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穎 石光磊
排舞運動是以音樂或歌曲為基礎,編者按照一定規(guī)律編好具有重復性的完整動作,是一種有氧運動,可以起到健美、增強體質的作用,是集舞蹈、藝術和體育為一體的運動。
通過文獻分析發(fā)現(xiàn),對于學校體育中排舞開展現(xiàn)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泛泛的宏觀探討和對于高校排舞開展的研究,其中研究對象高校多于中小學,女性多于男性。研究方法比較單一。缺乏對于高中階段、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階段)甚至是學前階段(幼兒園階段)的排舞開展的研究,這些階段更需要專門的理論研究來指導排舞實踐的開展,故應該加強此方面的研究。
德育工作研究多數(shù)都是用已有的現(xiàn)象、規(guī)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做出結論歸納與建議,缺少理論與實踐行動相結合的強大支撐;德育工作滲透研究較多,而學生在排舞中的道德情感研究較少,且學校實際教育教學推廣工作中的案例或方法匱乏。
從排舞進校園和身心健康及德育教育工作三方面進行研究,把握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框架和方法。
調查研究學生在開展排舞運動前后有關素質指標的變化,調查校園文化氛圍變化、班級體建設變化、學生自身情緒、情感變化等,為分析排舞對學生身心健康和學校德育工作影響提供事實依據(jù),對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開展校本課程的新成果進行總結,篩選出教學的新經驗、新方法,用以指導實際操作。
通過“實踐+反思+總結+再實踐”的教學研究,探索開展排舞校本課程的方法和策略。篩選和研究開展排舞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提高研究的即時應用價值。
研究對象中的特定個人和團體,調查其在參與排舞運動前后的身體素質、情緒情感、集體榮譽感、認同感、幸福感等變化,為研究提供實踐經驗。
3.1.1 課程目標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掌握排舞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掌握動作編排的基本原則,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身體協(xié)調能力和編排能力;在排舞教學過程中,結合專項的特點,發(fā)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情緒、情感的正向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集體認同與集體榮譽感,提高團結協(xié)作能力,享受運動參與的快樂。
3.1.2 課程內容
開設排舞選修課程,通過“實踐+反思+總結+再實踐”的教學研究方法歸納總結我校校本教材;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設定不同的教學級別和實施途徑,幫助學生掌握排舞的基本步伐,基本技術和素養(yǎng)。
3.1.3 實施方法
我校在排舞進校園推廣活動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根據(jù)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出活動內容:每學期學習一首排舞推廣中心發(fā)行的新曲目;舉辦排舞教練員與領操員培訓班;開設排舞選修課;依托校內祥和俱樂部,舉辦全區(qū)中小幼、街道辦事處等事業(yè)單位排舞裁判員與教練員培訓活動,利用我校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勢承接北京市排舞培訓活動或比賽;在不改變音樂與舞步風格的前提下把身體素質練習融入排舞曲目中,成為我校獨有特色的花樣課間操;參加全國或市區(qū)及排舞大賽,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
3.1.4 課程評價
①以激勵性為原則,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激發(fā)學生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②給學生提供多種平臺,展現(xiàn)學習成果。學校特色社團展示時,排舞社團承擔授課任務;學校特色課程拍攝時,排舞課程入選,我們能從北京教育臺搜索到孩子們舞動的身影;學校大型活動展示時,排舞隊員們是領舞;區(qū)級、市級比賽時他們就是參賽隊員,多種活動促使孩子們自信心、表現(xiàn)力迅速提升,這些也成為老師進行過程性評價的考量工具。
③注重學生自我評價,讓學生用文字和影視資料留下活動參與感想,幫助學生體驗在活動中的一點一滴的進步,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
3.2.1 排舞對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
①排舞對身體機能影響。我們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率測量,并下發(fā)問卷進行調查。排舞作為一種中等強度的有氧耐力運動,在強烈的音樂節(jié)奏感下,排舞舞步有許多跑和跳的動作。在我?;诱n間操模式下,我們給學生進行脈搏測量。
運動項目排舞耐久跑1700-1800米時間3分40秒14分—14分30秒心率(次/分)130-155次/分160-180次/分形式音樂伴奏,隊形變化音樂伴奏,隊列跑
②排舞對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跳排舞大部分動作要求練習者保持抬頭挺胸、收腹提臀的姿勢,收緊腰腹部,有助于糾正含胸、駝背等不良姿勢。持續(xù)快節(jié)奏的跑跳運動對超重或肥胖的學生來說,可增加脂肪消耗,減少體脂含量,達到一定的減肥效果。
調查顯示有77%的學生表示喜歡排舞是因為它節(jié)奏感與動感強,符合學生年輕、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通過訓練塑造身體形態(tài)和提升了自我形象氣質。對自己的舞姿一天比一天有自信,很容易完成許多身體動作,站姿更加挺拔,使得學生對自己言談舉止越發(fā)感到滿意。
③排舞對身體素質的影響。在調查中學生們普遍認為達到鍛煉身體,增強個人體質的作用,練習排舞后節(jié)奏韻律感提高了,身體協(xié)調性越來越好,身體素質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其中柔韌和靈敏素質變化最大。
綜上所述,首先,在校園體育活動中,跳4分鐘排舞和學生中速跑4分鐘大概800米耐久跑的鍛煉價值幾乎相同。但學生更喜歡跟隨音樂歡快的跳排舞,比耐久跑的興趣要濃厚得多,主體參與更加積極和踴躍。
其次,跳完排舞的平均心率達到130次/分,為后面長距離的耐久跑做好熱身活動,也為減少運動損傷做好鋪墊。
最后,舞蹈練習是中學生儀態(tài)變化的重要手段,而排舞包含多種舞蹈風格,如拉丁舞、街舞、爵士舞、踢踏舞等等,學生可以通過練習增強節(jié)奏感。
3.2.2 排舞對學生心理健康中情緒情感方面的影響
①幫助學生產生積極情緒,形成良好的動機。① 動機使學生可以持續(xù)、穩(wěn)定的保持樂觀和愉快的心境及自信心,從學習、鍛煉中獲得樂趣,不斷激勵自己向更高的目標攀登。②通過排舞訓練, 有助于情緒的調節(jié)和改善??梢赞D移不愉快的意識、情緒和行為,使學生從煩惱和痛苦中擺脫出來,而且不良情緒可以得到及時的宣泄。
②排舞注重學生親身體驗,強調主體參與。中學生對自我形象非常在乎,在他人尤其異性面前,都想展現(xiàn)完美自信的一面,所以跳得好的學生會越來越喜歡,部分同學由于性格內向放不開或身體不協(xié)調做動作不好看,我們幫助他們改變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在體育課或課余休息時間讓班級學生“一對一”進行輔導,效果顯著。
③排舞對學生情感的影響
學生在排舞訓練和比賽中明確自己的角色和團隊的關系,能和同伴齊心協(xié)力取得集體成功??梢詫⑴盼杌顒雍捅荣愔信囵B(yǎng)的團隊意識和行為遷移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希望排舞為班級帶來團結相凝,奮勇拼搏的優(yōu)秀品質,能設身處地為集體榮譽付出,努力獲得集體認同。
案例:學生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自己活動感受和收獲,在梳理這些文字時發(fā)現(xiàn)很多詞匯大家都有提到,成為熱詞。下表就是近三年來搜索熱詞的結果:
時間熱詞內容2015年熱情,集體,團結,奉獻,付出,友誼,快樂2016年增強體質、放松身心,充實生活,擴大交往,快樂,團結,為校爭光2017年堅定,自信,勇敢追求,舞蹈素養(yǎng),認真,健康、快樂、迎難而上,集體榮譽
可以看出,從2015年到2017年學生活動后的感悟越來越有深度,思想越來越成熟,這也是學校堅持把排舞推廣工作做到持續(xù)化、精細化的成果。團結、熱情、健康、快樂這四個熱詞出現(xiàn)頻率是最高的,這也是我們開展排舞進校園活動的精神主旨和終極目標。
3.2.3 排舞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影響
隨著排舞運動在我校不斷深入推廣,學校德育管理工作悄然發(fā)生變化。在訪談學校主管德育校長時談到,課間操的排舞展示和校園排舞大賽學生們表現(xiàn)非常棒,讓人激動和震撼!因為有共同的目標,有集體榮譽感的激勵,各個班級都在認真準備比賽,校園各個角落都能看到班干部組織同學自覺練習。排舞大賽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不僅提高了班集體凝聚力,有利于班級文化建設,更有助于學校日常行為習慣的教育。
班主任老師在和學生共同學習參與排舞活動的過程中深有感觸,教師和學生能夠換位思考、理解寬容,使得師生關系更加尊重信任,感情更加濃烈,在這種和諧融洽的氛圍里班級日常管理變得相對簡單而且得心應手。
4.1 校本課程的順利實施和課間操的特色活動、校園排舞大賽、市區(qū)及的比賽和表演,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
4.2 學生每天接觸排舞、學習排舞、跳動排舞,促進情緒、情感的正向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集體認同與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
4.3 師生共同享受運動參與的快樂,練習和比賽中處處滲透著德育管理和教育,為我校創(chuàng)建文明和諧的校園增光添彩。
4.4 帶動各校區(qū)共同推廣和發(fā)展排舞運動,小學部和分校正在推廣排舞《街舞少年》、《三字經》等舞曲;帶動集團校和區(qū)域內排舞運動發(fā)展。讓更多的中小學了解排舞、普及排舞、喜歡排舞,形成區(qū)域特色。
5.1 體質測試數(shù)據(jù)的梳理和分析工作還需進一步完善??梢灾匮芯窟x課學生與普通學生、男生和女生、高中與初中生等研究對象的顯著性差異或變化。
5.2 排舞不同于廣場舞,也不是只屬于女生的運動。本研究還要提高課程的受眾面,增強在學生群體中的口碑。為學生提供更開放的、更貼近生活時尚的學習內容,營造更多展示平臺。挖掘、整理、創(chuàng)新出排舞動作教授方法、課堂形式、活動的組織形式等,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
5.3 本研究對教師的能力提出較高要求,既能勝任常規(guī)課堂教學,又要帶領學生和研究團隊開展學科和跨學科的實踐研究.但目前對教師的能力培養(yǎng)與技能培訓較少,這也是依托學校俱樂部以后可以發(fā)展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