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山
摘要:語文學科融合了我國上下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影響。素質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內(nèi)容,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緊密滲透素質教學,幫助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禮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素質教學;重要作用;人人平等;課堂教學
一、語文素質教學的重要性
(一)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
語文的教學要求以學生為教學出發(fā)點,一切以學生為主,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系統(tǒng)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知識點和綜合運用能力的指導,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要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真正融入語文教學中,在教學中發(fā)揮主體作用,最終實現(xiàn)語文素質的自我提高。
(二)語文教學能夠提高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語文教科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通過自己的視角創(chuàng)作出的具有獨特審美角度的經(jīng)典作品,這些作品凝結了作者的各種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升華表現(xiàn),通過對這些作品的熟讀、研究,可以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提高學生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語文學科具有提高學生 審美情趣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學科無法比擬的。
(三)語文教學能夠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得到提高
語文教科書中的文章除了具有美感之外,還傳遞著社會正能量,文章中體現(xiàn)著各種積極的信念,這些信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并傳遞著愛國觀念和各種積極正確的做法,例如助人為樂、拾金不昧、尊老愛幼等等。同時,由于語文教學自身的特點,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對其進行擴展,不斷地將思想道德品質教育融入教學當中,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并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一篇課文,剛一開始,學生如果對它感興趣,那么,后面的學習自然是充滿樂趣相當順利的。反之則不然。所以,在每進行新課教學之前,應該認真斟酌:如何設計導語?“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選擇一段精美、有趣的導語會在課堂的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將會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引題通常可用提問法、討論法、講故事、猜謎語等。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實施目標教學法。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完善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也就是要改變學生被動的狀態(tài)。在課堂上必須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節(jié)課該學什么,怎么樣學,使學生明白每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只有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在課堂中才能與教師達到互動交流學習。教師在課堂中的啟發(fā)引導才能促進的自主思考,從而達到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獲得知識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成就感是任何快樂無法代替的。很自然伴隨著成就感的喜悅情緒,一種無形的求知欲便會生成,這將使學生對語文興趣大大地增強。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關鍵。課堂教學如果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才會是成功的教學。
三、互動式教學,增加師生課堂互動
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索、思考、討論式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角,教師是主導。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發(fā)現(xiàn)的過程。要求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接受知識,要像數(shù)學家那樣去思考數(shù)學,像歷史學家那樣去思考歷史,親自去發(fā)現(xiàn)問題的結論和規(guī)律,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首先在備課上我采用陽光教學,讓師生共同參與。例如《一件小事》一文,我讓同學自學自備一節(jié)課,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們自行思考。請同學們說說課文怎樣教、怎樣學?其次,在教學中,多用探索性、討論性的內(nèi)容去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我提出《孔乙己》一文結尾為什么作者說“大約真的死了”?即使是死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的死?請同學們展開討論。第三,思考性的作業(yè)和想象性的作業(yè)要多,少一些知識性的、機械性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作業(yè)去陶冶情操的同時學習語文。
四、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平等
面向全體學生,必然涉及學困生問題,相當一部分教師總是按照學生考試成績的好壞,把學生分成若干層次,那些考試成績不好的,理所當然地被劃為學困生之列。而實際上,學生本身素質、成長環(huán)境的差異,造成了學生能力的差異。在我眼中語文學習無學困生可言,有的只是語文能力處于不同層次上的一個群體,語文教學無學困生。按照布魯姆的教育理論,只要給學生以正確的方法指導和足夠的時間,他們都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思想觀念的轉變會帶來全新的教學方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求得學生共同發(fā)展。首先,面向全體學生,緊扣教材內(nèi)容,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教法吸引學生,生動、新穎、恰切的教法,讓學生始終在新異刺激下投入學習。其次,貫徹成功教育的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開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讓優(yōu)秀生更加淵博,讓大多數(shù)學生堅定學好的信心,讓從沒受過老師表揚的學生也體驗到老師肯定性評價的愉快。
總而言之,中學語文的素質教育,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尤其在當前新課改大力實施的背景下,素質教育更是不斷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實施語文素質教育,必須精心備課、認真設計教案預熱課堂,并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要運用課文情感,升華學生的思想品德;運用活動,鍛造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運用鼓勵表揚,撫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讓他們成為祖國新一代合格的全面發(fā)展、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吳歡英.初中語文素質教育初探[J].學周刊,2013,(29):49
[2]王吉兵.淺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