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佛堂
摘要:在初中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會有這樣的體會:學習的的知識量和知識點明顯增多,知識的理論性強。用思維導圖這種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可視化思維工具進行協(xié)作學習,是初中學習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思維導圖憑借其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越來越顯示出其應用性價值,不僅僅很好地滿足了課程改革的各種要求,同時也有助于進一步活躍學生思維終極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語文;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1578(2018)02 -0178 -01
引言:思維導圖在各個方面應用都極其廣泛,但尤其是在學習上影響最為深遠。思維導圖應用包括圖片、圖形、詞語等信息表征工具來呈現概念之間的層次關系和思維順序關系,實現概念表征的可視化。它的應用有助于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目前初中學生學習內容多且深奧,其負擔和壓力越來越大,要提高學習效率,不僅要有好的狀態(tài)和好的習慣外,好的學習方法和工具也尤為重要。
1.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1.1 學生知識面狹窄,表達能力較弱
由于初中語文教學理論知識量大,老師過于重視對課本內容的講解和練習題的訓練卻忽視了語文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學生雖然學習了語文知識,卻無法對日常的表達能力進行提高,在日常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甚至讓別人誤解了自己的語言表達。如此一來就不利于學生豐富知識面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在由于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狀況,學生生活范圍狹窄,過分的注重對課本知識的學習。久而久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逐漸下降,在作文書寫抒情以及日??谡Z表達上能力較弱。
1.2 單一的教學模式,課堂以老師為主體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著重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對知識進行灌輸是教師教學的主要方式,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師認為,根據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就能判斷一個學生是不是好學生。教師課堂上講授的主要內容都以應付考試為主要目標,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教師通常會大搞“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有做不完的題,通過實實在在的題目訓練達到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熟練掌握。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嚴重降低了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老師成為課堂的主體。
2.思維導圖對學生學習的幫助
2.1 運用思維導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可以用思維導圖做預習筆記、課堂筆記、課后反思筆記。一般的筆記是對老師課堂內容機械的基本復制,而且很多學生忙于記錄,沒有時間真正地去思考,記過的筆記也沒有時間去整理和復習。而利用思維導圖記筆記效率高、篇幅小、有重點、有層次、有結構,采用思維導圖做筆記,用簡單的短語記下重點,順應大腦的思維方式把它們連接起來,在記的同時就加上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因此思維導圖的應用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了參與語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 運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提高課內自主學習的效率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對學生思維邏輯訓練以及運用實踐的過程。即語文教學不僅要增加學生的理論知識,更要對學生的語文實踐進行訓練,而思維導圖方法的運用可以很好的幫助教師轉變教學模式和方法,并使得學生在對文字進行圖形轉換的過程中思維變得更加的活躍,從而促進了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3 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提升課外拓展閱讀的能力
思維導圖將文章的內容和之間的聯(lián)系組合到一起,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各個事物之間的關系,使得學生借助舊知識理解新知識的能力和文字處理的能力。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去探索除了課本知識以外的內容。
3.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建議
3.1 善于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教材
教育者要將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嘗試利用思維導圖來自行分析課文,從而將思維導圖與自主學習巧妙的結合到一起。為此教育者可以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學魯迅的文章《藤野先生》的時候,老師可以首先給學生講解一下魯迅先生人生中比較重要的幾個經歷和轉折。然后教師要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各個學習小組明確一級分支中的內容,并讓他們分別從環(huán)境、任務、情節(jié)以及主題這四個方面著手來分析文章內容,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繪制出思維導圖;然后在文章中找到相對應的內容后再進行匯總,由所有組員共同研究補充繪制出完整的思維導圖。
3.2 善于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學會歸納
由于語文課程中的知識點較多,因此學生在復習內容時比較容易出現思維混亂的情況,學生學習效率十分低下。有的同學喜歡拿著書本沒有目的和規(guī)律地背誦,知識都是一些雜亂的碎片,對知識的掌握是欠缺的。而通過運用思維導圖則可以有效改變這一弊端,學生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零散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性,強化學習效果。若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可以建立知識框架,將每一章節(jié)的知識生成一張清晰而形象化的綜合性大圖。根據該圖逐一回想課本中的具體內容,深層次理解各章節(jié)間的關聯(lián),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使學生不用擔心復習的內容多而亂,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
3.3 善于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拓展延伸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課程中,教育者通常會先將文章分成多個自然段,而后讓學生按順序閱讀文章后總結中心思想,這種直線型的教學模式并不符合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也呈現出了很多的弊端。善用思維導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拓展延伸能力,例如在《昕聽那冷雨》這篇散文,其中心為“雨”,余光中從多個方面來著手寫雨,首先是“聯(lián)想雨”,其次是“聽雨”。教師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的看到此篇文章的情感脈絡與寫作結構,并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清晰作者如何由雨產生一系列的思想情感,學會聯(lián)想和想象。
4.結語
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的引入以來得到了良好的教學反饋,采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教學,除了能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還能激發(fā)其勇于探索語文知識的精神,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大他們的知識儲備量,所以思維導圖對語文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師要大力的推行思維導圖法,使之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胡軼文,“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 14):44 - 46.
[2] 張中文,馬德俊,谷素青,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 (12):53 - 55.
[3] 蔣金娣,讓思維導圖成為初中語文自主學習的拐杖[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25 (12):120 -124.
[4]袁衍萍,何建波,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J].學周刊,2016( 0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