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鶴壁 458030)
近年來,醫(yī)患關系日趨緊張,急診科更是醫(yī)患矛盾的高發(fā)區(qū),為了降低醫(yī)患矛盾的發(fā)生率,通過改良的氣管切開術大幅度的降低患者的醫(yī)療費用,減少并發(fā)癥,在一定程度促進了醫(yī)患和諧。改良經皮氣管切開術是通過技術改良和套包替換的方法,即具備經皮皮氣切的優(yōu)點,又具備價格便宜,患者接受率高的優(yōu)點,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鶴壁市人民醫(yī)院開展改良經皮氣切手術的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18~69歲,平均(43.50±4.16)歲;選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患者32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齡19~65歲,平均(44.50±4.62)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疾病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a)因咽喉疾病致狹窄或堵塞無法氣管插管的患者;b)頭面部嚴重創(chuàng)傷需要進行緊急開放氣道,且氣管插管困難的患者;c)急診呼吸困難患者行氣管插管失敗者;d)頸椎骨折呼吸困難無法直視氣管插管的患者。
1.3.1 對照組 采用經皮氣管切開術,采用一次性的英國Portex公司產品,器械包內主要組件有:帶有氣管切開套管1個、氣管擴張鉗1把、導絲1根、導絲引導器一個、14G靜脈套管針組件1套、一次性手術刀1把、皮膚擴張器1個、及其它配件。手術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頸前常規(guī)消毒后鋪無菌洞巾,定位頸部前正中線第2~3或3~4氣管軟骨環(huán)之間,局麻,作長約1.5左右橫行切口,深達皮下組織,鈍性分離皮下組織,以10 mL注射器氣管穿刺針,在切口進行穿刺,直到有突破感,回抽有氣泡時,拔出針芯,留下外套管,將“J”型導絲送入氣管腔內20~25 cm,拔出外套管,皮膚擴張器沿導絲依次擴開氣管前組織及氣管前壁直至氣管內,沿導絲用經皮氣切擴張鉗擴張直至氣管擴開后,沿導絲將帶有孔內芯氣管切開套管送入氣管內,確認氣管切開套管進入氣管后,拔出導絲和管芯,用彈力固定帶固定氣管套管于頸部。氣囊充氣,氣囊壓力以維持在20~30 cmH2O為宜,用吸痰管吸凈氣管內痰液及血液,創(chuàng)口墊上開口紗布,固定套管,連接吸氧管或呼吸機[1]。
1.3.2 改良組 采用國產単腔靜脈穿刺包,包內主要組件有:帶有氣管切開插管1個、導絲1根、導絲引導器一個、14G靜脈穿刺針1個、一次性手術刀1把、皮膚擴張器1個。一次性氣管套管1個,一次性換藥包1個,醫(yī)用手套1付,經皮氣切導絲擴張鉗和小文氏鉗為本院供應室無菌消毒塑封。手術操作方法:體位,消毒,定位,切皮同對照組,穿刺針進入氣管內,回抽有氣泡時,將“J”型導絲送入氣管腔內20~25 cm,拔出穿刺針,皮膚擴張器沿導絲擴開氣管前組織及氣管前壁直至氣管內,然后用小文氏鉗沿導絲鈍性分離氣管前組織,再沿導絲用經皮氣切擴張鉗反復擴張直至氣管擴開后,沿導絲將帶有孔內芯氣管切開套管送入氣管內,拔出導絲和管芯,其后操作同對照組。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切口大小、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的并發(fā)癥(皮下氣腫、切口感染、切口出血、氣胸)、患者滿意率、拒繳費率,糾紛發(fā)生率。
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切口大小、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中情況分析±s)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分析 例
改良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拒交費率、糾紛發(fā)生率比較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率、拒交費率、糾紛發(fā)生率分析 (%)
氣管插管,口咽通氣道置入,環(huán)甲膜穿刺,氣管切開都是建立有效通氣的有效手段,前三種技術已經成熟并在急診科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對于困難氣道,效果不好,氣管切開的優(yōu)勢就得到了體現(xiàn)[1]。氣管切開能快速開通氣道,降低氣道阻力,糾正缺氧,而且管理方便,是急診科搶救呼吸道梗阻患者,建立人工氣道的重要方法。經皮擴張氣管切開技術已經在臨床廣泛應用,因其具有操作簡便,微創(chuàng)和低并發(fā)癥的特點,急診科醫(yī)生短期培訓后即能獨立完成,因此經皮氣管切開術在急診科中應用較廣泛。以前經皮氣切主要用的耗材是一次性的英國Portex公司產品[2,3],成本和手術費用很高,患者經濟負擔較重。在院前急救過程中由于時間緊迫,情況復雜,公益性較高,但費用較高;應用后病人最后沒有搶救過來時,容易出現(xiàn)醫(yī)患矛盾。本研究通過改良經皮氣管切開技術,應用國產一次性単腔中心靜脈穿刺包,一次性換藥包和消毒塑封的擴張鉗和小文氏鉗,進行氣管切開。結果顯示,改良前后手術效果及并發(fā)癥沒有明顯的差異,同樣的手術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醫(yī)療費用,從而降低了醫(yī)患之間矛盾的發(fā)生率,促進了醫(yī)患溝通,使經皮切開技術在院前應用得到普及[4]。急診科的醫(yī)生不僅需要有精湛的技術還需要有各種的應變和協(xié)調能力,既要治病救人又要保障自身的安全,因此患者的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醫(yī)患的和諧程度[5]。改良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改良經皮氣管切開得到了患者的認可,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推廣院前急救中的應用起到了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