歸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更好的體現自主學習的效果。因此,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做題方法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學生的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形成教與學互助,效果會更加明顯。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從學生的需要和實際出發(fā),精講教學內容,把握重難點,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嘗試完成,給學生留出時間去思考和探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很好的達到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鄭翠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改革的特色和應用[J].文學教育(下),2017(9):183.
[2]吳佳佳.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時政教學的應用及探討[J].中國培訓,2017(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