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昆明
摘要:發(fā)現和解決問題是各個科目學習過程中必經的途徑,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學習中也需要發(fā)現和解決相關的歷史問題。然而在很多學生眼中往往對歷史科目基本認知就是死記硬背課本知識和解決材料問題,其實不然。學生需要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來用馬克思主義科學中的歷史觀的相關知識去分析并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要運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自己發(fā)現問題并用歷史的眼光去解決問題[1]。
關鍵詞:高中歷史;問題情境;教學探究
當前社會的素質教育中鼓勵教師采取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師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高中生能夠這些問題吸引下進行自主的歷史學習探究,讓學生能夠對歷史領會和感悟,也能有所收獲。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把握一些原則和方法,讓學生能夠在探究問題的學習過程中鍛煉他們的歷史思維,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獲取相關的歷史知識。教師設計的問題情境需要引導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能夠沿著正確的路徑分析他們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使學生在這些歷史問題的解答過程中能夠理解并吸收這些歷史知識[2]。
一、創(chuàng)設合理有序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合理有序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的思考內容能夠逐漸地加深,引導學生進行探究[3]。有些歷史問題并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的,對這些比較復雜的歷史背景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設計問題組的方法,以這些循序漸進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逐漸深入地挖掘這些史實。教師在運用此類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務必要注意設計問題的有序性和合理性,這些問題之間應該具有緊密的關聯,教師還應該充分考慮問題的選用內容。這樣就能引導學生在分析前后問題時需要找出這些問題之間的聯系,然后再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與把握從而透過問題來獲得問題背后所涵蓋的內容,這樣便能夠促進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進行吸收。例如,教師對《南京條約》進行教學時,可以提出了以下問題:什么問題引起了中英鴉片戰(zhàn)爭?《南京條約》簽訂的具體條約內容是什么?內容中涉及到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產生的起因?如果沒有涉及,為什么不對起因進行反映呢?圍繞“鴉片”這一中心提出的一系列問題,能夠逐漸深入地探究英國之所以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也可以從《南京條約》中看出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真實目的。教師這樣設計一系列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對這部分的史實進行深入分析,幫助他們逐漸揭示出這些問題的背后的目的,從而領會到問題所包含的主要歷史知識,這樣便突出顯示了設計有序性的問題情境教學所帶來的教學效果。
二、要緊扣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
當前的素質教育教學提倡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依據教材內容來設計教學教學內容來開展拓展性教學。教師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需要看到教材的重要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拋開課本內容進行無限的拓展。新教材的各個版本盡管存在差異性,但是其共同特點是在教材中都加入了許多歷史圖片、歷史研究成果等。教師對問題進行時,可以讓學生分析教材中的歷史圖片和歷史地圖,從多角度來解讀史料,也可以讓學生對多元化的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教師對所有問題進行設置時都應該圍繞課本,引導學生從課本內容對問題進行切入分析,同時鼓勵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和上網找尋相關資料,從而使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分析和理解歷史問題。比如,在對西周的宗法制這一政治制度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周天子有兩個兒子,老大是妾生的,老二是妻生,那么周天子死后皇位應該傳給誰?請你結合課本知識來闡述你的觀點。這個問題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還能引導學生積極去對課本進行閱讀,并同時學生還能思考一些問題:“嫡長子”指的是誰?嫡長子和年齡大小有沒有關系?如果嫡沒有生兒子,那么王位應該如何進行傳承呢?這樣學生在學習時不僅能從課本出發(fā),還可以不斷挖掘那些文字背后隱藏的豐富的歷史現象和歷史信息,從而使學生達到學習圍繞課本又能夠思考課本知識的學習目標。
三、創(chuàng)設形象具體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形象具體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來向學生呈現一些史料,可以用教師多媒體放映一些與歷史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進行觀看,用這種形式教師就可以使問題情境變得生動直觀。教師還可以適當地利用一些課外資料,并將這些歷史資料展現給學生,使得學生可以用更寬闊的視野學習課本的歷史知識內容,幫助他們在思考和探究一些具體問題能夠找到更詳盡的依據。教師進行形象具體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歷史學習的趣味,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述新中國的成立的時候,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的報告錄音,讓學生有種置身于北京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的感覺,在這種歷史情境下,老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背景是什么?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面臨哪些嚴峻局勢?等問題。由于教師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進入當時那種壯觀的畫面中,使學生對于那段史實能夠有直觀和深切的感受,使得他們能夠合理地利用問題情境幫助他們理解歷史知識。
四、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中歷史中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教學方式多種多樣,但是教師需要明確他們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歷史學習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需要讓學生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領悟到歷史給予的啟示。教師在運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的教學手段時需要遵循一些原則,比如要聯系生活實際、結合相關歷史材料等。教師需要讓高中歷史課堂變成學生探究問題的舞臺,幫助學生能夠在歷史的學習中,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和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許力維:《高中歷史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學的探究》,學術期刊《未來英才》,2016年16期
[2]楊海鵬:《淺議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學術期刊《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年6期
[3]林濟春:《淺談情境教學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學術期刊《新校園(中旬刊)》,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