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李慧
摘 要:“一帶一路”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舉措,為了推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金華市出臺了相應的行動計劃,設計了包含人文交流行動在內(nèi)的“六大行動”載體,開展了多項涉外交流活動,提高了金華在海外的知名度。文章以在金100余名本科院校英語志愿者的網(wǎng)絡問卷調(diào)查、部分志愿者的訪談、高校實踐教學為基礎,對志愿者服務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研,分析其面臨的挑戰(zhàn),探索服務“一帶一路”戰(zhàn)略,面向國際交流的英語實踐教學與志愿者培訓策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志愿者;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23-0044-03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new measure for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inhua has launched corresponding action plans, designed the "six actions" carrier including humanities exchanges, and carried out various foreign-related exchange activities, which have increased the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of Jinhua, steadily improving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online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for more than 100 volunteers from undergraduate colleg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lunteer service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challenges it face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o explore the English practical teaching and volunteer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serv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volunteers; practical teaching
一、調(diào)查背景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深入推進,作為“浙江之心”的金華,近年來國際交流頻繁,開展了“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民間外交、“一帶一路”國際商會企業(yè)“走進金華”經(jīng)貿(mào)交流會、義務外商采購會、與院校合作進行中國文化外宣活動等多項涉外交流項目,讓世界友人體驗最真實、最原生態(tài)的中國地方百姓生活習俗和傳統(tǒng)文化。
項目的開展需要高質(zhì)量的志愿服務,志愿者的語言溝通能力、對本土文化了解度、英語口譯能力、外事禮儀接待能力是決定涉外項目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華的涉外交流項目需要具備良好英語語言能力的志愿者,在金本科院校大學生已然成為志愿者隊伍的核心力量。探索提高大學生志愿者英語語言服務能力便成了當務之急。
二、調(diào)查目的
本研究從三方面進行調(diào)研:在金本科院校英語志愿者服務現(xiàn)狀、志愿者對現(xiàn)有英語志愿者培訓內(nèi)容與效果的反饋、志愿活動對志愿者本身的改變,以期為外事部門制定志愿者培訓方案和高校英語實踐教學課程提供依據(jù)。
三、調(diào)查方法和對象
本次調(diào)查采用問卷調(diào)查和志愿者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問卷借助網(wǎng)絡“問卷星”平臺。問卷發(fā)放對象為金華本科高校浙江師范大學和上海財經(jīng)大學浙江學院參與過涉外項目活動的志愿者。本調(diào)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16份,其中浙江師范大學96份,上海財經(jīng)大學浙江學院20份。訪談對象為參加“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項目和金華市博物館接待外賓工作的兩名大學生志愿者。
四、問卷訪談結果與分析
志愿者英語水平及面臨的挑戰(zhàn):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參與涉外項目中9.48%的志愿者通過大學英語四級,75.86%的志愿者通過大學英語六級或英語專業(yè)四級,14.66%的志愿者通過英語專業(yè)八級。通過英語專業(yè)八級的為在讀研究生。
56.9%的志愿者認為自己在語言志愿服務中說不清或是對英文表達不確定;54.31%的志愿者表示因為平時缺少與外國人真實交流機會,在接待外賓時內(nèi)心緊張;40.52%的志愿者認為對金華本土文化了解不深影響了志愿服務質(zhì)量;33.62%的志愿者認為在志愿服務中會遇到聽不懂對方語言的情況,這包含會遇到變體式英語,如印度英語;29.31%的志愿者認為對活動流程的不熟悉和應變能力較弱會制約高質(zhì)量的志愿服務;25.86%的志愿者認為跨文化知識的欠缺在志愿服務中會造成溝通上的誤解;17.24%的志愿者認為接待安排和翻譯任務重,壓力大,會感到心累。
由此可見,雖然大部分志愿者已獲得國家相關英語等級證書,但是在志愿者服務過程中還是面臨不少的困難和挑戰(zhàn),主要來自語言能力不足、跨文化交際困難、本土文化理解不深等方面。
關于英語志愿者培訓,66.38%的志愿者認為需要學習語言講解技巧課程;67.24%的志愿者認為需要學習外事禮儀課程;69.83%的志愿者認為需要接受英語口筆譯培訓;50.86%的志愿者認為需要學習跨文化交際課程;38.79%的志愿者認為需要學習金華地方文化課程。
在對參與“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志愿者訪談中了解到,在項目開展前金華市外事辦已對所有的志愿者進行培訓,內(nèi)容主要圍繞項目開展的具體內(nèi)容介紹、志愿服務中的注意事項(Homestay life: Hygiene habits and privacy)和跨文化交際等方面。受訪者在活動中被安排與一名印度友人共住一個home+,幫助她體驗金華本土文化。除了陪同海外學子外,志愿者們還要完成翻譯任務,如民俗體驗活動的翻譯、傳統(tǒng)文化如書法和婺劇講座的翻譯、導游詞和介紹詞的雙語版本等。志愿者表示,由于對金華本土文化了解的不深入和專有詞匯的英文表述輸入量不夠,在臨場介紹有關古建筑、金華婺州窯和沙龍講座現(xiàn)場翻譯中遇到困難,不能準確地用英語向外國友人表達出部分意思。他認為,涉外志愿者除了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外,還需要學習和掌握金華的歷史、社會、工商文化和文化遺產(chǎn)等相關地方性知識和對應英文表達儲備。
五、大學生英語實踐教學與志愿者培訓策略
(一)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加強學校與博物館、外事、經(jīng)貿(mào)單位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高校英語教師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較高的中英文翻譯水平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但對于地方性知識儲備上有所欠缺。高校與博物館、外事、經(jīng)貿(mào)單位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有利于“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利用假期和課余時間到實踐基地學習實踐,有利于教師從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學科多視角了解地方性知識。
鼓勵教師參與涉外志愿者服務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有利于教師獲得第一手的跨文化交際案例和實踐經(jīng)驗,為編寫地方文化雙語讀本做好準備。
開展案例教學比賽。學校實踐教學中心與相關部門定期組織應用型師資優(yōu)秀教學案例比賽,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良好生態(tài)實踐教學環(huán)境。學校聘請校外單位專家不定期給學生與教師做講座,形成優(yōu)勢互補。
(二)多元化教學內(nèi)容
1. 地方文化雙語讀本
作為涉外志愿者,在實際服務過程中不僅需要英語語言能力,還需要掌握地方文化知識。金華市博物館作為金華市悠久歷史文化的縮影,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團和留學生到金華必訪之地。英語志愿者通過學習講解博物館展品背后的金華故事,能幫助擴大金華在世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提升整個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品位。地方高校需要充分發(fā)揮服務地方的作用,與博物館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并通過實踐教學團隊為其提供智力支持,如翻譯金華市博物館八婺古韻、神奇大地、鄉(xiāng)土民風、百工之鄉(xiāng)、詩書傳家五個展廳的講解詞和編寫包含金華歷史簡介、婺學、名人、民間藝術、婺商、名產(chǎn)、景觀、古村落內(nèi)容的雙語讀本,為英語實踐教學和志愿者培訓提供最佳范本。
2. 跨文化交際課程
金華市啟動多項人文與經(jīng)貿(mào)交流活動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然而,沿線涉及國家眾多,在語言、文化、歷史、宗教方面差異較大。作為英語志愿者必須對英語語言文化和服務群體與對象的文化背景了解和熟悉,避免在英語語言服務中出現(xiàn)文化誤解與沖突,影響工作效果(張晶晶,2017)。因此,跨文化溝通能力成為英語志愿者必備的能力之一。
在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來自全國各地的金華市本科高校大學生志愿者需要深刻理解金華文化,并能以外國友人所接受所理解的方式傳播出去。在志愿者培訓中,教師要將跨文化溝通課程納入培訓范疇,要讓大學生志愿者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本國情和文化特征有一定了解。此外,教師在每次涉外志愿服務活動結束后及時總結,整理接待不同國家的外賓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臨場處理方式,并編輯成案例供后期培訓討論分析。
當今世界,人們越來越多地需要與世界各地的人在一個高度復雜的跨文化交流中用英語進行交流。說話者應該批判性地、同時又是建設性地參與到相互之間的思想產(chǎn)生過程中去(何蓮珍、林曉,2015)。在金華市博物館婺州窯展廳部分,聽完志愿者講解龍窯的構造后,外國友人對旁邊的婺州窯制作流程圖非常感興趣,他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其制作步驟,還有為什么只有男性在制窯,而沒有見到女性的身影。志愿者可以從中國古代社會家庭自然分工方式不同的角度來闡述這一現(xiàn)象。同時,可以讓外國友人談談自己國家家庭分工的方式,這樣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誤解。
3. 世界英語多元變體接受技能
“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和地區(qū)來華活動中,如印度、孟加拉國等國家在使用英語交流時有較濃的地方口音。在問卷調(diào)查中,就有33.62%的志愿者表示在語言服務中遇到過聽不懂變體式英語的情況。語言與文化多元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待在外語教育的長期目標和日常實踐之中得到加強,也需要成為跨文化交際志愿者培訓的必要內(nèi)容。同時,對于世界英語多元變體的接受技能型特別是聽力訓練,應盡快納入常規(guī)英語教學和相關大型國際活動志愿者培訓計劃(高一虹、林夢茜,2010)。
“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活動志愿者談到,印度友人的英語語速快,鼻音較重,有時會影響到交流。由于平時學習中接觸的媒體(如英美劇、英文歌曲等)基本上是標準英語,大學生在主觀意識上對變體式英語認同度較低。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對世界英語多元變體的聽力訓練,引導志愿者調(diào)整對變體式英語的心態(tài)和改進交流策略,如積極表達交際意愿、委婉暗示對方放慢語速等。
(三)優(yōu)化教學模式
實踐指導教師應采用多種形式的情景教學模式,盡力創(chuàng)設真實的志愿服務交流情景,激發(fā)志愿者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具體可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 博物館與古村落實景教學
金華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和古籍約有三萬七千余件,從歷史學、地質(zhì)學、工商學、文化遺產(chǎn)學的角度解讀了金華這片神奇的土地。教師邀請博物館專業(yè)中文講解員在館內(nèi)為大學生志愿者講解,使他們準確地了解自己學習生活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文化。
“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一帶一路”交流會等涉外項目,教師提前組織志愿者開展文化體驗活動,如赴武義俞源太極星象村體驗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節(jié)日習俗、參觀俞氏宗祠和劉伯溫故居、了解太極星象村的布局和傳說故事,加深學生對金華古村落和地方藝術文化的認識。
實景教學把學生置于真實的情景之中,學生能真實的觀察和體驗,通過系列實景教學的看、聽、練,讓大學生志愿者做好“金華故事”的內(nèi)容準備,掌握好講解的原則和技巧,提升其專業(yè)素養(yǎng)與職業(yè)技能。
2. 校園課堂內(nèi)與校園文化活動中學習與實踐
著眼于大學生英語志愿者隊伍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教師在校內(nèi)英語公共課、英語專業(yè)選修課、第二課堂中融入地方文化課程。涵蓋金華歷史與文化英語文本學習的課堂開設有利于在大學生中吸引更多致力于志愿服務,促進地方文化外宣的志愿者群體。在課堂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深入挖掘金華市博物館展品和金華古村落背后的金華故事,授課形式多樣化。如結合2022年金華將作為杭州亞運會分會場這一背景,教師在英語公共課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Unit6 Volunteering設計以下地方文化知識輸出活動:
Hangzhou will host the 2022 Asian Games, which will help promote traditional Zhejiang culture globally and strengthen the friendship among people of different Asian nations. You are a university volunteer who will have a five-minute conversation with a Singaporean athlete who will visit Jinhua Museum.
以上活動為學生兩人一組,一位同學扮演志愿者,另一位同學扮演外國運動員,要求志愿者用英語向來金華市博物館參觀的外國運動員講解展品。在學生設計對話前,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地方性知識輸入,如圍繞What were the functions of chiseling off teeth, cutting hair and tattooing for Ancient Yue People? 這個問題向?qū)W生講授先秦時期生活在金衢盆地的古越人具有的文化特征;圍繞金華本土唯一成語叱石成羊Huang Daxian's yelling at stones into goats 講授流傳了一千多年的金華民間神話傳說和傳入中國臺灣和東南亞及世界各地,成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黃大仙信仰;圍繞The glorious history of Wuzhou Kiln講授盛于唐代的婺州窯制作與出口貿(mào)易等等。教師在課堂上對展品圖片背后金華故事的講授,為學生開展模擬志愿講解活動內(nèi)容輸出上做了充分的保證。
除了融入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會和社團開展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如組織“十佳金華故事外宣講解員”比賽;在校園公眾號上開設“I am a Museum Docent”、“The Story of Jinhua”等相關專欄,以學生出鏡英文講解地方文化的方式在網(wǎng)上和微信平臺上傳遞金華文化,促進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提高。
六、結束語
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推進為大學生志愿者提供了更廣闊的實踐學習平臺。高校學生志愿者作為地方涉外活動英語志愿者的主力軍,為促進地方文化外宣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在對外活動服務中志愿者們也遇到了不少挑戰(zhàn)。高校需要認識到“一帶一路”建設給地方帶來的新形勢和新變化,通過教師下企事業(yè)單位實踐鍛煉優(yōu)化特色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積極完善現(xiàn)有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和涉外志愿者培訓課程,創(chuàng)設與沿線國家文化特征相匹配的課程內(nèi)容,豐富地方高校的外語課程設置,以培養(yǎng)更多服務于“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國際化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一虹,林夢茜.奧運志愿者對世界英語的態(tài)度與多元文化意識[J].中國外語,2010(3).
[2]何蓮珍,林曉.高等教育環(huán)境下外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實困頓和解決途徑[J].現(xiàn)代外語,2015(1).
[3]張晶晶.唐山市國際性活動志愿者英語服務能力研究[J].工業(yè)技術與職業(yè)教育,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