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葉
摘 要:邏輯思維作為思維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學生整個學習中的判斷與推理過程。在培養(yǎng)、拓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歷史學科具有一定優(yōu)勢與學科特點,教師應充分把握這一特點,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出進一步優(yōu)化,以此來幫助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和最大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歷史;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心得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來對相關問題做出科學、全面的觀察與分析能力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這種能力就是邏輯思維能力,也逐漸受到了廣大歷史教師的培養(yǎng)與重視,且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有著不同的培養(yǎng)要求,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采用更適合的培養(yǎng)策略與方法。
一、教師授課應重視邏輯性
不論是課堂上使用的教學語言,還是在敘述某個歷史時間時,教師都應體現(xiàn)出一定的邏輯性。對于初中歷史這一學科來講,學生的大部分學習時間都在歷史課堂上,且至少一半的時間是由教師支配的,也由于歷史學科的特點影響,教師通常都是采用講授法,也就是通過語言來將知識、能力培養(yǎng)方法系統(tǒng)且連貫的傳授給學生,為學生描述歷史事件、闡明歷史概念、進行歷史規(guī)律總結等等。而學生獲得的能夠用以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材料也往往都是來自于教師的授課內容,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不能盲目地進行史料堆砌,而是要將其進行有機整合,對其邏輯關系做出細致講解與呈現(xiàn),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對所學知識有透徹的理解,也能夠受到教師邏輯思維語言的影響,以此來對其思維特點進行準確把握,逐步提升自身邏輯思維能力[1]。
二、注重與其他歷史學科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
除了邏輯思維以外,形象思維、觀察與想象等能力也是歷史學習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且邏輯思維能力也不能在歷史學習中單純地出現(xiàn),通常都需要與其他能力相互配合,協(xié)調運用,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對于其他能力教師也應該給予有意識的培養(yǎng),在準確把握重點能力的同時,良好的兼顧其他能力,從而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為了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順利開展,還應積極營造生動、形象且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能夠輕松、高效地掌握所學知識,也讓學生在參與學習探究活動中,在進一步拓展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其他能力能夠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2]。
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相比于高中生來講,教師在培養(yǎng)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時,應適當調整標準,對其思維發(fā)展特點進行準確把握,始終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而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對于初中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主要可以從三個階段入手:
第一,對于初中一年級學生來講,他們大多都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簡單來講也就是邏輯思維最弱的階段。對此,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帶領學生對歷史邏輯思維分析、歸納與比較等方法做出進一步了解,并將其恰當?shù)剡\用到一些較為簡單的邏輯型題目的解答中,在此過程中應盡量設計一些簡單問題,讓學生在高效探究與成功解答中逐漸喜歡上歷史學習。例如:若提出“為什么李自成起義就比從前的農民起義水平高?”這樣的問題,這一位問題不僅沒有對課本內容做出具體說明,還涉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等一些較為抽象的問題,不論是時間還是內容都具有較大的跨度,不適合學生該階段的思維特點,學生往往很難給予快速、準確的回答。所以,這類題目應盡量少問,避免給初一學生增加學習負擔。
第二,對于初中二年級來講,學生思維正處于經驗型向理論型過渡的關鍵時期,也就是說邏輯思維已經逐漸成熟了。在初一的基礎上,初二學生往往已經積累了一些邏輯思維方法,此階段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對其方法進行準確掌握。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要經常引導學生思考一些邏輯型題目,且要適當增加一定難度,如“比較辛亥革命與維新變法的異同點有哪些?”等問題,學生在思考回答中除了要用到比較,還需要對分析、綜合與歸納等方法進行靈活運用,通過這種難度的適當增加來幫助學生對邏輯思維方法進行初步掌握。
第三,對于初中三年級來講,該階段主要是對初二培養(yǎng)成果的良好鞏固,通過兩年的培養(yǎng),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由于運用的機會不多,所以熟練、靈活程度還有待完善,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獨立應用邏輯思維來分析解決各類問題。如“比較英國與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不同”等問題,以此來啟發(fā)學生將問題逐漸延展到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比較中,從而使其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鍛煉。
綜上所述,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論是對大幅度提升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還是對學生今后的歷史學習發(fā)展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在日常教學中,應盡可能地為學生設計更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加強合作探究,以此來從整體上提高初中生的歷史素養(yǎng),進一步拓展其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玉英.初中歷史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20(z1):202-203.
[2]韓麗平.淺談在歷史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思維能力[J].讀寫算(教研版),2015,5(24):159.
[3]包義華.例談初中歷史教學中擴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4(3):121-122.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