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離不開傾聽;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dǎo)者,教師更離不開傾聽。當學生回答提問時,我們需要傾聽;當學生提出質(zhì)疑時,我們需要傾聽;當學生合作討論時,我們需要傾聽;當學生匯報交流時,我們需要傾聽;當學生闡述觀點、發(fā)表感受時,我們需要傾聽。
關(guān)鍵詞:傾聽;互動;新課程;專業(yè)素質(zhì);教學策略
談及教學技能,我們通常想到的是提問、講解、演示、板書等,卻很少有人提及一個詞——傾聽。“注意聽講”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對學生慣用的一句口頭禪,但是,教師在說這句話的同時卻常常忽略自己也應(yīng)學會“注意聽講”。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在課堂上逐漸放開了,學生的活動也多了起來,于是,學會傾聽對于教師來說愈顯重要。
過去,我們忽略傾聽是因為我們習慣于一言堂,習慣于用“告訴”的方式完成教學,習慣于把教學演變?yōu)榻處煛蔼毎住钡倪^程?!妒ソ?jīng)》里有一句話:上帝賜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墒牵處焸円坏┳哌M教室,踏上講臺,就有意無意的違背了上帝的旨意,把講臺變成名副其實的“演講的舞臺”。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我們把自己定位為“知識的傳授者”,關(guān)注的重心是知識而不是人,我們只是把學生看作傳授知識的對象,而不是教學資源的構(gòu)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生成者;我們在乎自己能否在四十五分鐘內(nèi)把原先預(yù)設(shè)的“教案劇”演完,害怕學生的發(fā)言會“浪費時間”或節(jié)外生枝而影響教學任務(wù);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總是期望學生能立即說出教師心中的“標準答案”,而不是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學生思維活動的過程,了解他們錯誤答案背后的想法和由來。種種跡象表明,我們?nèi)狈A聽學生聲音的意識和耐心。
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新課程強調(diào)課堂要加強師生對話、合作、交流、溝通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實現(xiàn)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說和聽是交流的兩種主要方式,缺乏其中一個,對話和交流將是殘缺的。因此教師要努力讓教學成為“老師和學生間相互傾聽、相互應(yīng)答的過程”。作為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離不開傾聽;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dǎo)者,教師更離不開傾聽。當學生回答提問時,我們需要傾聽;當學生提出質(zhì)疑時,我們需要傾聽;當學生合作討論時,我們需要傾聽;當學生匯報交流時,我們需要傾聽;當學生闡述觀點、發(fā)表感受時,我們需要傾聽??傊?,課堂上,我們已不能僅僅充當播音員的角色,還要學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傾聽者。試想一位只知道喋喋不休而不懂得傾聽學生聲音的老師,學生會喜歡嗎?
學會傾聽是當代教師必備的一項專業(yè)素質(zhì)。學會傾聽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獲得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傾聽,善于在學生紛雜無序的聲音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善于從學生的只言片語中捕捉的意想不到的閃光點,并及時利用種種稍縱即逝的信息加以引導(dǎo),激發(fā)課堂學習的興奮點,使教學富有成效性。要善于提問,一位美國教學法專家曾說過:“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從他們的所提的問題的性質(zhì)和發(fā)問的方法考察出來。中學教師若不能熟悉發(fā)問的技巧,他的教學工作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碧釂柌皇菬o目的地提問,第一點應(yīng)選準角度提問,要解決好在何處設(shè)問、如何設(shè)問和在什么情況下設(shè)問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實際出發(fā),有側(cè)重地選擇典型的問題來設(shè)問,至于怎么問,仍希選字當頭,即要選取那些能活躍學生思維,引發(fā)學生興趣的最佳角度提問:如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中,關(guān)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的提問,以前我們采用下列問法:“文中那句話概括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現(xiàn)在我們改為:“孔乙己同短衣幫和長衫客有什么不同?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很顯然前一種問法,答案現(xiàn)成,學生不需動腦筋就很容易回答,至于究竟特殊在什么地方,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則不去探究了。而后種問法,學生則不動腦筋是不行的,要把孔乙己與前文的短衣幫和長衫相比較才能得出答案,從而也就理解了孔乙己這個“唯一”的人的特殊身份。
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善講,更是善聽。他們總是能在傾聽后作出點撥、追問、評價,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重組,并隨時利用學生的反饋出來的信息調(diào)整教學策略。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在一次課堂上問學生:“對于7+7+7+7+7+7+3,我們能不能有更簡單的計算方法?”他原本要引導(dǎo)學生學會“7乘6+3”,可是有一位小女孩回答說“7乘7—4”。教育家聞之一陣驚喜,他想:六個“7”是明顯的,而七個“7”中,卻又一個“7”是無形的,看不見的。于是他決定放棄教案中原先設(shè)計的教學思路,而是從小女孩的回答入手展開教學。
傾聽是一種技能,有善聽和不善聽之別。傾聽的方式有多種多樣。有人真情實意地聽,有人心不在焉地聽,有人選擇性地聽,有人全方位地聽;有人用耳朵聽,有人用心靈傾聽。
傾聽是一種品質(zhì),懂得傾聽學生心聲的教師總是容易贏得學生的尊重。當你專注而真誠地傾聽學生發(fā)言時,實際上是想他們傳遞一種信息,即“你是一個值得我傾聽的人”,學生能從中感受到教師的尊重、信任、賞識,在被傾聽的同時,學生的自信心和濃厚的師生情也逐漸建立起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更好地傾聽呢?傾聽應(yīng)努力做到:站在學習者的角度而不是用成人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讓自己保持輕松、寬容的心態(tài)。以減緩學生的緊張情緒;與學生保持較近的距離,身體略向前傾,表示對學生的尊重;當對方想說又說不出時,注視對方,用微笑表明你對對方的期待和理解。并用點頭或積極的評價語言表示你的賞識和接受。
總之,傾聽是師生之間進行心靈溝通的橋梁,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學會傾聽、注重傾聽,就能使課堂內(nèi)容豐富有成效,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更有效地提升教學質(zhì)量。
作者簡介:
吳美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