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第一中學 魏 智
近年來,高考全國卷的難度有所降低,充分體現(xiàn)了2017版新課程標準對中學數(shù)學教學的相關要求,更加突出通規(guī)通法,貼近生活,體現(xiàn)試題的人性化、科學化.正方體不僅是大家最熟悉的空間幾何體,而且具有諸多特殊的性質(zhì),所以頻繁出現(xiàn)在立體幾何的考題中.正方體與抽象平面相結合,可以充分考查學生的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shù)學運算等核心素養(yǎng).本文以近年來的高考題為起點,對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加以闡述.
例1 已知正方體的棱長為1,每條棱所在直線與平面α所成的角相等,則α截此正方體所得截面面積的最大值為( ).
圖1
分析:由正方體的特點可知,平面α∥平面ABC,為了保證截面面積盡可能大,平面α需與正方體的每個面都相交,即截面是一個對邊相互平行的平面六邊形,如圖1所示,可將抽象平面具象化,在圖中畫出.
解:設AE=x(0<x<1),六邊形EPQRTN為截面在底面的射影.由于半平面ABC與底面APT所成二面角θ的余弦
例2 平面α過正方體ABCD-A1B1C1D1的頂點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則m,n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
分析:根據(jù)正方體的特點,依據(jù)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畫出與平面CB1D1平行,且與平面ABCD、平面ABB1A1都相交的平面,如圖2所示,將抽象平面具象化.
解:由正方體特點可知,平面BDA1∥平面CB1D1,
所以m∥BD,n∥A1B,
所以m,n所成角即為BD、A1B所成的角,
圖2
圖3
例3 平面α的垂線與正方體ABCD-A1B1C1D1的各個面所成角都相等,則平面α與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為______.
分析: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體對角線AC1與各個面所成的角都相等,所以平面α的垂線與AC1平行,所以平面α與平面BDA1平行,如圖3所示,從而將抽象平面具象化.另外此題也可以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用向量法解決.
解: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平面α與平面BDA1平行,而平面BDA1與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為,所以平面α與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為
例4 如圖4,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M為棱BC的中點.平面α過棱AB且垂直于平面DMC1,則DC1與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是( ).
圖4
分析:根據(jù)正方體的特征,可畫出與平面DMC1垂直的平面(記為平面β),此平面與平面α平行,如圖5所示,從而將抽象平面具象化,只需求DC1與平面β所成角的正弦即可.另外此題也可用空間向量法解決.
解:在平面BCC1B1內(nèi),過點C作CH⊥C1M交棱BB1于點H,交C1M于點K,在平面ABB1A1內(nèi),過點H作HG∥AB交棱AA1與點G,連接DG,則平面CHGD∥α.
由上可知MC1⊥平面CHGD,所以C1M⊥DK,
所以DC1與平面CHGD所成的角為∠C1DK.
設正方體的棱長為2,
圖5
圖6
此類抽象平面問題主要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幾何法,即充分利用正方體自身的性質(zhì),結合立體幾何基本知識,將抽象平面具象化,從而將所求問題進行轉(zhuǎn)化,進而得以解決.另一種是空間向量法,因為是正方體,可以很方便的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進而利用空間向量知識進行求解.不過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劣,幾何法計算量小,但將抽象問題具象化較難;向量法思維簡單,計算量大,而且如果不是傳統(tǒng)的空間角與距離問題,用向量法往往難以處理.
除了掌握方法,對于正方體的結構特點及常見性質(zhì)也要了熟于心,比如上面各題所指涉的性質(zhì),如圖6,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有:
(1)每一條棱與平面AB1D1所成線面角都相等;
(2)AC1與正方體各個面所成角都相等.
另外還有:
(3)四面體A-B1D1C為正四面體;
(4)平面BDA1∥平面CB1D1,它們垂直且三等分AC1;
(5)正方體的外接球、內(nèi)切球球心重合,且都為正方體的中心.
熟悉并掌握這些正方體固有的性質(zhì),對于抽象平面具象化的順利完成是很有必要的,利于學生熟悉陌生問題,從而能高效率的解決此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