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湘蓮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本文主要從意識形態(tài)、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對象以及教育者幾個方面展開對比分析,兩者存在許多共性,但又各有千秋,不能互相代替。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0-0055-02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運用哲學思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思想等意識形式進行的教育,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和“中國夢”重要思想作為理論基礎,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提出,心理健康是指身體、智力、情緒調和;適應環(huán)境,能夠在人際關系中彼此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yè)中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培訓大學生掌握心理調適的技能,使大學生樹立積極的交往態(tài)度,掌握人際溝通的方法,學會協(xié)調人際關系,增強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使大學生自覺培養(yǎng)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應付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活動,都是指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活動對大學生施加影響,從而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政治方向、心理活動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并能良好適應社會的活動。但兩者在多個方面又有著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通過多個方面交叉表現(xiàn)出來。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同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但理論基礎各有范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同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范疇,處于理性認識階段,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和“中國夢”重要思想作為理論基礎,旨在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鮮明的階極性。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心理學范疇,以認知主義、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等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其價值取向相對中立,沒有像思想政治教育那樣鮮明的政治性。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標在本質上一致,但各有側重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都是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合格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與意識,政治上自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為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人才,具有很強的社會性特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旨在指導學生學會調節(jié)個體情緒,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具有較強的個體性特點。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內容彼此交叉,又各有千秋
為大學生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主要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等理論課程,側重于對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普及心理學相關知識,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包括預防教育和優(yōu)化教育兩方面。其中預防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傳播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方面;優(yōu)化教育主要包括環(huán)境適應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等方面。兩者在教育的具體內容方面各有千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法制觀和道德觀以及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的知識。
(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法相互融合,又各有特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論教育法、比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實踐教育法、批評與自我批評法、激勵與感染教育法等。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教師的施教,主要通過課堂講授的方式進行教育,以“說”為主的方法進行宣傳,學生基本上是被動的接受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有理論教育法、榜樣教育法、強化法等,主要是引導大學生宣泄不良情緒,教師及時進行疏導,強調學生主動尋求幫助,鼓勵學生傾訴,教師以“聽”為主,主要通過心理訓練、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等方式來幫助指導大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相比,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強調以尊重、平等、協(xié)商、合作的方式進行互動。
(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對象基本一致,但存在差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對象是高校的所有大學生,無論是擔任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員,還是擔任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的教師,教育對象都是全體在校大學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對象包括有良好心理適應能力的大學生,而更主要針對的是那些對大學生活適應不良的新生和即將大學畢業(yè)有著各種焦慮的畢業(yè)生,還有在大學生活中因不能處理好各種關系而有著巨大心理壓力的大學生。
(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者的專業(yè)背景不一樣,但有一定的融合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課教師和思想政治輔導員來擔任。擔任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的專業(yè)背景一般以哲學、歷史、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yè)為主,政治輔導員的專業(yè)背景更加多樣化,師資配備基本充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的專業(yè)背景一般以心理學為主,師資配備相對薄弱,而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教師嚴重缺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效果與學生內在的心理狀態(tài)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學生健康的心理是進行任何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對同為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在多元文化傳播如此之廣的現(xiàn)代社會,各種思想意識形態(tài)給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諸多共性,卻又相互影響,各有特色。如若能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必定能產生互補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樊富珉,李卓寶.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1996,(7).
[3]趙聯(lián).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J].教育學術月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