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曄丹
摘 要:實現(xiàn)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和便利化是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加強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與管理,是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本文首先介紹了目前我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想相關解決對策,以期能夠提高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服務效能。
關鍵詞: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管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引言
“十一五”時期,國家實施了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服務站建設項目,基層綜合文化服務站、服務中心如雨后春筍般建設起來,公眾的文化陣地越來越普及?;鶎泳C合文化服務中心主要是指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級綜合文化服務單位,一般包括開展文化娛樂活動,進行體育健身,組織文藝表演,宣揚科普知識等活動,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里建設設施包括閱覽室、借閱室、健身室、培訓室、活動室等對外開放的,且為公眾提供文化娛樂休閑的場所?;鶎游幕罩行氖谴龠M我國城鄉(xiāng)文化建設,提升基層群眾文化水平的重要載體,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加上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在使用、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
二、我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現(xiàn)狀
“十一五”時期,國家實施了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建設項目,中央財政帶動起地方配套資金共投入近百億,建成了2.78萬個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基本實現(xiàn)了“鄉(xiāng)鄉(xiāng)都有文化站”的目標。而村(社區(qū))這一級,村級(社區(qū))文化服務站還未全面覆蓋,都還有較大缺口,而且社區(qū)文化服務站的覆蓋率要遠大于村級文化服務站,包括以建設完成的村級文化服務站,還有條件不達標的情況存在,可見在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與其他地區(qū)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
為了持續(xù)深入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與管理,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fā)印發(fā)《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闡述了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等方面提出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創(chuàng)新基層公共文化運行管理機制的重要意義,其中加強組織實施7部分共22條。
三、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文化是綜合國力與競爭力的象征,是一個國家的無形財富,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必須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不斷提升公民素質。要樹立文化自信,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加快建設,文化服務設施是基礎工作,近年來,我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覆蓋程度、服務范圍、管理水平都有了明顯改善,提升。然而隨著基層地區(qū)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城鎮(zhèn)化水平的加快,往城市的流動人口增加,使得基層公文文化服務設施已經不能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體現(xiàn)在服務設施總量不足,有的農村地區(qū),尤其是偏遠山區(qū)和西部地區(qū)尚缺文化設施;公共文化產品不足,難以形成有品牌、有特色、有效果的基層公共文化產品,群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作品供給不足;管理不善導致資源浪費,在有的農村地區(qū)文化設施建設起來了,但疏于管理,并沒有充分利用好設施,常?!拌F將軍把門”,導致管理不規(guī)范、資源浪費等問題的存在[1]。
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文化服務中心,有利于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形成文化宣傳有陣地,群眾文娛有特色的基層文化生活局面;文化中心的建設,不僅豐富了群眾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充分發(fā)揮了文化凝聚人心、增進認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積極作用。所以要有大局意識和全局眼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不僅僅是為了地方群眾文化生活的多樣化,也能夠積小成多,連線成面,不斷提升我國國民整體素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四、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高
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屬于公益性事業(yè)單位,在地方政府領導眼中是“花錢”的單位,還不是“賺錢”的部門,而且文化建設花出去的錢,在短期內不一定能看到明顯效果,是需要長期、大量、持久性的投入,尤其是不少地方政府領導認為把經濟抓上去,才是政績的體現(xiàn),抓文化建設是本末倒置,領導層對文化建設不重視,導致各項投入少,配備差,活動開展難,也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成為政府部門中成為“雞肋”部門,一直處于“邊緣地帶”。
(二)人力資源配置不到位
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需要達到一定的硬性標準,比如必須建設借閱室、活動室、培訓室等,但往往地方政府給文化中心配置的工作人員人數(shù)較少,有的甚至只有一人,人力資源較少,工作量大,難以實現(xiàn)工作均衡。另外,也有不少基層文化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是快退休的老同志,他們大多工作年限較長,到了快退休的年紀工作積極性也不是很高,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一時也難以適應,還在采取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也不會運用計算機等新設備,工作效率較低。另外,也有不少工作人員到文化中心任職,并沒有經過專業(yè)培訓,對學歷水平、個人能力要求也不高,導致工作人員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足,還有即使配備了專職專崗專業(yè)的管理人員,也應晉升空間小,工資待遇低等原因導致工作不主動,而降低公眾對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滿意度,也沒有發(fā)揮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作用。
(三)管理模式不健全
長期以來,由于體制機制的原因,多數(shù)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和使用水平不高,還存在重復建設、浪費資源的現(xiàn)象,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一般是由上級文化部門和所屬的基層政府雙頭管理,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也提高了管理的難度,尤其是上級文化部門和屬于的基層政府在工作部署上,容易形成沖突。再加上雙頭管理部門對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均有考核任務,但雙方考核常常不能兼顧,而且考核時有時無,考核結果也無關緊要,嚴重制約了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管理工作[2]。
(四)基礎服務脫離群眾
文化中心的不少服務和活動是由上級文化部門安排組織,但是有些活動并沒有從當?shù)厝罕妼嶋H出發(fā),而且一些的活動,組織起來既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又吃力不討好。比如開展公益文化培訓,上級文化部門要求安排知識講座,百姓講堂等活動,這些活動往往是常規(guī)性項目,每年都搞,年年主題都一樣,群眾的參與性也不高。還有在農忙時搞送節(jié)目下鄉(xiāng),這時農民們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哪有空閑時間來觀看文娛演出。這些活動的組織都沒有充分考慮到基層群眾到底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而是一味的按照上級部門思想在做工作,沒有真正深入群眾,貼近群眾。
五、改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管理建議
(一)統(tǒng)籌安排完善職能劃分
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要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就需要在協(xié)調管理,統(tǒng)籌機制上進行完善,首先理順兩個部門對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領導關系,上級文化部門對綜合文化站是指導作用,所轄地區(qū)政府是領導作用,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在完成工作時,要從自身部門屬性和職能出發(fā),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種資源,構建高效規(guī)范地管理運行機制[3]。文化服務中心是公益性事業(yè)單位,其財政支出需要上級撥款,文化部門和當?shù)卣紤哟髮ξ幕罩行牡呢斦С?,有足夠的經費預算和補貼制度,各項活動才能正常開展。當然,還可以通過引入社會資源,引導社會組織通過直接投資、捐贈贊助、提供產品等公益方式參與對中心的管理。這樣既能減輕基層地區(qū)政府財力物力人力的負擔,也有利于當?shù)毓参幕债a品的創(chuàng)新,實現(xiàn)社會參與,和諧共治。
(二)配備專業(yè)人員轉變管理模式
工作人員是從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管理的主體,要加強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管理,轉變管理模式,首先要增加相應工作人員,解決工作量過大,工作人員不足的情況,如此不僅能讓文化中心的各科室正常開放,做到物盡其用,還能不斷接受群眾的咨詢和意見,將群眾喜聞可見、廣受歡迎的節(jié)目和活動登記下來,并進行活動總結和分享,朝著群眾滿意的目標不斷努力。其次是要調配專業(yè)型人才來崗,文化崗位也需要一定的文化氛圍,工作人員熱愛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將對文化工作的開展有具體實際意義,一方面便于與活動方溝通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在工作中充分調動起積極性,將興趣化為工作的動力,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
(三)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能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是建設在群眾身邊的文化設施,直接影響著民眾對政府文化政策、執(zhí)行能力的感受和判斷,文化中心提供的文化產品是否豐富,提供的服務是否貼心,服務方式和手段是否接地氣,都會影響群眾對政府的印象。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文化服務中心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讓群眾滿意點贊的服務產品和服務方式,比如開展“村級廣場舞大比拼”、“送書送戲下鄉(xiāng)”、“好書漂流”、“評選你心中最喜歡的傳統(tǒng)文藝”等方式,把文化服務中心充分利用起來,開展接地氣的一些活動,讓群眾廣泛參與,喜聞樂見。當時,同樣的節(jié)目也不能村村搞,年年搞,這樣在精品的節(jié)目也容易失去其新鮮感,讓群眾失去觀看的熱情,文化服務中心推出的各種節(jié)目,可以結合當下社會熱點,向廣大群眾傳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如結合“保護環(huán)境”,可以組織相關小品、歌舞、朗誦等不同形式的節(jié)目,讓群眾保持觀看的熱情和積極性。
六、總結
綜上所述,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是國家一項重要的政策方針,是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也是滿足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的重要陣地,但目前我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管理還存在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高,人力資源配置不到位,管理模式不健全,基礎服務脫離群眾等問題,需要統(tǒng)籌安排完善職能劃分,配備專業(yè)人員轉變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能來提高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管理,讓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真正為民所用,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做出貢獻,通過樹立文化自信,為強國夢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笑璐.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應注重效能提升[J].人文天下,2016(78):48-49.
[2]孫建軍.推進文化中心建設,構建基層服務體系——永吉縣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踐與思考[J].大眾文藝,2017(3).
[3]劉祥福.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管理建設與發(fā)展思考[J].青年時代,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