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琬
摘要:《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zhí)導,徐崢寧浩擔任監(jiān)制的劇情長片,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根據(jù)貓眼數(shù)據(jù),截至影片下映共累計31億票房,在內地總票房榜上穩(wěn)居第五,豆瓣上更是獲得9.0的高分,在第55屆金馬獎上更是獲得7項提名,并且斬獲最佳新人導演和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這樣一部非IP,又無流量明星無特效的電影能夠贏得口碑和商業(yè)上的雙重成功,離不開電影獨特的創(chuàng)作技巧,也反映出當今國內電影的創(chuàng)作開始以現(xiàn)實主義導向為主,作品打磨更加精細,核心思想的表達也更加準確直白。
關鍵詞:電影創(chuàng)作;現(xiàn)實主義;導向
《我不是藥神》是近年來難得的佳作,與韓國電影比較,韓國近年來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電影層出不窮,《辯護人》《殺人回憶》,《熔爐》更是推進了有關性侵法案的完善,想要用文藝作品推動社會發(fā)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但是值得高興的是我們已經(jīng)看到這樣的作品出現(xiàn),并且市場上得到了肯定。但是這一切并不能說明《我不是藥神》完美無缺,本片說到底還是類型片的范疇,人物臉譜化,性格缺乏可解讀性,對藥廠代表的處理甚至都有點漫畫化,善惡過于分明,意味著缺乏思辨,對于事件背后真正的矛盾點閉口不談,在面對這個世界的復雜性和矛盾性的時候,完全沒有足夠的思想與邏輯準備。
《我不是藥神》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徐崢飾演的男主人公程勇經(jīng)營著一家保健品店,獨身并且贍養(yǎng)病重的父親,身陷中年危機。由王傳君飾演的慢粒白血病病人呂受益的到來,使程勇發(fā)現(xiàn)了一條可以拉自己走出困境的救命繩,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地做起了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印度仿制藥獨家代理商,以正版藥價格四分之一賣給病人。在這個過程中他結識了被迫在酒吧做舞女的單身媽媽思慧,神父劉牧師,脾氣火爆的非主流青年黃毛。在積累一定資金后程勇將走私渠道賣給假藥販子張長林,自己建了小工廠安生度日。然而張長林哄抬仿制藥價格,使病人再次吃不起藥,再后來呂受益因停藥不得不接受化療,經(jīng)濟負擔與病痛折磨讓其走向自殺的結局,程勇深受刺激決定繼續(xù)販賣仿制藥并以進價出售。此時印度工廠受起訴停工,程勇因走私被捕入獄判有期徒刑三年。影片最終在程勇刑滿出獄時,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物已被納入醫(yī)保,表現(xiàn)國家對此事件的關注與積極的解決態(tài)度,影片至此結束。
一、《我不是藥神》的創(chuàng)作技巧
1.人物性格的藝術性刻畫。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我不是藥神》雖以“陸勇案”為背景,卻在人物的刻畫上做了藝術性打磨。主人公“程勇”由一開始“無利不起早”的商販轉變?yōu)樨溗幘热说摹八幧瘛?,其人物的戲劇性在性格的轉變中得以體現(xiàn)。影片中幾位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畫也極為細膩,每個配角的人生都獲得了藝術性創(chuàng)造,使其深入人心。
2.矛盾的擴大升級?!瓣懹掳浮痹凇段也皇撬幧瘛酚捌嫌城安⑽传@得網(wǎng)友的廣大關注,原因就在于新聞陳述的僅為簡練事實,理性的報道難以引起受眾共鳴。但影片上映后,通過將“金錢與法律”“金錢與生命”“法律與生命”三個層次的矛盾做了擴大升級,讓“陸勇案”獲得了更多人關注并參與討論。
3.場景的打磨設計。在《我不是藥神》中,對場景的打磨設計也是其一大亮點。影片開頭便通過一系列的場景闡述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一販賣印度神油的商販,這也是患者呂受益貿然前來在影片中被視作“理所當然”的原因,因為主人公去過印度,而仿制藥的工廠也在印度。
在主人公人格升華后,在印度藥店購買仿制藥后,推開門在街上遇到印度神像一一“迦梨”和“濕婆”,盡管這一場景的設計給首次觀影的觀眾留下了“不明所以”的印象,但其傳達的壓抑情感讓更多人在觀影結束后對兩座神像發(fā)起了熱烈討論。對于主人公程勇來講,其購買仿制藥的行為拯救了患者,卻也因此對研發(fā)“格列寧”的工廠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此時程勇心中猶如這場景一般,看不清前行的路,迷茫卻又充滿了神圣的信仰。
二、《我不是藥神》體現(xiàn)的現(xiàn)實主義導向
1.基于現(xiàn)實?!段也皇撬幧瘛返墓适旅撎ビ凇瓣懹掳浮?,陸勇本身是一名身患慢粒白血病的病人,治療該病的格列寧正版藥需要23500元,而印度仿制藥卻只需要4000元,于是陸勇做起了代購生意,三個月后,團購價就降到了200元。沅江市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為罪名,將陸勇公訴至沅江市法院,300多名白血病病友聯(lián)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他免予刑事處罰,最終檢察院撤訴,陸勇獲釋。
2.草根文化。所謂草根文化也就是平民文化,草的根有“頑強、韌性”的特質,而電影所呈現(xiàn)的就是小人物們在面對病痛,面對貧窮在努力掙扎下去的故事?!段也皇撬幧瘛分?,聚焦慢粒白血病患者,他們當中有為給女兒治病不得不在歌廳跳舞的單親媽媽,有患病的牧師,有輟學離家出走的非主流少年,他們除了白血病患者身份之外,觀眾還見了他們作為另一種身份的生活狀態(tài)。每一個人物,他們的故事都是豐富的,透過銀幕,觀眾們看見他們的喜怒哀樂,在生活中的掙扎苦楚,并且通過故事將每一個人物相聯(lián)系,賦予了他們美好的品質和優(yōu)秀的人格,一定程度上帶有強烈的人文關懷。同時低姿態(tài)的人物更像是你我身邊真正存在的人,我們對他們更有熟悉感,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產(chǎn)生共情。
從另一個角度上講電影將精英與草根進行對立,將藥廠完全塑造成反面形象,有一定民粹傾向。
3.英雄主義。英雄主義,即為完成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任務而表現(xiàn)出來的英勇、堅強、首創(chuàng)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和行為。在電影中,程勇開始是一個失婚,失意的失敗者,這點從曹警官對他的態(tài)度里能看出不少。直到火鍋散伙情節(jié)為止,程勇做這一切的動機都是從自身出發(fā)的,首先他并不是一名患者,做這一切都是為了賺錢以改變自己窘迫的處境,用不著以身涉險,于是急流勇退。
下半部分的轉變,是以呂受益的死為導火線的,他的自殺使程勇開始重新販藥,不為獲利,只為救人。后來黃毛的舍生向死,更是推著程勇走向神壇。
程勇身上的確有大大小小的毛病,但事實上,他愛父親,愛兒子,是一個情感很充沛的人,也許正是因為這些才使程勇最終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了人們口中的“藥神”。這個轉變過程是我們在電影中切實看到的東西,電影的標題雖然叫《我不是藥神》,但是這并沒有削弱主角身上的英雄色彩,盡管這種給圣人加冕的手法非常套路,但是這種個人的成長歷程和人物弧光卻是觀眾們喜聞樂見的。
三、結論
近十年來電影市場異?;鸨?,影片質量良莠不齊,其中不乏叫好不賣座的,更有票房飄紅但三觀不正的,電影的商業(yè)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不是不能同時滿足呢?《我不是藥神》的出現(xiàn)則說明了事實并非如此,同時電影的創(chuàng)作也從浮躁漸漸轉向平靜,使得創(chuàng)作者們腳踏實地,將創(chuàng)作植根于生活,更加關注生活中普通的個人,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雖然作為一部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而現(xiàn)實比電影展現(xiàn)的還要復雜得多,但是讓人高興的是,這至少是個還不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