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銘
審視近幾年高考作文題,無論是命題作文、新材料作文還是任務驅動型作文,發(fā)現(xiàn)有一個共同特點:都要求圍繞一到兩個關鍵詞展開寫作。闡釋清楚相關概念的外延與內涵,是審題立意的關鍵,當然也是寫好作文的關鍵。而在高三的考場習作中,我們部分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思想淺薄,沒有深度,流于用材料來支撐文章;議論一開始就跑偏,學生的構思謀文也隨之失去價值。這實際是由學生無視題目中核心概念、偷換概念、概念的界定不合情理等問題引起的。因此,在高三議論文訓練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概念的合理界定和解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增強學生“闡釋概念”的意識,結合學生習作示范“闡釋概念”的方法路徑,能夠起到正本清源、理清思路的重要作用。
一、認識“闡釋概念”的作用
1.明確闡釋辨析概念,就是議論第一步,就能解決入手問題。
學生寫議論文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入手,不會分析,不妨讓他們從闡釋辨析概念入手。闡釋概念可以使我們對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準確豐富的認識,在議論文中有助于我們形成判斷,論證判斷,分析判斷。
2.明確闡釋概念可以使議論文中心明確集中,觀點推陳出新。
例如,“共享單車”是被世人的“無德”玩得有些尷尬的新生事物。這個被評價為“新四大發(fā)明”之一的美好事物,在現(xiàn)實中卻展現(xiàn)出令人羞恥的一面:隨意丟棄,私改“專享”,在破譯密碼上盡顯“聰明”……有人說,它是一款“照妖鏡”,照射出某些人的丑陋。作者將“共享單車”闡釋為“新四大發(fā)明”,后又用“專享”、“聰明”、“照妖鏡”等概念推陳出新,起到了別樣的效果。
3.明白闡釋概念在行文中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展開分析。
層層遞進,揭示觀點??忌磉_不慌不忙,時顯幽默本色,步步逼近觀點,揭示觀點。
二、讓學生掌握幾種闡釋概念的技法
1.概念直釋法
概念直釋法即對核心概念的本質屬性及內涵直接闡釋,是直陳本質特點最常用的方法。精準地闡釋、辨析概念,使審題準確、不偏離,而且立意深刻。一個有經(jīng)驗的閱卷者往往通過作文對核心概念闡釋的精準程度,迅速推斷出作者的理性認知水準,從而決定判分。如,學生優(yōu)秀習作:“經(jīng)常聽人講怎樣做人,有很多真知灼見,其中有一句‘做人要有格局,讓我印象深刻。格局是什么?我理解,格局就是眼光,氣度和胸懷。央視不是有一句廣告詞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說的就是人的格局?。 ?/p>
2.概念比較法
借助概念比較法將所要闡釋的概念與易于混淆的概念做對比,既有利于讀者理解作者的觀點,也有利于展現(xiàn)作者較好的邏輯思辨能力,保證論證走向深入,避免“貼標簽”現(xiàn)象發(fā)生。這也是閱卷者激賞的寫法。如,“學會品味時尚,能讓我們走在時代的前列,體驗新生事物的脈動,隨時用新鮮的營養(yǎng)補充自己的大腦和心靈。然而,做一個時尚的人,并不意味著盲目地趕時髦:前者需要我們運用“腦髓和眼光”,精心擇取流行元素;后者則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很容易使我們在時尚大潮中喪失自己的個性。放眼看去,滿街黃發(fā)韓裝,誰又能說自己是選擇了時尚,而非被時髦的潮流裹挾?新時代的人類,對此不得不深思慎取、理智選擇?!边@段文字在論證過程中引入了與“時尚”類似而又不同的“時髦”,進行對比辨析,使主體概念更加清晰,也使得因為一些由于概念辨析不清而產(chǎn)生的錯誤觀點被駁斥,從而使論證走向完善、完美。
3.概念修辭法
有些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不妨采用修辭來協(xié)助闡釋,既得理又得趣。如,學生優(yōu)秀習作:“獨立思考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沉靜,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淡定,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引用)
4.概念舉例法
在概念界定無法成功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事例來詮釋核心概念,不失為明智之舉。
如,學生佳作《精神歸屬》:“當那份歸屬感不再以地名的形式出現(xiàn)時,我們更多的在尋找著一份精神上的依賴,讓我們知道自己屬于那兒。王維有他的達摩山水,可以有‘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從容抒懷;陶淵明有他的悠然南山,可以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怡然自樂;蘇東坡有他的十里竹林,可以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淡泊寧靜;而郁達夫亦有他的‘風雨茅廬,可以長嘯風雅;梁實秋亦在他的別致雅舍中暢游文海?!边@個學生對“精神的歸屬”沒有直接進行概念界定,而是通過生動的例子告訴我們精神歸屬是什么,可謂生動又形象。王維的精神歸屬是“達摩山水”,陶淵明的精神歸屬是“悠然南山” 通過事例讓讀者體會了思想概念的特征和意義。
概念是其他思維形態(tài)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因而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概念,是進行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沒有清晰明確的概念,思維注定模糊混亂。無論是寫議論文還是記敘文闡釋概念都是必需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闡釋概念教學,把它作為作文系列訓練的重要一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