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華
摘要:做實驗是學物理的基礎, 在物理教學中實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生動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識的形成及其發(fā)展過程, 是學生的"活體"教材。將結合初中的物理實驗及學生的心理進行分析, 淺談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物理實驗;初中物理;作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8-0168-01
對于初中生而言, 課本上的知識枯燥又乏味, 而物理剛好相反, 這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它是學生理解事物概念和一般規(guī)律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1.物理實驗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
1.1趣味性。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以書本為標準, 每一門學科都離不開教材, 學生們幾乎都埋頭苦學教材, 而實驗恰恰打破了這一常規(guī)[1]。物理實驗生動形象, 極具趣味性和探索性, 引起學生繼續(xù)學習下去的興趣。例如:讓同學們去觀察"分子熱運動實驗""、噴泉實驗""、大氣壓強紙片托水實驗""、瓶吞雞蛋"等實驗, 實驗出乎意料的結果, 總是很容易喚起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學生們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1.2靈活性。物理實驗中所需要的器材一般都比較簡單, 瓶瓶罐罐甚至是廢棄的紙片都有可能是演示的好材料, 而且, 同一物理現(xiàn)象可能有多種演示的方案, 同一器材可能演示出不同的物理現(xiàn)象。物理實驗的操作過程一般來說也是比較方便的, 教師可以邊演示邊講解??偠灾?,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 實驗的可塑性很強, 可以很隨心所欲去演示, 靈活性極好。例如:用礦泉水瓶演示實驗: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用力捏礦泉水瓶, 瓶身會被捏扁發(fā)生形變, 用力越大, 形變就越大。
1.3時間性。實驗是輔助教師講清楚某一概念或規(guī)律的教學手段, 這就要求實驗的時間不可過長, 占用過多的課上時間。教師應當在每一堂需要實驗講解的課程之前篩選好實驗, 盡量選簡單、省時、易懂的實驗去演示, 讓學生整個實驗過程感到有趣, 不拖泥帶水。
1.4簡單性。物理實驗相對來說簡單, 受教學環(huán)境和時間的影響, 不演示實驗過程太過成熟復雜的實驗, 也不需要學生了解多么復雜的實驗背景。 一切物理實驗都要從簡, 方便操作, 一目了然。
1.5直觀性。由于學校的實驗器材有限, 實驗一般都是由教師來操作的, 學生只是觀看, 所以, 在做實驗的過程當中, 儀器的可見度要很大, 便于學生觀察儀器的結構特點, 裝配和布局。結構過于微小的器材一般不予考慮。
2.物理實驗課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2.1物理實驗能夠改變理論教學的現(xiàn)狀。現(xiàn)如今的教學模式是不停的"啃教材", 單一的理論教學已經不能讓學生將知識理解的透徹。這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斷地融入生活現(xiàn)象, 模擬實驗, 使學生更加快速地理解知識。通過實驗去驗證結論, 這樣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教學體系[2]。隨著教學的不斷優(yōu)化, 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研究學習, 教學過程也進行有效展開, 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理解問題, 使知識在學生的印象里更加深刻, 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隨之有所提高, 進而達到學習目的, 為以后的成長打好基礎。
2.2實驗使知識由抽象變的具體。實驗能很好地勾起學生的興趣, 將學生從千篇一律的書本理論知識中拉到新的層面去接受知識, 了解知識, 學會知識, 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動手能力, 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探索精神有一個很好的發(fā)展空間[3]。例如:電路的講解。電流電壓本身都是很抽象的存在, 單單是口述舉例根本不能讓學生理解電流是怎樣產生和傳遞的。經過一番思考, 在講解的時候適當讓學生結合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自行設計電路, 再根據(jù)自己設計好的電路動手連接器材, 進行實驗, 鼓勵學生在實驗中積極提出問題, 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 將理論與實際結合, 更全面地去理解知識。
2.3由"靜態(tài)"到"動態(tài)"進行教學, 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物理是一個十分抽象的微觀世界的展現(xiàn)。靜態(tài)的教材, 即使展示了很多的文字和圖片, 也很難讓學生正確地理解并吸收。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 可以列舉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的例子, 這些經常會見到的例子就無需在課上進行實驗, 如: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鏡成像、浮力等。這些例子都是肉眼難以看清卻又很常見的現(xiàn)象。而一些新接觸的公式則需要教師通過實驗來為學生推導證明, 讓學生不再陷在死記硬背的圈子里, 大大提升了記憶的靈活性, 同時也提高了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 公式f=μF就需要教師利用實驗進行推導。
3.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建議
3.1轉變教師觀。學校領導要給予更多的實驗時間, 提供足夠的實驗器材, 重視實驗, 提高教師的實驗意識, 改變原來課堂上教師為主的傳統(tǒng)觀念, 要以實驗為主, 講授為輔。教師在實驗中適當輔助性講解知識, 引導學生自行完成學習任務, 學到知識。
3.2轉變學習觀。傳統(tǒng)的課堂上學生都很被動, 教師是主角, 學生要從原來被動的課堂上被解放出來, 做課堂的主人, 親力親為去完成整個實驗, 親身體會實驗帶來的成果, 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操作能力。
3.3實施實驗教學多樣化。同一個物理概念或結論可以有多個實驗去證明, 教師要負責選擇最新奇有趣的一個實驗方案。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共同商議實驗方案, 選擇同學們最感興趣的方案進行實驗。多元化的實驗方案會勾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對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們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物理知識的講解離不開實驗, 任何知識理論離開了實驗都會顯得枯燥無味。在實驗中, 學生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進行實驗, 感受有趣的物理現(xiàn)象的同時也讓抽象的概念更簡明易懂, 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程度。通過實驗現(xiàn)象驗證的物理結論讓學生更加有成就感。因此, 實驗教學在整個初中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汪自強.淺談微課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OL].學周刊,2018(06):130-131[2018-01-26].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081.
[2]相云.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時代教育,2017(24):7.
[3]田興英.微課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時代教育,2017(2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