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摘要:高中地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緩解學生的壓力,把握適當?shù)脑瓌t,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地理的原理。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
地理能夠帶領學生領略世界的紛繁變化,萬紫千紅;地理能夠帶領學生體會到詩與遠方;地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當下環(huán)境現(xiàn)狀的深思。地理既具有文科性質又具有一定的理科性質,因此成為眾多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幫助學生構建基本的知識體系,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本文將對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與提高進行一個簡單的探索和反思。
一、緩解學生的壓力,把握適當?shù)脑瓌t
壓力是天使也是魔鬼。有時,它是一種資源,讓學生保持高度的自律;它是一種動力,推動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它是刺激學生的興奮劑,讓學生的學習得到正強化。有時,它是能夠抑制學生前進的攔路虎,讓學生產生挫敗感;它是“壓死”學生的最后一根稻草,讓學生在學習上喘不過氣來。地理學科是讓很多文科學生在學習上產生壓力的一門學科,它帶有一定的理科性質,需要學生進行計算與推理,主要以自然地理為代表。它又帶有一定的文科性質,需要學生記憶與推敲,以人文地理為代表。關于地理學科的壓力,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它的兩面性,既要幫助學生有效的梳解壓力,又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以推動學習的進步。下面就地理學科給予學生的壓力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一)緩解學生的壓力
地理是文科學生升學考試中的一門重要科目,而由于該門科目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成為眾多學生的軟肋,導致學生在學習上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和挫敗感,抑制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而很多教師在教學上缺乏對學生情緒和情感的觀察,反而進一步對學生施加壓力,導致學生在地理學習上舉步維艱,形成壓力過大—情緒耗費嚴重—學習的精力大幅度減少—學習效果進一步惡化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教師要優(yōu)化地理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必須學會對學生的情緒進行一定的了解,并且?guī)椭鷮W生緩解學習的壓力。
首先,教師要清楚地辨析學生學習中的情緒狀況,幫助學生緩解精神上的緊張,讓學生接納自己的情緒,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以自己為實際案例幫助學生減輕學習的壓力。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設立學習目標。沒有目標的地理學習就像在黑夜里跑步10000米,可是沒有人告訴他跑步的進度,在背負著這樣一個宏大的目標下,學生努力很久卻不知道自己跑步的進度,壓力就會像烏云一樣,一點一點遮住學生的心靈,壓垮學生的意志。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宏大的學習目標拆分成許多的小目標,并且?guī)椭鷮W生建立正面的反饋機制。最后,教師讓學生知曉所謂的壓力是學生對即將到來的挑戰(zhàn)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會產生害怕。那么克服壓力的最好辦法就是立足當下,做好充足的準備。
(二)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壓力
一些學生不是壓力過大而是缺乏壓力,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過于散漫和懶惰。因此,教師要學會利用教師的權威給這類學生施加一定的壓力,通過外律幫助學生建立自律的習慣。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立一定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在下次的地理考試中要達到一定的分數(shù)。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地理小測試,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隨時做好充分的準備,保持高度的學習警惕,獲得一定的學習反饋。另外,教師還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的作業(yè),對學習情況糟糕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批評。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施壓一定要適度,否則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對學生而言,考場發(fā)揮非常重要,臨場心態(tài)非常關鍵,那一刻的心態(tài)抵得上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苦功!這就涉及情緒績效理論,即情緒喚醒水平和績效間存在著倒U型曲線的關系,情緒太低或太高都會損害績效。所以適當?shù)膲毫κ怯泻锰幍?,完全沒有壓力或壓力過高都會影響發(fā)揮,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學習壓力的適當引導。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地理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成績和分數(shù),拋去令人抓耳撓腮的地球運轉,去除如山的試卷和惱人的分數(shù),丟棄文字解析的答題模板,地理反應出的大千世界,自然風光,自然的變幻莫測以及不同的區(qū)域特征都會讓學生心之向往。但是,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常常忽略了地理自身所帶的光芒與神奇,采用一種令學生反抗的教學方式來教學,導致學生產生強烈的反抗心理,面對復雜的題型痛不欲生,苦不堪言。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適當改變這種教學模式,利用地理自身的神奇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學生的印象里企鵝只生活在高緯度地區(qū),其實熱帶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也生活著企鵝,教師在教學時不要用一種灌輸知識的方法剖析為什么赤道地區(qū)會生活有企鵝,而是利用這個與學生思維相悖的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樂于去探究原因。另外,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有關地理的紀錄片,如《航拍中國》《地球脈動》等。教師在教學時還應緊密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比如,讓學生深入探究霧霾形成的原因,讓學生切身感受地理的實用性,提高對地理的興趣。教學不應該為了完成某種目標而強硬讓學生學習,而更應該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和態(tài)度,只有這樣,學生學起來才會更輕松,教師教學起來才會更有教學的激情。
三、關注地理的原理
區(qū)別于歷史和政治,地理學科中很多地方需要學生了解其原理,能夠推演出每一個原理的過程,然后得出結論。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只要求學生記住地理原理的結論,導致學生對地理原理的來源一知半解,模糊不清,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缺乏推敲、探究以及分析能力。新課標改革下,地理考試正在逐漸淡化地理中的答題模板,利用答題模板解萬題的教學模式已經落伍了。因此,教師應該逐漸淡化地理考試的答題模板,更加注重教學中對地理知識原理的探討,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地理原理要求學生更加注重過程,比如,學生在學習土地鹽堿化的原理時,就要特別注重鹽堿化的過程。
當今世界,環(huán)境資源、人口問題、環(huán)境問題、自然災害等已經成為熱點問題,地理對于解決這些問題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把握基本的地理知識,保持認真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時下熱點的地理問題,開闊眼界,激發(fā)學習熱情。從而為將來的專業(yè)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環(huán)保事業(yè)盡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