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英
摘 要:研究表明,故事教學法對低年級學習語文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為了更好的使用故事教學法,需要注意與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相結(jié)合、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與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相結(jié)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故事教學法;教學策略
一、與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相結(jié)合
喜歡聆聽故事是所有兒童的天性,小學生對于故事性東西的感知度和興趣度比較高,這是此年齡階段的學生最基本的身心特點。故事教學法應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關注兒童的身心發(fā)展,選編一些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故事。
(一)多選編一些兒童故事
在文學領域中兒童故事通常是指字數(shù)較少、過程完整、具有趣味性情節(jié)、語言通俗易懂、適應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兒童能夠完全理解的一種敘事性文學體裁。兒童故事題材的文章,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資源,更多地走進小學語文教材,這與兒童喜歡聆聽故事的天性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小學低學段的學生由于自身的身心特點對于兒童故事的喜愛程度尤為高漲。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遵循小學生“故事性”的認識世界方式和對故事天生感興趣的身心特點,在教學中多選編一些兒童故事,諸如童話故事、神話傳說、成語故事等等。
(二)故事陳述要口語化
針對小學生還保留著幼兒期“口語時代”自我中心的特征,在故事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語文教師在陳述故事時要口語化,將晦澀難懂的書面語轉(zhuǎn)換成通俗易懂的口語呈現(xiàn)給學生,并且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學生對所講故事的反應,看學生是否聽得懂老師所講的故事。以民間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為例,“盤古開天地”這個神話故事的書面語是這樣表述的:傳說遙古時期盤古生長在黑暗團里,可是他不能忍受黑暗,于是他用神斧劈向四方,使得天地遼闊無垠,并且天空隨著盤古身高的長高而增高,并且天地也變得明亮,就這樣通過長時間的磨難,盤古開辟了天地,終于成為了開天地的英雄。從以上表述看出,書面語言言簡意賅,但是太晦澀難懂了,如果以書面語形式給學生講解此故事,估計沒有學生能聽得懂。教師可以口語化處理:傳說在非常遙遠的古時候,有一個叫盤古的神物出生和生長在陰冷漆黑的黑暗團里,可是他忍受不了黑暗的煎熬,于是他用神斧劈向四方,尋找光明。天空和大地在盤古堅持不懈的開辟下日益變得更加遼闊無垠。同時,盤古的生長速度飛快,他的身高突飛猛進地往上生長,并且把天空往上撐,因此,天空隨著盤古身高的長高而增高,并且天地也變得明亮,就這樣通過長時間的磨難,盤古開辟了天地,終于成為了開天地的英雄,盤古開天辟地的豐功偉績被后人所贊譽,盤古本人也成為華夏兒女崇拜的對象。從以上表述可看出,口語雖然比較長篇,但是通俗易懂,如果以口語形式給學生講解此故事,估計大部分學生能聽懂。
(三)教師要多關注和鼓勵學生
針對小學生渴望得到老師關注和鼓勵的身心特點,在故事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學會關注和鼓勵學生,經(jīng)常與學生互動,盡量滿足積極分子的表現(xiàn)欲,對所有參與學生給予鼓勵,讓學生獲得被關注感和榮耀感,從而讓學生更加積極地融入到故事課堂中來。例如,在教授《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老師在陳述“烏鴉喝水”這個故事之前,可問問學生的想法,先讓想表現(xiàn)自己的舉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在學生回答過程中要給予鼓勵,學生回答完畢后,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點評并鼓勵學生,比如夸學生勇敢、夸學生有思想、夸學生想象力豐富等等。這種氛圍必能鼓舞更多學生主動表現(xiàn)自己、展現(xiàn)自我,躍躍欲試,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也就達到了故事教學法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的目的。
二、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人生就像一場夢,而生活就像一場戲,里面發(fā)生了許多酸甜苦辣的讓人記憶猶新的生活故事,這些生活故事有些是產(chǎn)生在人和人之間,有些是產(chǎn)生在人和動植物之間,但都是讓人難以忘記。因此,運用故事教學法應努力做到與生活緊密結(jié)合,密切關注小學生的生活世界,多講生活故事。
(一)密切關注學生生活世界,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
語文課堂中的故事只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學會密切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教師可以通過平常觀察、師生互動、與學生談心、家訪等多種渠道來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具體是怎么樣的,知曉學生的一些習慣,了解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一些事情。教師在應用故事教學法時要善于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呈現(xiàn)故事教學,增加語文教學的現(xiàn)實性和趣味性,使學生體驗到語文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喜愛語文和想學好語文的情感??偠灾?,故事教學法一定要充分挖掘?qū)W生的生活資源,構(gòu)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內(nèi)容,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語文和理解語文,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語文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語文。
(二)充分利用課本中的生活故事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故事類型多樣,包括神話故事、傳說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詩歌故事、生活故事等,而生活故事則是語文課本里所有故事中一種重要的故事類型,并且生活故事是小學語文課本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故事類型,這足以表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委會對于生活故事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表明小學語文教材編委會對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嚴格遵循和貫徹落實。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講生活故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故事,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筆者仔細研究了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發(fā)現(xiàn)課本中的生活故事數(shù)量可觀,許多單元和課文都包含著生活故事,或者語文老師在備課和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輕易列舉發(fā)生在學生生活中的故事,并且有些生活事例比較常見,能夠充分印證課文主題。比如在教學《升國旗》這篇課文時,語文老師則可以向?qū)W生講授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升國旗故事,比如他們所在學校的升國旗、電視里面的升國旗、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升國旗等升國旗的具體情形,因為升國旗對于小學生來說最尋常不過了,升國旗已經(jīng)成為他們學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們對于升國旗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并且對于升國旗有一定的認識,所以,語文老師可從就升國旗這個課文主題向?qū)W生們講授一些更有深度的故事,比如國旗的起源、國旗的含義和特征、升國旗的由來、升國旗的意義等方面的故事。
三、與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相結(jié)合
新課程改革的任務是清除應試教育對基礎教育課程的毒害,建立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實現(xiàn)全民素質(zhì)教育并建立素質(zhì)教育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新課程改革應遵循的原則包括基礎性原則、開放性原則、民主性原則、個性化原則等原則。面對新課程改革,故事教學法只有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思考新理念,領悟新課標,實踐新課程,才能將新課程改革貫徹落實到位,實現(xiàn)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充分應用,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可以通過如下措施來順應和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第一,用豐富的故事充盈課堂,激發(fā)孩子的探索熱情;第二,提高故事選編質(zhì)量;第三,充分利用故事的多樣性,拓展學生的視野。
四、結(jié)束語
由于故事本身蘊含豐富的知識和人類的興趣元素,因而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廣泛采用。對于教師來說,故事教學法可以豐富其課堂教學方法,促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不至于讓學生覺得上課枯燥無味;其次,故事教學法能夠輔助教師培育學生的原創(chuàng)性意識,學生對故事有了一定的理解與認知后,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其他方面的潛力。有助于培育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態(tài)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效完成教學目標,有利于兒童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振海.試論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03):116-117.
[2]田密.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7.
[3]閆順麗.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故事教學法[J].亞太教育,2016(08):192.
[4]王立格.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24):211.
[5]林寶玲.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閩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