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73000)楊苗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450052)鄭月紅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肛腸科于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0例痔瘡患者臨床資料,全部患者均接受PPH手術(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治療,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組,對照組患者73例,男28例,女45例,年齡在22~69歲,平均(36.5±8.6)歲;其中混合痔45例,外痔20例,內痔8例。觀察組患者77例,男30例,女47例,年齡24~67歲,平均(36.8±8.3)歲;其中混合痔43例,外痔24例,內痔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措施為術前的準備、術前訪視、術中配合護理、術后病情觀察、并發(fā)癥預防護理等。觀察組患者給予圍手術期舒適護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心理的舒適護理。在手術前,由責任護士、手術室護士在患者床旁介紹疾病的機制、手術流程、手術安全性、注意事項等,在交談中觀察患者的心態(tài),并通過宣教、鼓勵、安慰、呼吸訓練等方式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協(xié)助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同時邀請手術完成的病友與患者交流經驗,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在手術結束后,責任護士熱情迎接患者,在基礎護理服務中經常與患者交流溝通,疏解患者不良情緒。②環(huán)境的舒適護理。保持病室的安靜整潔,詢問患者是否有看電視、新聞等需求,可以幫助患者播放相關電視節(jié)目等;保持病室內光線、溫濕度的適宜,盡量減少病室內人員的走動,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病室內空氣清新。③疼痛的舒適護理。術后疼痛是PPH術后的一個常見癥狀,在手術結束后經常詢問患者的疼痛感,并要求患者認真表達出疼痛感,不得隨意忍著,然后結合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如:對于疼痛程度相對較為輕微的患者,可以通過與患者聊天、看書、看電視節(jié)目、切口周圍或受壓周圍按摩等方式緩解疼痛感。叮囑患者術后恢復中可能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如:體位不當、小便脹痛等可能加重疼痛,同時在護理操作中保持動作輕柔,以免加重患者的疼痛感,盡量規(guī)避疼痛的影響因素。對于對疼痛耐受力較低的患者,可遵醫(yī)囑給患者使用止痛藥。④術后恢復的舒適護理。術日不宜排便,在次日開始給患者服用潤腸通便藥物,并攙扶患者下床適當走動,促進腸胃蠕動,若有便意無法排出者則讓患者先溫水坐浴10~15min,并進行腹部按摩,促進排便。在飲食上從流食、半流食逐步過渡,嚴禁給患者食用豆制品、含糖等產氣食物,要求患者多喝水。在每次換藥前先溫水坐浴10~15min,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癥狀,然后再換藥。同時換藥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1]。
附表 兩組舒適度評分和住院時間對比
1.3 觀察指標 于術后1h、術后3d評估患者的舒適度(GCQ評分,得分28~112分),統(tǒng)計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分析 使用SPSS16.0軟件對計量數(shù)據行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3d的GCQ評分高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更短,P<0.05,見附表。
舒適是人生活中的一個基本要求,痔瘡患者術后因疼痛、排便困難、行動不便等而導致的生理不舒適直接影響到心理的不舒適,進而影響到治療的依從性,也影響到術后的早日康復[2]。將舒適護理滲透到痔瘡患者圍術期,將以人為本思想滲透到護理服務中,處處以患者為中心,獲得患者的信任,讓患者時刻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配合治療,利于早日康復[3]。從患者術后生理特點出發(fā),從疼痛干預、環(huán)境干預、飲食干預、排便干預等角度讓患者在術后得到最佳的照護,提高生理的舒適度,同時通過心理的舒適干預來使患者處于積極樂觀放松狀態(tài),這又有利于降低患者對疼痛的閾值,進一步利于生理舒適干預措施的落實。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3d的舒適度評分更高,且住院時間短。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有助于促進痔瘡患者術后康復,提高患者的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