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泓
【摘 要】立德樹人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根本任務,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根本目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課教學要以書為體,在文本研讀中熏陶;情理交融,在問題探究中參悟;知行合一,在生活體驗中升華。
【關鍵詞】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中政治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089-02
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決定著這個社會的行為準則和努力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切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正確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作為承擔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教師,就要擔當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遞與踐行”之責任,真正體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就要圍繞課堂教學進行路徑探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課教學”的相關問題簡要探討。
一、以書為體,在文本研讀中熏陶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緊密結合社會實踐、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注重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著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多種形式進行結合、融入,實現(xiàn)專業(yè)知識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tǒng)一。教材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領,引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意義、有價值的案例和問題,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努力幫助學生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督洕睢纷寣W生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知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理解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懂得珍惜誠信的價值,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和進取精神。如第三單元中講述了“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內容”,如何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呢?第一,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保障人民群眾在生產資料占有上的公平和平等,從而保障社會利益分配的起點公正。第二,實行按勞分配原則,以勞動作為統(tǒng)一的分配尺度,排除社會產品分配上的壟斷和特權,從而保障社會利益分配的程序公正。第三,以共同富裕為發(fā)展目標,使發(fā)展成為全國人民所共享,從而保障社會利益分配的結果公正。選取了眾多有關公平方面的典型事例、觀點評析、相關鏈接、名詞點擊,這些文本材料在為我們提供知識教育的同時,也為我們向學生傳遞公平正義理念提供了便利,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樹立平等、公平的精神。
二、情理交融,在問題探究中參悟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從素養(yǎng)表現(xiàn)的環(huán)境和場景的角度對學科測試情境進行了整體架構,通過讓學生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進程,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政治生活》的講授中,如何讓學生深切感悟到“堅持人民民主,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使人民共同參與和管理國家事務,并依照體現(xiàn)人民意志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法律來治理國家,保障政治和法律的公正”?就必須堅持一手抓知識講解,一手抓思想和行為引導。要根據(jù)高中生的認知和情感發(fā)展特點,找準課堂教學與學生思想情感的切合點,選擇現(xiàn)實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以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在改革發(fā)展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形成心理共鳴和情感共鳴。
三、知行合一,在生活體驗中升華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具有學科內容的綜合性、學校德育工作的引領性和課程實施的實踐性等特征。其必修課的四個模塊,名稱里都有“生活”一詞,注重引導學生經歷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這要求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必須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生活,貼近學生個人實際生活,與時事政治教育相互補充,與高中其他學科教學和相關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擔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任務。政治教師對于思想政治課中所采用的生活元素,無論是生活事件的呈現(xiàn),還是真實觀念沖突的誘發(fā),其最終目標都要喚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切情感認同,并且在實踐中踐行。
如果說《經濟生活》的主題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政治生活》的主題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與《生活與哲學》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段幕睢分小拔幕瘜θ说挠绊?、文化與經濟政治、我們的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都可以結合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生活主題,使學生獲得超越書本知識之外的更深刻的東西,深度的情感體驗還可以使政治理論由刻板的知識轉化為生動的感性形象,學會辨識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積極投身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從而使學生由感而動,由感而通,由感而化,達到更高層次的思想浸潤和情感的投射與轉移,以不經意的方式達到了不言之教、不言而喻的教學效果,在活動體驗中感悟了正義理念的傳遞帶給學生從內到外的收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教育就必須培養(yǎng)新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幫助中學生初步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也是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