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癌癥,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腫瘤細胞大多數(shù)起源于各級支氣管黏膜上皮,而源于支氣管腺體或肺泡上皮細胞者較少,因此,肺癌實際為支氣管源性癌。肺癌按組織病理學分類,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左右,如腺癌、大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等等。非小細胞癌細胞生長分裂較慢,擴散較晚,一般發(fā)現(xiàn)時已至中晚期,化療是治療非小細胞癌的常用手段,但化療藥物不良反應較多,嚴重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tǒng)和腎功能[1-3]。本文對我院采用康艾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非小細胞癌患者70例,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配合康艾注射液治療,35例)和對照組(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治療)。所有患者均經(jīng)組織病理學證實,符合國際抗癌聯(lián)盟(UICC)1997年制定的非小細胞癌中的相關標準。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61~71歲,平均(68.9±0.5)歲;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63~75歲,平均(70.5±0.9)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治療。用藥方法:預處理方法,多西他賽治療前1 d口服地塞米松8.25 mg,每12 h 1次,連服3 d。預處理后,給予多西他賽75 mg/m2,靜脈滴注,每周第1天給藥,1次/d,21 d為1個周期?;煹?~3天給予3次順鉑,共用80 mg/m2,21 d為1個周期。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康艾注射液。用藥方法:康艾注射液40 mL與質(zhì)量濃度為0.05 g/mL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溶解,靜脈滴注,1次/d,12 d為1個療程。
1.3 判斷標準 完全緩解(CR):病灶完全消失,持續(xù)1個月時間未見新病灶;部分緩解(PR):持續(xù)1個月時間未見新病灶,腫瘤最大徑和最大垂直徑相加值縮小30%以上;疾病穩(wěn)定(SD):持續(xù)1個月時間未見新病灶,但靶病灶最大直徑相加值下降不足30%;疾病進展(PD):靶病灶最大徑之和增加≥20%或出現(xiàn)新病灶??傆行剩?CR+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本組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總有效率采用χ2檢驗,CD3+、CD4+、CD8+、血清腫瘤相關物質(zhì)(BXTM)等水平采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80.0%,對照組總有效率54.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水平比較 患者治療后CD3+、CD4+和CD8+水平較治療前有所提高,但觀察組CD3+和CD4+水平治療后較對照組明顯升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水平比較(±s) 單位:%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水平比較(±s) 單位:%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組間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CD3+ CD4+ CD8+觀察組 35 治療前 43.3±6.9 37.3±2.9 34.9±3.1治療后 46.2±7.1*# 42.1±4.9*# 35.5±3.8對照組 35 治療前 43.5±6.3 37.1±2.5 34.5±3.9治療后 43.9±6.6 37.2±3.6* 35.2±3.1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XTM水平比較 患者BXTM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清BXTM水平較對照組下降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XTM水平比較(±s) 單位:U/m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XTM水平比較(±s) 單位:U/m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BXTM觀察組 35 治療前 125.6±13.8治療后 85.6±9.2*#對照組 35 治療前 122.9±12.2治療后 93.8±9.6*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的最常見類型,發(fā)病率較高,而隨著近年來我國肺癌發(fā)病率的升高,非小細胞肺癌的發(fā)病率也有升高趨勢?;熓桥R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常用手段,雖然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無法對延長生存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此外,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年齡通常較大,臟器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低下,而化療藥物毒副反應較大,并發(fā)癥高,很多患者往往無法忍受化療帶來的痛苦,中斷治療,導致疾病進一步惡化,不利于疾病的控制[4-5]。因此,化療藥物及化療強度的選擇是臨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中備受關注的課題。
康艾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苦參素、黃芪、人參,主要功能為益氣扶正,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成分中苦參大寒,清熱、燥濕、解毒;黃芪甘溫,益氣解毒;人參益氣補脾為輔?,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6-7],苦參素對癌細胞增生有抑制作用,可提高介入化療治療腫瘤的效果,降低毒副反應。而黃芪多糖對外周血單核細胞誘導生成樹突細胞的數(shù)量增加也有促進作用,通過加強樹突細胞的抗原呈遞功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長。因此,三藥提煉而成的康艾注射液可誘導人體體內(nèi)腫瘤細胞調(diào)亡,達到提高機體免疫力,殺傷癌細胞的作用。臨床研究表明[8-9],化療配合康艾注射液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能夠提高化療的治療效果,還對人體機體免疫功能具有顯著的提高效用。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總有效率80.0%,對照組總有效率54.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清BXTM是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的廣譜腫瘤標志物。正常情況下,機體內(nèi)部BXTM水平一般較低,但腫瘤患者,BXTM水平升高。研究表明[10],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血清BXTM水平為92~133 U/mL。本研究結果提示,患者BXTM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清BXTM水平較對照組下降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XTM水平。
綜上所述,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配合康艾注射液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有助于提高化療的治療效果,且保證化療治療效果的同時,保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