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云
胃腫瘤是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是目前已發(fā)現的世界上最致命的腫瘤[1-2]。我國是胃癌高發(fā)地區(qū),人口基數大,胃癌患者數不勝數,因此在胃癌診治上,目前還是不能完全滿足患者的診治需求,胃癌治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3]。雖然近些年來腫瘤的治療已經取得一定的進步,由于胃切除后局部復發(fā)率較高,對患者而言并非最佳治療方式[4]。除此之外,胃腫瘤的預后和診斷目前還是仍相對較差[5]。山柰揮發(fā)油是1種新型的廣譜抗癌藥物,研究表明山柰揮發(fā)油能夠影響DNA合成從而干擾細胞分裂[6-8]。山柰揮發(fā)油可以延長其生存期,而且體內甲胎蛋白(AFP)表達也會下降,從而使瘤體質地變軟,體積回縮[9]。使用山奈酚和山柰揮發(fā)油后,癌灶會穩(wěn)定或者縮小,還能緩解疼痛并且改善患者的進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不產生骨髓抑制,治療后患者的白細胞有升高的趨勢[10-11]。胃內滯留型給藥是1種靶向治療,靶向治療是1腫瘤細胞過度表的某些分子為靶點,選擇針對性的阻斷劑,有效的調控于腫瘤發(fā)生密切相關的信號,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進展及轉移的效果[12]。本實驗采用體外滯留型靶向給藥方式,通過用不同劑量藥物濃度處理胃癌細胞SGC-7901,然后檢測胃癌細胞增殖、凋亡情況,并觀察經過藥物處理后胃癌細胞中COX-2和AFP的蛋白表達,從而探討山柰揮發(fā)油靶向給藥對胃癌治療的作用,為胃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RPMI 1640高糖培養(yǎng)基(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KGM31800S-500);0.25%胰蛋白酶(含EDTA)(凱基生物有限公司,20170101);青霉素鏈霉素混合液(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 20160909);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BI生物有限公司,1552680);β-actin(中杉金橋,TA-09,1∶2 000); COX-2(Cell Signaling,#12282,1∶1 000) ;AFP(abcom,ab133617,1∶50 000);迷你雙垂直電泳儀,迷你轉印電泳儀(北京六一儀器廠);熒光定量PCR儀,熒光顯微鏡,ChemiDocTM XRS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Bio-Rad公司);TE2000熒光倒置顯微鏡(日本Nikon公司);FACSCalibur型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
SGC-7901胃癌細胞購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庫,當細胞的融合度達到90%以上時,棄去培養(yǎng)液,再用PBS洗2次,然后加入胰蛋白酶消化2 min,加入含10%FBS的1640,最后將細胞吹打下來并吸取到10 ml離心管中,離心,棄上清,注意不要碰到管口,加入1640完全培養(yǎng)基并接種到2個新的10 mm培養(yǎng)皿中,置于37 ℃,5% CO2培養(yǎng)箱中繼續(xù)培養(yǎng)。
在96孔板加入細胞100 μl/孔(約2×103個),置37 ℃5%CO2細胞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24 h,加入山柰揮發(fā)油,然后置于37 ℃5%CO2細胞培養(yǎng)箱孵育48 h。將5×MTT用Dilution Buffer稀釋成1×MTT,每孔加50 μl 1×MTT,在37 ℃孵育4 h,使MTT還原為甲臢。吸出上清液,每孔加150 μl DMSO使甲臢溶解,用平板搖床搖勻。酶標儀在550 nm波長處檢測每孔的光密度。
將細胞接種于6孔板,當細胞匯合度達到50%~70%時,在低劑量處理組和高劑量處理組中分別加入對應濃度的藥物,然后置于37 ℃5%CO2細胞培養(yǎng)箱。48 h后,消化收集細胞,避光染色30 min上機檢測。按照Annexin V-FITC/PI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說明書的方法,在1 h內進行流式細胞儀檢測。
取生長狀態(tài)良好的對數生長期的細胞,每孔按4×103個接種至12孔板中,每組設置3個復孔,置于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待細胞轉染和加藥物處理,繼續(xù)培養(yǎng)48 h后,PBS洗細胞2次,加70%乙醇固定,用流式檢測儀檢測細胞周期。
取SGC-7901細胞加入相應的裂解液,4 ℃裂解30 min,在10 000 rpm/min離心10 min,小心吸取上清,即得總蛋白。利用BCA試劑盒進行蛋白濃度測定。蛋白變性、上樣、電泳1~2 h,濕法轉膜30~50 min。4 ℃孵育一抗溶液過夜;室溫孵育二抗1~2 h。在膜上滴加ECL曝光液,曝光。用“Quantity one”軟件分析各抗體條帶灰度值。
取SGC-7901細胞進行RNA的提取,提取RNA后根據逆轉錄試劑盒合成cDNA,以cDNA為模板,在熒光定量PCR儀上進行檢測,以GAPDH為內參,算出各組組織中的COX-2、AFP表達量。引物序列如下:COX-2 F:TCAAATGAGATTGTGGGAAAATTG;COX-2 R:TCTAGTAGAGACGGACTCATAGAA;AFP F:CTGTTGCTGCCTTTGTTTGGA;AFP R:CTTCTTTGGGCTGCTCGCTAT;GAPDH F:CAATGACCCCTTCATTGACC;GAPDH R:GAGAAGCTTCCCGTTCTCAG。
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用表示,經t檢驗顯著性差異,以P<0.05作為顯著性差異。
如圖1所示,與對照組相比,藥物處理組細胞增殖率明顯降低,同時,高劑量處理組相比低劑量處理組,細胞增殖率更低,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圖1 MTT檢測細胞增殖
如圖2所示,與對照組相比,藥物處理組凋亡率明顯增高,隨著藥物濃度增加,細胞凋亡率也增加。
圖2 流式檢測凋亡
將低劑量和高劑量藥物分別加入細胞中,檢測對細胞周期的影響,經分析,各組G1和S所占比例皆有所變化,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G1期加長,S期縮短,G2期變化不是很顯著,見表1。
表1 流式檢測細胞周期/%
如圖3所示,與對照組相比,低劑量藥物組和高劑量藥物組細胞中COX-2和AFP蛋白的表達都有所下調,且隨著給藥濃度升高,表達量越低,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如圖4所示,與對照組相比,低劑量藥物組和高劑量藥物組細胞中COX-2和AFP基因的表達都有所下調,且隨著給藥濃度升高,表達量越低,有統(tǒng)計學差異。
我國胃癌死亡率較高,化療是目前癌癥治療主要手段,胃切除也是在胃癌治療的1種治療手段,但是化療后便會帶來食欲缺乏、毛發(fā)脫落和血細胞減少等副作用,而胃切除則因復發(fā)率較高而不能被廣泛使用。若使用普通抗癌藥,用藥后全身分布,也有較大的毒副作用。為解決癌癥治療中這一系列問題,近年來,使用天然產物藥物被認為是預防和治療癌癥疾病的新型治療策略。山奈酚和山柰揮發(fā)油是1種存在于不同植物物種中的天然黃酮醇,被認為具有抗炎性質,許多植物性食品和草藥中皆含有這些成分[13]。此外,多項研究表明,山柰酚和山柰揮發(fā)油可以抑制人類癌細胞株的生長和誘導細胞凋亡[14]。本實驗通過MTT檢測胃癌細胞的存活率,結果表明,山柰揮發(fā)油能夠抑制細胞的增殖,且隨著山柰揮發(fā)油藥物濃度的升高,細胞存活率明顯降低。流式檢測細胞凋亡的結果也證實了山柰揮發(fā)油對細胞凋亡起著促進作用。流式檢測周期結果顯示,給藥后,細胞分裂受阻,滯留在S期和G2期。靶向給藥系統(tǒng)能將藥物定向輸送到靶器官,通過作用于體內特定的腫瘤細胞,減少了藥物對正常組織的影響,而且藥物直接作用在特定位置,減少藥效分散,因此給藥時可以降低劑量,降低了藥物的毒副作用。因此靶向治療為腫瘤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希望[15]。本實驗以新型抗癌藥為模型,利用被動靶向的機理,直接將藥物加入胃癌細胞,研究其作為靶向治療胃癌的可行性。實驗材料易得,且無需昂貴實驗設備,便能研究目的藥物對胃癌細胞的影響。COX-2即環(huán)氧合酶2,關于乳腺癌、結腸癌等各種癌癥的研究表明,該基因和蛋白在癌細胞中都是高表達[16-17]。對照組中COX-2的表達量也證實了其在胃癌中一樣是高表達。然而在加入不同劑量的山柰揮發(fā)油藥物處理后,COX-2的表達呈現下調趨勢,與低劑量組相比,高劑量組中的COX-2表達更低。早期研究表明,甲胎蛋白(AFP)在胃癌細胞分化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含AFP的胃癌細胞相比,產生AFP的胃癌更具侵略性,侵襲作用和轉移能力更強,并表明如要抑制AFP的產生,最佳方式是個體化用藥,即本實驗中的靶向用藥[18]。本實驗通過檢測給藥組和對照組中AFP的基因和蛋白表達,PCR和Western blot兩項實驗結果皆證明,加入藥物后,AFP表達下調,尤其是高劑量藥物處理組,下調趨勢更加明顯。因此證明,山柰揮發(fā)油可以抑制AFP的產生和表達,同時也證明靶向用藥確實對AFP的產生和表達影響較大。為以后新藥研發(fā)和胃癌治療奠定了理論基礎。
綜上所述,山柰揮發(fā)油可以抑制胃癌細胞的分裂、增殖和擴散,促進胃癌細胞凋亡,并影響細胞中相關蛋白的表達。結果證實,胃癌的靶向治療,是胃癌治療的1種新的技術,是對胃癌患者有更好的康復希望。胃癌早期及時的靶向治療,對患者的康復作用很大。
圖3 Western blot 檢測COX-2、AFP表達
圖4 PCR檢測COX-2和AFP基因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