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
摘 要: 在“互聯(lián)網+”時代,依托無處不在的互聯(lián)網和智能移動終端,混合式學習助益大學英語課堂克服了傳統(tǒng)課堂存在的弊病,有效幫助大學生進行了個性化的學習。本文通過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英語教學的實例研究,設置了結合其專業(yè)特色、符合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優(yōu)勢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
關鍵詞: 混合式學習 藝術專業(yè)英語教學 視覺空間智能
一、引言
長期以來,我校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都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臺上講,學生坐著聽,授課方式單調,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針對藝術專業(yè)學生學習語言的主動性相對欠缺這一情況,在“互聯(lián)網+”的背景下,為了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培養(yǎng)跨專業(yè)、寬口徑的復合型人才,我們要深化課程改革,構建符合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視覺空間智能優(yōu)勢的英語課堂,把純語言教學轉變?yōu)椤坝⒄Z+專業(yè)”的大學英語拓展課程,利用英語傳授其他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本文通過應用于教學實踐的實證研究,進行了一系列與藝術設計專業(yè)特色緊密結合的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以探討該教學模式在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效性和可行性。
二、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的特點
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與語言類專業(yè)學生有著迥然不同的思維傾向與特點。他們平時注重彰顯個性,形象思維活躍,熱衷于標新立異。較多學生依賴視覺思維認識和理解周圍的事物,喜歡直觀的、色彩鮮明的圖像,而有時回避現(xiàn)實問題的深入探討,對抽象性、邏輯性的內容不大感興趣。他們厭惡機械性、單調枯燥的語言學習過程,整體英語基礎較其他專業(yè)大學生普遍偏低,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就課堂教學情況看,部分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不愿主動參與英語教學活動,避免朗讀出聲,有些學生上課臨摹圖片和繪制圖形。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兩點:一是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很多從小缺乏英語聽力、口語方面的練習,語音、語調較差,他們出于自尊會回避在課堂上暴露自己的語言弱勢。二是一些藝術專業(yè)學生形成了“內秀”的風格,性格偏內向,平時不善于表達,傾向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優(yōu)點在于藝術專業(yè)學生較能夠自我內省,也愿意盡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因此,藝術設計專業(yè)的英語教學應該體現(xiàn)其視覺空間智能的特長,課堂上加強以圖像作為語言輸入的載體,通過互動式圖形文本增強學生對語言知識與內容的消化吸收,鼓勵他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富于想象力的語言輸出活動,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效率。
三、視覺空間智能的概念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fā)展學家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引起了世人尤其是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該理論認為,智力由九部分構成,這九種智力分別是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jié)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主要是指運算和推理的能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認為傳統(tǒng)學校一直過多強調學生數學和語文兩類科目的發(fā)展,但邏輯和語言并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每個人的智力潛能都是有差異的,都有其強項和弱項之分,所以應該根據學生智力特點開設多種課程和學習方式供學生選擇,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元的。
Gardner(1983)定義視覺空間智能為“準確地感覺和辨別廣闊的視覺空間,并把它們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包括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將視覺和空間想法具體地在頭腦中呈現(xiàn)出來,以及能很快辨別出方向的能力”。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從小培養(yǎng)了用眼睛觀察周圍事物的形態(tài)、色彩和構造的能力和傾向,視覺空間智能較強。他們在進行其他學科學習的時候,依賴于個人視覺經驗的能力,傾向于把知識內容以藝術形式進行具象化表現(xiàn)。通過這種方式,其他科目的內容和先前的影像體驗、情感和知識結合起來,為自己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學習經驗與知覺。了解這一點,在藝術設計專業(yè)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激發(fā)視覺空間智能有助于以不同的深度和角度學習語言,并有利于設計有吸引力的教學活動。
四、視覺空間智能在英語教學中的激發(fā)
1.利用其優(yōu)勢的視覺空間智能激發(fā)學生的語言智能。英語教學的主體是單詞、句式和文章等抽象性文本,單詞按照語法規(guī)則串聯(lián)并經過人腦的思維活動以形成有意義的內容。而信息化技術網絡設備能通過附加圖形、影像等感受性內容,增強學生的體驗,并且直接作用于學生感官。關于語言和圖形之間關系的思考,如何借助來自繪畫的啟示探究語言的局限性和可能性的著作首推利奧塔的《話語,造型》。Martin Jay對利奧塔“話語”和“造型”兩個概念的總結是:“話語意味著文本性(textuality)對感知的控制,概念性表征對前反映表達的控制,理性的邏輯一致性對理智的‘他者(other)的控制。它是邏輯、概念、形式、理性思辨作用和符號的領域……相比之下,喻形性(喻形是視覺形式的基本元素,也是圖像的基本元素。)是把不透明性(晦澀難解)注入話語領域……喻形也不就是話語的簡單對立面,意義的一種可選擇性規(guī)則,因為它是阻止任何規(guī)則具體化為完全一致性的一種斷裂性法則?!笨偟膩碚f,語言是偏邏輯理性和抽象的,而圖像是偏本真感性和具體的,但兩者的關系不是互相排斥,而是可以互相促進和補充的。因此,在藝術設計專業(yè)的英語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先從形象感性的內容出發(fā),在圖文并茂的情景下教授語言和文化知識。充分發(fā)揮圖像信息直觀鮮活的特點,利用視覺空間智能輔助激發(fā)學生語言方面的智能。
在智能的激活上,Gardner(2004)認為:“就像以神經系統(tǒng)為模式設計的電腦系統(tǒng)一樣,每一種智能都經所提供的、內部或外部的特定信息活化或激發(fā)?!笨陀^的文化和教育環(huán)境能作用于人腦,提供活化或激發(fā)(激活)某種智能的“特定信息”,并促進學習者的自我認知和主觀能動性。所以在混合式學習模式中課堂前應提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圖像和視頻給學生預習。課堂上對圖像和視頻內容的詞語、句法和背景知識進行分析和講解以使學生從跨文化的角度思考影像背后的信息,激發(fā)學生對自己生活經驗的感受和想象力,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課件里可以設置圖形跟一段英語文字平行并列,當點擊圖形時播放與之相關的一段視頻,這樣結合使用圖形、圖表、圖例講解某個知識點,還可以圖形化對比相關或相似的概念和詞匯,讓傳遞的內容信息更加豐富有趣。課堂上可以鼓勵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使用彩色筆做筆記,用馬克筆標注文章里的重點句子和單元學習中的關鍵詞。課堂后,如果是議論文學習和寫作可以讓學生使用腦圖來對某個主題進行頭腦風暴,配文圖解他們對主題的思考邏輯和觀點串聯(lián);如果是記敘文學習和寫作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畫圖表現(xiàn)其中的人物關系,理清事物聯(lián)系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演進。
五、混合式教學元素的引入
混合式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與學生已儲存在大腦中的形象感知相關的教學信號以形成學生的審美意象,然后過渡到對語言的應用。比如教師在講“grassland”一詞時可以先播放草原的視頻和圖片,問學生:“What can we see on the grassland?”使學生調用頭腦中已形成的草原有關圖像并使用他們掌握的詞匯表達,有的學生可能會回答“grass”,有的可能回答“sheep”,然后適量地擴展一些相關詞匯。接下來讓學生頭腦風暴“How do you feel about grassland?”,從具體的景象深入到個人的情感和思想表達,講解一些較為抽象的詞匯,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做個性化的表達,鼓勵他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性的語言輸出活動。
2.利用藝術設計專業(yè)的知識背景促進跨文化的英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結合圖像和視頻文化背景內容的敘述和講解可以幫助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加強對語言知識的吸收與跨文化交流的認識。英語課本中有許多可視性、圖像化潛力很強的語料,作者在文章中通過想象、比喻和象征等手法給予語言內容鮮明的圖像特征。但外語作品的理解過程中還面臨生詞和文化隔膜的問題,因此需要為學習者構建一種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的概念框架,對其中比較復雜的內容加以分解,激活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已獲取的生活經驗和視覺空間智能,讓他們沿著前置性的知識與經歷的“支架”逐步攀升,從而完成對較復雜概念和內容的意義構建。所以在教學中應注重結合藝術設計學生的專業(yè)學科特點,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意選用有關藝術設計內容的題材,介紹一些常用的藝術設計英語詞匯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關聯(lián)英語和藝術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
在講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跨文化交際英語(閱讀教程)》第二冊第一單元的“Advertising:A holiday of a lifetime”時,筆者先綜述整篇文章,對其中的關鍵詞句進行講解,然后讓一組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廣告語描繪出旅游公司的宣傳圖片,讓另一組學生根據課文中旅游者的經歷描繪出旅游地的現(xiàn)實圖景,最后讓兩組學生到臺前展示并闡述自己對文章內容的詮釋。給他們將英語轉化為視覺作品的機會,考查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促進詞句語法學習的內化。最后階段在兩組圖片的對比分析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更高水平的認知活動,幫助他們了解廣告語如何對現(xiàn)實情境事物進行夸張和扭曲,以促進消費的欲望和沖動,實現(xiàn)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六、結語
在這種語言教學活動中,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的語言智能和視覺空間智能既互相激活又互相補充,同時還保持著各自的特性。一方面“書不盡意,立象以盡意”,在語言學習中加入視覺元素,彌補語言表達的局限性,打破學習的沉悶,使整個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另一方面“附意于象外”,讓學生了解到通過語言的闡述說明,可以彌補視覺圖像的淺顯簡化,只有更富于文化內涵,體現(xiàn)深刻思想的藝術設計作品才是更優(yōu)秀和有意義的作品。通過藝術設計學生特長的視覺空間智能學習語言,在融入文化學習、體現(xiàn)視覺與語言智能的互相支持與激發(fā),吸收借鑒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同時又促進了英語的學習。這樣的大學英語拓展課程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網絡技術的便利性,將英語作為獲取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媒介與手段,使用多種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興趣,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同時提高他們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Armstrong, 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M]. Cloverdale: Ascd,2009.
[2]Gardner, H. 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horiz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J]. Basic books,2008(9).
[3]Graham, C. R., Woodfield, W., & Harrison, J. B.. A framework for institutional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3(18):4-14.
[4]林巖.混合式學習理論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探討——評《高校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16(8).
[5]讓-弗朗索瓦·利奧塔,謝晶.話語,圖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本文章為2017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課題(2017 SCG208)成果;2017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一般教改項目(2017JK19)資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