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喜燕
摘要:近年來,很多語言學家發(fā)現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受學習心理的影響較大。本文主要從焦慮、動機、態(tài)度和自我效能感這四個維度來探索學習心理對五年制高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影響。
關鍵詞:學習心理;五年制高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7/08C-0051-05
引言
隨著國際化交流日益頻繁,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在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需要具有較高英語口語水平的人才。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我國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強調讀寫,對口語技能的訓練重視不夠,使得大部分學生學的都是“啞巴英語”。在口語學習中,學習心理對學習者有很大的影響。奧蘇貝爾(1968)認為,“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唯一原因,是學習者已經知道的東西。弄清這一點并根據它去進行教學?!?學習是發(fā)生在學習者自己身上的事,要了解學習,就要了解學習者。
一、學習心理
學習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專門研究人們尤其是學生群體學習的一門科學。近年來,學習心理的研究,已經成為教育心理學家以及教育工作者所關心的課題,學習心理學的應用也將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學習心理學立足于學生的學習本質,從人的學習過程、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理機制、學習類型、認知理論、信息加工、記憶原理、學習策略、學習技巧、學習遷移等領域的研究,總結出一系列的學習理論和學說。運用學習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學習和行為問題,達到科學地學習。
影響人們英語學習的因素是多樣的、復雜的,每一個學習群體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規(guī)律性的東西。高職生英語學習心理是指高職生英語學習的規(guī)律,也就是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有哪些因素在起促進或阻礙作用。作為一名高職英語教師,如果不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心理,是教不好英語的。高職英語口語的教學現狀,如教師的困惑和學生的厭學情緒,也迫切需要理論的指導。因此,研究高職生英語學習心理,找出其普遍性和規(guī)律性的東西,不僅有利于高職英語教師有針對性地教學,解決當務之急,而且可以幫助教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理論指導,促進高職英語教學理論的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實驗
本實驗旨在了解學習心理對五年制高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影響,具體來說有以下兩個研究問題:第一,影響五年制高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學習心理有哪些; 第二,在口語教學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幫助學生調節(jié)心理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1. 實驗對象
為保證實驗的可操作性,筆者確定實驗對象為我校2015級高職1班和2班學生,總人數70人。其中1班為實驗班,2班為對照班。兩個班級屬于同一年級的平行班級,他們在年齡、性別比例、成績、教育背景等實驗影響因素上都沒有太大的區(qū)別,符合實驗的基本要求。根據學校的相關規(guī)定,五年制高職學生需要通過公共英語二級才能取得畢業(yè)證書。所以,提高他們的口語能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筆者擔任這兩個班級的英語教學工作,樣本來源和數量具有真實性,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具有可操作性。
2. 實驗設計
第一步,筆者閱讀了大量有關學習心理和口語教學的文獻資料,制定適合本實驗的調查問卷,發(fā)放給學生進行前測。同時,運用公共英語二級口試評估標準對學生進行口語測試。
第二步,分析學生英語口語存在的問題和現狀,根據學生口語測試中表達的情況,在對照班的口語課堂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如糾音正音、模仿朗讀、完成課本誦讀任務。在實驗班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除了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外,還會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幫助學生調節(jié)口語學習的學習心理,通過課后談話、心理疏導、個別輔導等方法,和學生交流筆者在口語課堂中觀察到的情況、幫助學生學會分析自己口語中存在的不足、克服學習口語的障礙,并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語活動。
第三步,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后,再次發(fā)放學習心理調查問卷,進行難度相同的口語測試。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對數據結果進行定量統(tǒng)計分析,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比較和分析數據。
最后,根據分析的結果得出所研究問題的答案和相關結論。
3. 研究方法和測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訪談法、課堂觀察、學生口語測試、錄音錄像。運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采用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析,找出最可能的原因。通過教學實驗前后學生關于英語口語表達學習心理的問卷調查結果的比較分析,試圖證明學習心理的調節(jié)能促進高職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4. 數據分析
(1)調查問卷
本次學習心理調查問卷的設計包括四個分量表:《英語口語焦慮量表》《英語口語態(tài)度量表》《英語口語動機量表》和《英語口語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別了解學生在口語課堂上、口語測試時和日常交際中的心理狀態(tài);了解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態(tài)度,是否能積極主動地尋找和創(chuàng)造機會用英語進行對話,是否有意識地定期觀看英語節(jié)目或電影等;了解學生學習英語口語是因為喜歡英語、英語國家文化,還是迫于父母的要求;了解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程度。為了提高問卷信度,整個調查問卷采用封閉式問卷形式和李克特5點記分制,每個問題都有五個選項,分別是完全同意(5分),基本同意(4分),不確定(3分),基本不同意(2分),完全不同意(1分)。同時,為了保證調查結果客觀真實有效,學生在填寫問卷之前,明確被告知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問卷采用不記名的方式,所有的回答沒有好差之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答。
筆者于2017年2月和同年6月在實驗班和對照班發(fā)放了70份學習心理調查問卷,兩個班各35份,收回有效問卷70份。實驗班和對照班前后測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分別如表1、表2所示。
如表1,表2所示,對照組前后測中的焦慮感的P值為0.059,態(tài)度的P值為0.237,動機的P值為0.271,自我效能感的P值為0.624,均大于0.05,說明對照組在前后測的焦慮感、態(tài)度變量、動機變量和自我效能感均無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前后測中的焦慮感的P值為0.000,態(tài)度的P值為0.045,動機的P值為0.000,自我效能感的P值為0.000,均小于0.05,說明實驗組在前后測的焦慮感、態(tài)度變量、動機變量和自我效能感均有顯著性差異。
(2)口語測試
口語測試是衡量學生英語口語的標準之一。筆者擬采用的公共英語二級口試重在考查學生英語口語的交際能力。筆者設計了兩套類型一樣、難度相同且適中的口語測試試卷,以公共英語二級口試評價標準為評判依據,分別在開學初和學期末對兩個班級進行口語測試。在收集口試數據時,筆者考慮到口語表達能力的判斷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每個老師的評判標準都不一樣,因此,筆者將兩個班級混合編排,邀請了其他兩個老師擔任口語測試考官,以保證口試成績的客觀公正。
對照組口試前測的數據如表3所示,18人不過關,其中3人得1分,具體表現為受方言影響,部分單詞的發(fā)音不標準,甚至有單詞完全表達不出來;15人語法和詞匯知識儲備不足,常常答非所問,得2分。15名同學的語音基本正確,語調較流暢,能夠使用正確的語法和恰當的詞匯進行交流,偶爾需要口試老師的幫助,可以合格。僅2名同學發(fā)音標準,只有個別單詞發(fā)音錯誤,語調流暢,語速適中,能夠在不需要口試老師幫助的情況下順利地完成交際,得4分。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后,對照班的同學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成績如表4所示。25人合格,7人得4分,1人得滿分,僅剩2人不合格。除個別單詞外,這兩名同學的發(fā)音基本正確,但缺乏連讀、弱讀、重音、升降調等讀音技巧,在口試過程中表達了一些有明顯語法錯誤或用詞不當的語句, 未能順利完成口試要求的交際任務。
實驗組口試前測的數據如表5所示,20人不合格,2人得1分,18人得2分。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后,實驗組的口試成績進步顯著,如表6所示,35名同學全部過關,19名同學的語音語調基本正確,部分發(fā)音受漢語或方言影響;語速適中,能夠積極主動、流暢自如地利用所掌握的語法和詞匯進行對話,但是存在語法錯誤和用詞不當的問題,得3分。12名同學語速適中,語音語調基本正確,偶有個別單詞發(fā)音錯誤,語法和詞匯使用得當,能順利完成交際任務,得4分。有4名同學語音正確,語調流暢動聽,能夠熟練運用所掌握的語法和詞匯知識,主動積極地與對方交流,得5分。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筆者通過實驗發(fā)現以下幾點。
第一,大部分學生在表達口語時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感,這種焦慮和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有一定的關系。適度的焦慮有助于激發(fā)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動機,而過度的焦慮會影響口語表達。如:停頓次數多或時間長,用詞不當,甚至完全忘詞。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幫助學生降低焦慮感,讓學生不再害怕被老師喊起來回答問題,不再害怕因為說錯而丟臉,變得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先是敢說,繼而會說,說好。
第二,持融入型動機的學生在開口表達英語時更加積極主動,在家庭氛圍或親朋好友的熏陶下,他們渴望出國旅游或者學習深造,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和勁頭格外濃,能夠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習效果更好,也更樂意開口說英語。但是,由于缺乏語言氛圍,更多的學生學習英語口語是基于工具型動機,因為英語是必修課。他們不喜歡英語,但是為了通過學校的期中期末考試和全國公共英語二級考試,畢業(yè)后找一份好工作或是家長的要求才學習英語口語。心理學家認為,持融入型動機的學生比持工具型動機的學生對待學習更有熱情,學習更持久,學習效果也更好。所以,筆者注意區(qū)分學生的動機類型,并引導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英語的最基本目的就是為了交流,幫助學生培養(yǎng)英語口語學習的成功和喜悅。
第三,態(tài)度也影響著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動機類型有著一定的關系。持融入型動機的同學,學習英語口語的態(tài)度更積極。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有助于學生英語口語的學習,課外主動抓住機會練習口語、喜歡收看英語節(jié)目或者追美劇的同學語音語調往往更標準,詞匯量更豐富,語言表達也更地道。
第四,自我效能感與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有關。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學往往缺乏自信心。通過此次調查,筆者發(fā)現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都不太自信,但這種不自信不妨礙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然而,很多研究者認為,如果學習者對自己的能力完全沒有自信心的話,他的認知活動就不可能成功進行。因此,筆者注意多鼓勵學生,運用適當的方法糾錯,幫助學生保持適度的自信心,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四、結語
通過實驗,筆者發(fā)現,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幫助五年制高職學生減緩口語表達的焦慮感,激發(fā)口語學習的興趣和融入型動機,關注口語學習的態(tài)度,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并做出如下總結。
第一,學習者的焦慮感,學習動機、態(tài)度和自我效能感直接影響著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要激發(fā)他們的非智力因素。第二,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調整教學方法,調節(jié)口語任務的難度,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合作式自主學習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激發(fā)學生口語學習興趣的活動,調控自身的情感狀態(tài),正確對待學生口語表達中的錯誤,創(chuàng)設寬松的口語課堂氛圍,幫助學生調節(jié)學習心理,以提高口語學習的效率。
本實驗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為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口語教學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議。但是,筆者深知,由于樣本數量的不足,本次教學實驗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何調節(jié)學習心理以促進五年制高職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自己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學中,筆者會繼續(xù)學習,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Patsy M.Lightbown & Nina Spada.語言學習機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
[2]劉學惠.課堂環(huán)境下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框架與分析維度[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0).
[3]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呂京.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與分析[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4.
[5]韓艷玲.從高職生英語學習心理看高職英語教學[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34).
[6]肖震.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心理分析及教學對策[J].河北職業(yè)教育,2011(12).
責任編輯:許潔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inguists have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ir learning psychology.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learning psychology on five-yea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from four dimensions: anxiety,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self-efficacy.
Key words: learning psychology;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oral expression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