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麗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yī)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及病例資料。方法:納入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8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以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治療方案,觀察組則給予中醫(yī)辨證治療。比較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干預效果;腰腿痛消退時間、平均使用止痛藥的劑量、平均住院時間;干預前后患者疼痛水平、腰椎功能狀態(tài)、生活自理能力。結果:觀察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干預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腰腿痛消退時間、平均使用止痛藥的劑量、平均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疼痛水平、腰椎功能狀態(tài)、生活自理能力相近,P>0.05;干預后觀察組疼痛水平、腰椎功能狀態(tài)、生活自理能力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yī)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確切,可有效減輕疼痛,促進腰椎功能改善,并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醫(yī)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病例資料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8)02-149-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骨科常見多發(fā)病,西醫(yī)主要治療方法是牽引治療,其可拉開關節(jié)突,增大椎間隙,促使椎間孔結構恢復,解除神經根壓迫,松解粘連、加速突出物回納[1]。但牽引治療無法從根本上改善患者內環(huán)境和病情。本研究分析了中醫(yī)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及病例資料,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8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以數(shù)字表法分組。觀察組男29例,女15例;年齡24-75歲,年齡(37.51±2.88)歲。發(fā)病時間1年-13年,平均(7.62±1.66)年。對照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25-76歲,平均(37.31±2.67)歲。發(fā)病時間1年-13年,平均(7.61±1.62)年。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治療方案,根據(jù)患者耐受力等選擇合適牽引力,每次牽引20分鐘,每天1次,治療10天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觀察組則給予中醫(yī)辨證治療。(1)肝腎虧虛證給予金匱腎氣丸,熟地黃、川牛膝15g、制附子、牡丹皮、肉桂各6g;杜仲、枸杞、茯苓、丹參、山藥、山茱萸10g。(2)風寒濕痹證給予獨活寄生湯。桑寄生、威靈仙、川芎、川牛膝、秦艽15g、杜仲、當歸10g、肉桂、甘草6g、細辛3g。(3)氣滯血淤證給予逐淤湯。秦艽15g、乳香、延胡索、沒藥、當歸、川牛膝、川芎10g、紅花、桃仁9g、香附、甘草6g。
上述方劑浸泡500ml水半小時后煎煮至200ml,分2次溫服,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干預效果;腰腿痛消退時間、平均使用止痛藥的劑量、平均住院時間;干預前后患者疼痛水平(采用視覺模擬評分)、腰椎功能狀態(tài)(采用ODI指數(shù)進行評估)、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I改良指數(shù))。
顯效:腰椎功能正常,疼痛和關節(jié)活動受限解除,生活自理;有效:腰椎功能改善,疼痛和關節(jié)活動受限減輕,生活基本自理;無效:腰椎功能、疼痛和關節(jié)活動受限無明顯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干預效果為顯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臨床資料根據(jù)類別不同進行t檢驗(計量)、χ2檢驗(計數(shù)),P<0.05說明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干預效果相比較
觀察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干預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 干預前后疼痛水平、腰椎功能狀態(tài)、生活自理能力相比較
干預前兩組疼痛水平、腰椎功能狀態(tài)、生活自理能力相近,P>0.05;干預后觀察組疼痛水平、腰椎功能狀態(tài)、生活自理能力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2.
2.3 兩組腰腿痛消退時間、平均使用止痛藥的劑量、平均住院時間相比較
觀察組腰腿痛消退時間、平均使用止痛藥的劑量、平均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祖國醫(yī)學將腰椎間盤突出癥納入“痹癥”、“腰痛”等證,患者臨床以寒凝血滯、肝腎虧虛、氣血瘀滯等為主要病機,在治療上需遵循溫經通脈、強肝固腎、活血化瘀治療原則[3]。中醫(yī)辯證治療可根據(jù)患者不同病機進行辨證干預,其中,氣滯血瘀患者經逐淤湯治療可祛疲止痛;肝腎虧虛者給予金匱腎氣丸治療可補肝益腎;風寒濕痹證給予獨活寄生湯治療可溫經散寒[4-6]。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干預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腰腿痛消退時間、平均使用止痛藥的劑量、平均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疼痛水平、腰椎功能狀態(tài)、生活自理能力相近,P>0.05;干預后觀察組疼痛水平、腰椎功能狀態(tài)、生活自理能力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中醫(yī)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確切,可有效減輕疼痛,促進腰椎功能改善,并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邱志汝.探討中醫(yī)整體治療五聯(lián)法治療腰稚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價值[J].健康前沿,2016,23(5):126-126.
[2]肖峰.中醫(y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推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6):91-92
[3]蘆盛貞,盧懿,閔俊英等運用“隨癥采集”法實施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護理方案田護理研究,2016,30(25): 3178-3179.
[4]張曉峰.中醫(yī)理療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及活動功能的影響田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18):2009-2011.
[5]吳海斌,張昊天.身痛逐癱湯聯(lián)合中醫(yī)定向透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田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7,38(2):57-58.
[6]施雯.獨活寄生湯加減聯(lián)合中醫(yī)骨傷手法按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療效探討[J].飲食保健,2016,3(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