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嬙
摘要:《發(fā)條橙》是美國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是非常經典的暴力美學和荒誕美學風格電影。導演庫布里克是許多導演爭相模仿的對象,他在《發(fā)條橙》中的音樂運用和色彩運用是非常出彩的,而他對鏡頭語言的掌控更是爐火純青。整部影片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體現了導演獨特的個人風格和新穎的創(chuàng)作手法。
關鍵詞:《發(fā)條橙》 庫布里克 創(chuàng)作手法 暴力美學 怪誕美學
《發(fā)條橙》是美國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所執(zhí)導的電影,改編自1962年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是一部爭議非常大的電影,它一上映就被定性為禁片,直到1972年導演庫布里克去世才在英國解禁。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暴力美學電影,也是一部挑戰(zhàn)人類極限的怪誕美學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男孩在政府的“洗腦”試驗后,從一個性暴力者變得對性與暴力厭惡,最終成為道德的犧牲品的過程。
庫布里克,美國著名導演,他的代表作有《亂世兒女》《閃靈》《純金屬外殼》《洛麗塔》《發(fā)條橙》等。而《發(fā)條橙》是他的“未來三部曲”之三,另外兩部分別是黑色幽默式喜劇《奇愛博士》和有里程碑意義的《2001:太空漫游》。他的創(chuàng)作天馬行空,曾經嘗試過各種題材和類型。他的一生都在進行著和藝術有關的創(chuàng)造和嘗試,他是許多的導演爭相模仿的對象,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他并不是一位高產的導演,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電影史上受到極大的矚目與稱道。
電影的片名是“發(fā)條橙”,其實這個名字與電影并沒有直接的聯系,所以導演為電影取這個名字并不僅僅是與小說同步,其內涵可謂是意寓深刻?!鞍l(fā)條”是一種堅硬的金屬,代表著規(guī)矩和操控。“橙”是一種甜美的水果,鮮嫩多汁。將這兩者相結合,究其根本就是一種荒誕的邏輯組合。而整部影片就是荒誕的,導演塑造了一個荒誕的世界,每一個人物都是荒誕的,這樣的一群人共同編織了一個荒誕的故事。而主人公Alex就是一個如“發(fā)條橙”一般的存在,他原本是一個鮮活的水果,無拘無束,思想豐富。因錯手殺人,在政府的“洗腦”之下,喪失了反抗的能力,如被上了發(fā)條一樣,只剩下被操控、被拘束的命運。正如小說《發(fā)條橙》的作者伯吉斯對于“發(fā)條橙”的解釋一樣:“把機械論道德觀應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機體上去?!边@句話非常隱晦地說出了國家權力與個人權利之間微妙的關系。
庫布里克在《發(fā)條橙》中人物的塑造有兩個鮮明的特點:反常規(guī)人物形象與人物的風格化表演?!捌椒驳娜宋镌诓粎f調的環(huán)境中脫離了人性的常態(tài),這是庫布里克設置人物的出發(fā)點。” Alex是一個非常奇特的人物,他將人性的欲望全部爆發(fā)了出來,如性、暴力、冷漠、好斗、自私等,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會非常輕易地發(fā)現Alex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他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使其他人物黯然失色,但又不是非常的親民,總有一種若即若離的疏遠感,讓人畏懼。這就是Alex的魅力,也是導演的高妙之處。
除去人物塑造,演員的表演也與普通的電影不同?!栋l(fā)條橙》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像是話劇舞臺。Alex奇特的出場方式,夸張的打斗動作,猶如舞臺劇臺詞般的對話,豐富的表情與肢體動作,這些都與普通電影不同,因而這也是庫布里克電影獨有的風格化表演。
電影中有許多的意象,片名“發(fā)條橙”是最為突出的一項,還有一項就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導演庫布里克對古典音樂的理解力與運用能力是非常出色的,而且他可以將音樂的調遣發(fā)揮到極致。從《奇愛博士》開始,導演真正將音樂作為一個文化參考,比如電影《2001:太空漫游》,他已經成熟地運用了《藍色多瑙河》這一古典音樂。而在《發(fā)條橙》中,音樂的運用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每當Alex進行暴力事件的時候,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就會響起,兩者的反差是極大的,人們在觀影的時候會有一種極為強烈的內心反差,有人認為這是對高尚的古典音樂的一種褻瀆,但其實并不盡然。這是一種非常常用的導演手法,也是一種基本的音畫關系,稱作音畫對立。
如果僅僅是以音畫對立的形式來體現《第九交響曲》就太過于普通了,庫布里克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將主人公Alex設定為一個狂熱的貝多芬迷。他的家里到處貼著貝多芬的海報,放著非常多的唱片。他在每一次作惡時,《第九交響曲》都會浮現在他的腦海中或者在口頭哼唱,這令人對Alex的心理狀態(tài)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導演如此別具匠心,更是將影片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不置可否,《第九交響曲》是美的,是高尚的,Alex很顯然也知道它是美的,但他為什么在做出邪惡的事情時會哼唱這樣高尚的樂曲呢?這讓人非常容易聯想到《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大反派緝毒警察,他在殺人時高呼:“我愛莫扎特!”這并不單單是一種病態(tài),兩個人物的原型是可以追溯的,他就是臭名昭著的希特勒。而導演庫布里克也曾指明,他認為“高等文化和社會影響是關乎道德的”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包括希特勒在內的許多納粹高層是非常喜歡古典音樂的,但音樂并沒有讓他們變得高尚。
如果說庫布里克在音樂審美上有著超于常人的敏銳,應該沒有人會否認這一觀點。他選擇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并不僅僅因為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古典音樂,而且因為貝多芬個人的特殊性。貝多芬在音樂界是特立獨行的,他追求個性和絕對自由。就以《第九交響曲》為例,這首交響曲的出現曾經引發(fā)了一大轟動,因為他在第四樂章中加入了人聲合唱,這就是一種史無前例的創(chuàng)舉。就此而言,Alex對貝多芬的迷戀從側面來看也是一種反叛精神的作祟,他希望在自己的人生中加點料,這也為影片接下來的發(fā)展進行了鋪墊。
音樂在庫布里克的電影中是處于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的。整部影片中充斥著大量的音樂,每一首都是導演的匠心獨運,這是庫布里克電影中一個絕對不容忽視的創(chuàng)作手法。
整部影片除了音樂的討巧之外,色彩的運用也是非常出彩的?!栋l(fā)條橙》的片頭就讓人覺得眼前一亮。滿屏幕的紅色,沒有絲毫縫隙,整整維持了30秒,之后瞬間轉為藍色,維持了5秒,當再次變回紅色,電影開始。紅藍色是強烈的對比色,給人的視覺沖擊是極強的,瞬間調動人的感官感覺。紅色讓人聯想到血,藍色則是令人非常的平靜,兩種顏色交替出現,其實是電影一條主線的體現:欲望與道德的對抗。這是導演非常巧妙的安排,讓觀眾在正式畫面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增加了心理暗示,再加上極其壓抑的背景音樂,定音鼓低沉的基音,使得整部影片的主體基調表露無遺。而片尾與片頭如出一轍的滿屏單一色調,但并不僅僅局限于紅藍色,加入了粉色和綠色,配著《雨中曲》,將其怪誕的風格一直延續(xù)到影片的完全落幕。
電影的正式開始,是一張臉的特寫,一張笑著的臉,戴著圓頂黑禮帽,右眼的上下方貼著夸張的假睫毛、手里拿著牛奶一身白衣的男主角Alex。他目視著鏡頭,似笑非笑的表情,他的表情就像是在欣賞自己。在他的身邊坐著三個他的朋友,四個人服裝極其的統一,都是白色,聯系到之后的情節(jié),四個人所做的事情與純潔的白色截然相反,他們自以為的替天行道其實是非常令人厭惡的黑暗勢力。這里與希特勒的思想是有著相似之處的。希特勒對于軍服的要求是極高的,要款式和剪裁美觀,這樣可以吸引廣大青年的加入,盡管他所做的事情是極其沒有人性的。電影中服裝的顏色也是一種大膽的嘗試,但導演在這里也是有私心的,他在四個人白色的衣服上添加了眼球、血漿等飾品,幾個人的褲子突出了生殖器的部位,前者是暴力美學,后者是怪誕美學,林林總總,在細節(jié)處突出了電影的特性。
影片中處處充斥著暴力美學:Alex帶著三個死黨毆打街邊的流浪漢,在“洗腦”后卻被流浪漢群毆;闖進作家家里,毆打作家并強奸他的妻子,在“洗腦”后被作家關在房間里強迫他聽《第九交響曲》;四個人因為意見不合,Alex毆打隊友,但到了影片的后部,他的隊友當上了警察,對他以牙還牙。這是影片中實打實的硬暴力,也是一種導演風格的體現:敘事結構的重復。這些場景讓人們在觀影時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沖擊。但庫布里克并沒有將視線僅僅停留于此,他將軟暴力也表現了出來。軟暴力體現在政府“洗腦”成功后對他的拋棄,親人的惺惺作態(tài),但當他自殺未遂后,政府又以救世主的姿態(tài)噓寒問暖,這不可不謂是一個天衣無縫的假象。這一手法在潛移默化中慢慢侵入觀影者的思想,前者是一種發(fā)泄式的暴力,后者是一種戲謔的復仇陰謀,二者的螺旋式結合是導演的另一種超前的創(chuàng)作手法。
而怪誕美學的體現更是無處不在:開場時充滿性暗示的超現實風格奶吧;四個人突出生殖部位的服裝;無所顧忌的強奸與性交鏡頭;用大型男性生殖器雕塑打死養(yǎng)貓的女主人;在進行強奸時唱著《雨中曲》;房間中夸張的女性裸露生殖部位的壁畫;歡快音樂中放著納粹的影像等,然而最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片名“發(fā)條橙”。片中種種不加掩飾的性暴露,令觀影者會產生些許不適,而影片用怪誕的手法將矛頭直指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扭曲,政府看似溫柔的“洗腦”活動,其本質就是赤裸裸的精神“強奸”。這就是貫穿全片的怪誕手法,也是庫布里克開創(chuàng)的先河。
影片是由無數的鏡頭組成的,而導演對本片的鏡頭運用是非常可圈可點的。最為明顯的應該是升格鏡頭和降格鏡頭的運用,在描寫打斗鏡頭時,大多使用升格,例如Alex帶著小伙伴毆打另一幫準備強奸一個女孩的小隊伍Billy-Boys,兩隊人的惡戰(zhàn)中,塵土飛揚,桌椅亂飛,升格的效果放慢了一切,反而有一種別樣的心理沖擊,暴力的動作也有了美感,這里就是暴力美學的一處體現。而在描寫性愛場景時,反而運用了降格,Alex帶著兩個女孩回家白日宣淫,人物像是玩偶一般以極快的速度運動著,減少了觀眾在觀看這樣鏡頭的不適感,增加了整部影片的荒誕色彩。
除了非常有代表性的升格降格鏡頭,還有一個鏡頭不得不說。就是開場的第一個運動鏡頭。這一個鏡頭從Alex的特寫拉伸到整個奶吧的全景。既變焦又拉鏡頭,將個體與整體的關系表達得非常清楚。這
是庫布里克電影中鏡頭運用的另一大特點:運動鏡頭的抒情性與敘事性。它不僅表達了畫面的關系,也以一個旁觀者的冷漠姿態(tài)客觀地觀察著影片中人物的一舉一動。
庫布里克創(chuàng)作《發(fā)條橙》的意義在于對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還帶著一種滅絕人性的傾向。庫布里克非常像一個無政府主義者,他對于影片中人物的自由,展現得非常多,可見他是不受拘束的。《發(fā)條橙》中的主人公Alex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他們迷戀嬉皮士、暴力和性,個性冷漠、懦弱,追求復古,非常矛盾。影片中對于暴力的表達從個體性施暴發(fā)展為集體性施暴,從“硬暴力”發(fā)展為“軟暴力”,這歸根到底是社會風氣的展現。導演在塑造Alex這個人時,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人們追求自由,但政府只限制自由,二者從來沒有達成平衡,所以前者只能屈服。國家體制的道德約束讓大家都經歷了“洗腦”,反抗的結果就是滅亡。
電影《發(fā)條橙》在電影界以一個特殊的地位存在著,它不同于以往電影的委婉,非常直截了當,有著反常規(guī)的人物設置,風格化的表演,重復性的敘事結構,富有深意的意象設置和鏡頭的獨特運用等。這就是庫布里克這個從來不按套路出牌的導演所拍攝的電影的真實寫照?!栋l(fā)條橙》向世界展示了他的才能,但也就是他大膽的思維和獨到的手法成就了《發(fā)條橙》。
參考文獻:
[1]王園.庫布里克及其作品研究——以“未來三部曲”為例[J].中外文藝,2009 (1).
[2]張?zhí)旆?斯坦利·庫布里克——以影片《發(fā)條橙》為例淺析[N].藝術科技, 2014.3.1.
[3]王叢.泛暴力時代的“文明病態(tài)”警示——析庫布里克電影《發(fā)條橙》[J].電影評介,2013—24.
[4]張獻華. 庫布里克電影藝術研究[N].2011.S1.
作者:付 嬙,就讀于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研究方向:戲劇、戲曲、影視理論及相關文學創(chuàng)作。
編輯:李 珂E-mail:mzxsl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