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梅
從教學比武中來的校本教研
低年級拼音教學是教學小學的第一步,拼音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孩子對語言文字的學習興趣。拼音教學是有難度的,是需要技巧的。上一學期,學校舉行了“玩轉拼音,歡樂對對碰”教學比武活動。
活動安排如下:教導科提前準備一些標準拼音的短文和一些美文誦讀錄音。參加比賽的學生進行隨機抽簽,決定比賽內容。抽到拼音短文的,要當場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誦讀,評委依據(jù)學生誦讀的熟練程度、誦讀技巧和情感表達進行打分;抽到錄音短文的,選手則要把聽到的錄音用拼音快速記錄下來。評委根據(jù)得分情況,評出等級名次。接下來,學校抽調骨干力量,對學生的比賽情況進行分析對比,找出共性問題,記錄下來,研究解決方案。然后召集低年級語文教師,召開座談會,集中討論如何抓好拼音教學。也就是通過游戲講清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要領,在做舌體操的基礎上,訓練舌頭的發(fā)音動作。比如,連續(xù)發(fā)音:1. da、da、da、da…… 2. za、za、za、za…… 3. zha、zha 、zha、zha…… 4. ga、ga、ga、ga…… 5. la、la、la、la……
從學生作業(yè)中來的校本教研
人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四章安排的教學內容為簡易方程。已往的大綱的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掌握加減乘除法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來解方程,經過多年實踐檢驗,這種教法對小學生來說還行,但與中學教材接軌不好。而新教材則是用“等式的基本性質”來解方程,例如解方程x+3=5的過程,解:x+3-3=5-3,x=2。(即在方程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相同的數(shù),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再如解方程6x=9的過程,解:6x÷6=9÷6,x=1.5。(即在方程兩邊同時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這種方法很好地實現(xiàn)了與中學教材的無縫接軌,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當除數(shù)和減數(shù)是未知數(shù)的時候,孩子們的掌握效果不佳。像解方程15÷x=3的時候,就容易出錯。學生在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以x后,等式正確的變形是15÷x×x=15×x,可是學生往往把等式的左邊寫成15÷x×x=15÷x2,你說這樣能算對嗎?
針對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學校開展了一次“如何上好解方程”專題教研活動。討論得出:教師兩種方法都教,學生兩種方法都會。在解題時,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F(xiàn)在數(shù)學新課標實驗修改稿(正在討論中)把“式與方程”這一部分內容的具體目標由學生會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單方程改為學生會解簡單方程。
從聽隨堂課中來的校本教研
抓實青年教師的隨堂課,是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關鍵。在聽青年教師隨堂課、隔窗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個別年輕教師的課堂上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你講你的,學生我玩我的,真?zhèn)€課堂亂糟糟。” “教師在前面大講,學生在下邊小鬧,師生兩張皮?!币虼?,年輕教師課堂教學組織能力的提高勢在必行。針對課堂上師生什么時候干什么事和怎么干這件事,學校召開了“細節(jié)決定成敗——班級管理藝術與方法研討會”。在研討會上,楊繼紅教師的“量化評定,讓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帷幕;曾瑞教師的發(fā)言“換一種方式,天空如此廣闊”,讓人耳目一新;劉瑞玲教師的發(fā)言“七年前的那一次”讓人難以忘懷;鶴教師的發(fā)言“差異,世界因你而美麗”;楊淑華教師的發(fā)言“一路走來,一路歌”;賀小紅教師的發(fā)言“家長的小紙條”;董新紅教師的發(fā)言《吹出來的班級》,更是讓教師們聽得如癡如醉,意猶未盡…… 這次研討會,不同年級、不同風格的教師都說出了不同的班級管理方法,為青年教師鋪設了成長的快車道。
從檢查教案中來的校本教研
衛(wèi)生評比、教案檢查、基本功比賽等等都是學校的常規(guī)教學工作。在檢查教師教案的過程中,看到有些教師在每篇教案的后面加了“紅批”,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感悟或者反思。紅批不長,三言兩語,言簡意賅,切中要害。但是,教案最好能做到重復利用,原來每學期教師的教案學校期末收回后是不返還的。
檢查結束后,學校先在小范圍內召開了教案改革研討會。研討會成員一致認為:教案要寫。然而該怎么寫,是重復寫,還是下載?還是需要初次授課的教師認真寫好每一篇教案。那么,其他教師的教案怎么改革?學校召開了網上教案改革研討會,要求每位教師根據(jù)自己的從教情況、從教經歷,思改革方案,想改革建議,整理歸納后,放到學校共享盤上。學校依據(jù)教師的建議,在既減輕教師負擔,又促進教師成長、學校發(fā)展的前提下,出臺了現(xiàn)在的活頁紙教案。具體做法是:教師的教案本改為活頁紙,第一遍授課,認真書寫教案,做到先周備課。講完課后,把本節(jié)課中的所思、所感、所悟記在教案后面,也可以把好的練習設計等寫在后面。第二遍講課,可以在原有教案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完善,可以在原來反思的基礎上進行提高。這樣做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騰出了更多的時間研究教材、指導學生;另一方面又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
諸如此類的教研活動,我校還有很多。如“課題研究階段性匯報會”“學生一日行為規(guī)范”展示會、“日有所誦交流會”等等。目前,教師正在進一步深入探討解讀新課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