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春
【內容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教育的形式與方法也在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好數學新課程的講授工作,同時還需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數學中數感的存在類似與音樂教學的樂感和語文、英語課程中的語感,它是一種基于數學基礎之上的在日常實際情況中對數與運算的理解,是學生學好數學學科的重要基本數學素養(yǎng)。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感的具體含義為出發(fā),進而對數感的培養(yǎng)方法進行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 重視 數感培養(yǎng)
引言
數感主要是學生在運算關系、運算方式、數與數量等一些具體的情況下的感悟,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工作直接關系達到學生數學習習的效果,良好的數感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的理解與增加數學學習的興趣。數感不是單一某一數學方面的能力,不局限于某一單一的數學能力或者解題能力,它是基于數學基礎之上的一種對數學理解的感覺,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數感的具體含義
數感在我們日常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它既不是某一數學方面的特殊能力,也不是某一具體的數學技能。數感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于數與運算的一種理解,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自覺主動或者是很自然的理解數與運算的態(tài)度和意識,是學習數學基本的數學素養(yǎng)?!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表示、數量大小比較、數量和運算結果的估計等方面的直觀感覺?!蓖瑫r還指出數感的主要表現方式為:“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估計運算的結構,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由此可見,數感不僅是基本的數學素養(yǎng),同時還是學生從對數學對象的認知到數學氣質心智技能的轉變,更是學好數學的基礎。
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感的培養(yǎng)策略
1.在估算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數
數感的培養(yǎng)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在數學教學工作中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進行數感的培養(yǎng),例如,在開展估算教學時,就可以帶動數感的培養(yǎng)。在估算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通過估算的方法對數量的運算情況進行初步結果的估算,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估算的方法來檢驗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在估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估算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初步的數感意識。例如在學習“噸的認識”時,可以先通過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與體積,然后擴大思維10千克、100千克,這樣通過逐步的深入引導,使學生對噸有一個初步的概念認識。
2.結合生活素材培養(yǎng)數感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許多知識都可以跟生活實際進行巧妙的結合,對于小學生而言,將數學學習如果可以很好地融入生活中,那么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難度將會大大的降低,同時還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利用身邊有利資源,增加學生對數的理解,生活點滴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例如“同學們看一下我們的教室,在數學范疇內就可以說教室的面積大概有80平方吧”,再如說“我們的校車有7排座位,每排4個座位,校車一共可以坐下28個人”等等,諸如此類的例子,將數學教學工作與生活實際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種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通過與數學的聯系所表達出來的意思就是數感的意義。數學思維的養(yǎng)成前提就是學生具備良好的數感,教師通過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案例進行聯系,讓學生在感悟生活安利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數感。
3.在動手實踐中強化數感
數感的培養(yǎng)是從學生的學習生活點滴中逐步培養(yǎng)的,需要從學生學習的基礎入手,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數學信息數據庫,提升數感的強化意識。在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例如,在學習周長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通過簡單的舉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活中數學的存在,引導學生對自己所用的課本進行觀察,引入周長的含義,接著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本之上,要求學生自主完成“想想做做”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周長問題。這樣在學生的自己動手觀察中不僅加強了數學興趣的培養(yǎng),同時又能很好的在實踐中強化數感的培養(yǎng)。
4.在課堂交流中發(fā)展數感
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活動中設置一些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使學生相互的啟發(fā)學習,體會使用數學來進行語言表達的能力,拓展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與應用,促進數感的形成。例如,在進行長度單位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物品對課桌的高度做測量,通過學生的發(fā)言比較可以看出,有的說大概5支鉛筆那么長、有的說跟自己大半個身子一樣長、有的說大概有1米那么長.....通過學生的積極討論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的具體存在形式,在無形的溝通當中就用到了數學的語言,強化了數感的養(yǎng)成。
總結
數感的養(yǎng)成是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逐漸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教材實際情況與生活案例,積極的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感,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大容.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應重視學生數感培養(yǎng)[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6(7):150.
[2]高冬蘭. 在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試談小學低段教學中重視數感培養(yǎng)的嘗試[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6(2):44.
[3]彭慧冬. 讓“數感”在小學數學課堂生根——談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J]. 讀寫算:教師版, 2015(30):111.
(作者單位:高郵市秦郵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