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摘 要 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倡導讓我們的課堂回歸生活,屬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給學生順利成長與發(fā)展的土壤,要求教師的教學成為以學生個性發(fā)展為中心的育人行為,使課堂充滿學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長的陽光雨露,最終讓課堂成為師生生命的綠洲。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通過構建開放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活起來,使學生插上創(chuàng)新的翅膀,自由飛翔。讓開放成為新課程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充盈活力的詩意追尋。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放式課堂;生命活力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8-0214-01
一、師生課堂情感的交流要“實”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鼻楦芯哂幸环N內驅力,積極的情感能調動學生的激情。課堂上,教師應從“授業(yè)”中解脫出來,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要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熱愛學生,要態(tài)度和藹,語言親切,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期望帶給學生,把愛心留給學生,平等對待,真心實意,尊重、理解、寬容學生,以此喚起學生的積極情感,用自己的真情與愛心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斷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俗話說:“親其師才信其道?!比缭诮虒W“人民幣的認識”時,老師問:“小朋友你文具盒共花了6元5角,你該怎樣付錢給營業(yè)員阿姨呢?”這下同學們就和伙伴們一起用學具拿了起來,當學生回答出不同的拿法后,老師把方法展示出來,問:“同學們的方法真多,說明都動了腦,下面考考你們哪種方法最簡單?”學生很快回答出來了。可見這節(jié)課把學生引入生活情境,在平和輕松的氛圍下使他們輕松學到知識。
二、營造活躍有“趣”的課堂探究氣氛
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顒邮锹撓抵骺腕w的橋梁,是認識發(fā)展的直接源泉。”現代教學理論也認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維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課堂教學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學生發(fā)展。如教學7加幾的例題“7+9”時:教師未作任何暗示,先讓學生嘗試著做。一般學生按照7加幾的計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3和6,7加3得10,10再加6得16。部分思維活躍的學生卻打破“看到7,想到3”的思維定勢,認為7比9小,分7比較簡便,于是他們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再加6得16。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受教師“先入為主”的觀念制約,占有足夠的思考時間,享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不時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又如這課的做一做第一題我出示了一張卡片讓學生分別算出得數,然后觀察異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來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于是學生們就知道計算8+6時,6要分成2和4。然后我讓學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么?通過猜想,引導學生發(fā)現學習、探究學習,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地引導學生投入到對規(guī)律的探索活動中。在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抓往時機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贊賞學生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發(fā)展空間。
三、建立多元有“活”力的評價方式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fā)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于創(chuàng)新。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習結果的評價,更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尤其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的創(chuàng)造火花要及時鼓勵,對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生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做到知、情、意、行綜合評價。如當某個小朋友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解法”,號召全班同學向他鼓掌,對他說“×××,你真棒!”又如,在低年級課堂上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紙,剪成蘋果狀,一個蘋果上寫一個算式,然后請孩子們來,“摘蘋果”,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就對他說“對對對,這個蘋果屬于你?!比绻疱e了,就對他說“錯錯錯,請你繼續(xù)再努力?!遍_放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如“我覺得他說得……”“我對他說的話有補充?!痹谠u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的過程中又滿足了好奇心。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應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應采用激勵的語言和動作,讓課堂充盈生命的活力。這樣,才能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望。
四、讓練習成為數學課堂的“新”樂園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將學生視為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fā)展的個體,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課程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因此,設計練習時,要注意有效性。形式要多樣,注意學習的覆蓋面,注重多樣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凸顯學生主體,變被動的完成任務為主動探索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調動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學習,體現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通過構建開放的教學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具有靈性的人,成為生命涌動的主體,這也是新課程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充盈活力的詩意追尋。
參考文獻:
[1]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