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紅
【摘 要】新課程的改革使得小學課堂的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得以大量應用,在寫作教學中,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識字量大,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在閱讀以及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但是高年級學生的寫作也依然讓老師頭疼,那么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的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文本從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著手,探討了高年級寫作教學的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年級寫作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74
寫作能力是一個人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我們以后生存和發(fā)展必備的能力之一,而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寫作能力鍛煉的初始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得到較好的引導,對以后寫作能力的提高起著關鍵的作用。對于高段學生而言,他們識字量大,在閱讀、生活以及實踐中積累了寫作素材,但是高段學生的寫作卻依然讓老師頭疼。
歸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高,認為寫作是在完成任務,而不是在記錄生活,不愿意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文章當中,另一方面則是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每次都是給出主題讓學生去寫,雖然鼓勵學生將自己生活寫在文章當中,但枯燥的寫作形式讓好動的小學生不愿參與。新課程要求教師教授寫作不再是讓學生結合主題進行寫作,而是確立主題,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寫作,啟發(fā)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展開群體寫作,在分享、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拓寬寫作視野,進而提升寫作水平。我們在教學中應改變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采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讓寫作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
一、重視寫作過程,喚醒情感體驗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不論是知識的傳授還是技能的指導,教師總是帶有“結果論”,也就是讓學生掌握了結果就夠了,忽略了那美好的過程。重視過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一步步走進寫作的殿堂,感受寫作的魅力。如在指導《我和書本的故事》這一寫作時,為了喚醒學生對書的情感,讓學生發(fā)掘我們身邊這個不一樣的“好友”,教師提前一周便對學生布置任務,給學生一周的時間閱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并在下周一開展“讀書分享會”,你可以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說一說你喜歡這本書的理由,也可以分享書中的好句好段,還可以說一說你在看書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在閱讀中收獲了什么?當教師采用分享會的形式,讓學生主動閱讀書籍,記錄自己與書本發(fā)生的故事。最后,教師讓將這段經歷寫下來,記錄自己認真閱讀的一周,學生不再排斥寫作,而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拿起筆寫一寫自己發(fā)生的有趣故事。有一位學生寫的是自己“偷”書的經歷:“一次陰雨天我和它相遇,它是我很喜歡的《小王子》,但是它卻在別人的廢舊地下室里。內心有兩個小人在交織,一個小人不停地說“拿吧!拿吧!反正也是廢舊的地下室,別人肯定不要了?!绷硪粋€小人說“老師說了不問自取便是偷!”我糾結極了,我要怎么辦呢?后來爸爸媽媽看到了我的糾結問我原因,我有了屬于自己的《小王子》?!痹谶@位同學的寫作中,我們仿佛看到學生心中的天人交戰(zhàn),而我的評語也是讓學生珍惜這本來之不易的書。通過這樣的寫作,讓學生注重寫作過程,在下筆前就思考自己要寫的內容是什么,激活學生的詩意人生。
二、教師下水指導,構建和諧課堂
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親自下水指導,為學生展示“下水”文,讓班上的學生成為小小的點評家,點評是對文章的鞏固與升華,當學生轉變身份,自己點評,突出學生主體,將教師與學生置于平等的地位,課堂寫作氛圍濃厚,達到寫作教學效果。
如在以“親情”為主題的寫作中,為了讓學生減少對親情的套話,如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等,教師可以自己寫一篇作文,描述的是自己與奶奶發(fā)生的故事:花白頭發(fā)的奶奶、身子佝僂的身影,是我對奶奶的最深的印象,小時候的蒲扇,扇來的是奶奶一個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時候的臺燈,照亮的是奶奶燈下的各種手影;小時候的歌曲,是奶奶咿咿呀呀的民歌……教師讓學生進行點評,有的學生說這篇文章沒有一句描寫作者愛奶奶,卻在字里行間都透露出想念奶奶的情感,還有的同學說雖然沒有具體的描述一件事情,卻讓我們看到作者與奶奶之間融洽的相處。在學生自己的點評中發(fā)現(xiàn)寫作并非只有直觀表達這一種方式,潤物細無聲更能夠體現(xiàn)情感。在學生自己寫作時,也會改變自己用套話的習慣,描寫出自己與親人之間濃濃的情感。
三、多元融合方法,開拓寫作視野
在寫作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教授給學生各種各樣的寫作技巧,向學生展示優(yōu)秀范文。但是這種教授不能是單純的理論教學,而是要將多種教學內容融入到實踐當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將各種各樣的教學內容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的選擇范文、寫作素材和修辭手法,靈活運用自己喜愛的內容。例如在以《春天》為主題的寫作過程中,教師為學生介紹了各種寫作技巧,但是學生還是不知道應該如何下筆描寫春天。如果教師直接給了學生一篇范文,學生就都會按照范文的方式來寫,沒有一點新意。因此,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閱讀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讓學生從優(yōu)秀的文筆中學習優(yōu)秀的表達方式。接著,教師再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和春天有關的文章,看一看其他作家是怎么描寫春天,學習不同的描寫春天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尋找,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春天,在進行以《春天》為主題的寫作過程中,學生紛紛將自己剛剛學習來的修辭手法運用到了寫作當中,讓作文變得多姿多彩。在多元融合的寫作中,學生的視野得到了開拓,學生寫下的每一段話都是學生自己通過思考、比較而選擇出來的文字,每一段文字都是學生的創(chuàng)作,這樣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的寫作取得進步。
四、結束語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而寫作是學生內心情感的表達。教師結合不同的寫作內容展開寫作教學,與學生一起描繪寫作的藍圖,讓學生合作、溝通,分享寫作方法,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老師也應該結合國家對小學階段教學的要求,且與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去從根本上去培養(yǎng)高年級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培養(yǎng)合格的現(xiàn)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曾文燕.全息構建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共生課堂[J].師道·教研3,2013: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