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應用于武術選項課教學,能夠保證學生在武術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身體能夠得到愉悅的鍛煉,讓學生體會到武術教學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喜愛上武術教學,提升學生武術學習的積極性,增進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終身體育理念”的養(yǎng)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武術選項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具體分析如下。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武術選項課;教學;實驗研究
合作學習模式是教和學的一種方法,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團隊成績?yōu)樵u價標準,利用教學間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期達到較好學習效果的教學策略體系,它強調合作者為取得某一共同的或者各自的目標而進行互利的多方面配合,因此它的特性表現(xiàn)為合作者積極的相互依賴關系,從而實現(xiàn)了1+1>2的增值效果,同時又培養(yǎng)了團隊精神。筆者擬將“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引入武術選項課教學中,并通過實驗對比以探討合作學習模式在武術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我校2017級武術選修班共93名學生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技術水平、身體素質能力、性別等因素進行分組,實驗組(48人)和對照班(45人),以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班在實驗前的起點基本一致,然后進行試驗對比。
(二)實驗時間
2017-03-04至2017-06-10日共15周30學時,其中理論2學時,第一階段學習4學時,第二階段學習20學時,考核4學時。
二、實驗設計
(一)實驗因素
為防止教學實驗中其它因素干擾,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實驗班與對照班除在教學方案的使用上有所區(qū)別外,教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環(huán)境、授課教師等因素完全相同,采用單盲法進行教學實驗,即學生不知道正在進行實驗,更不知道實驗目的。
(二)實驗內容
長拳基本技術(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及跳躍動作)和初級長拳三路全套技術動作。
(三)實驗方法
對實驗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教學,對照班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實驗前教師根據學生的武術水平、男女生比例在課前對實驗班學生進行異質、結構化分組:8人分為一組,共6組,并指派一名同學為組長,對這個組的合作學習負責;小組其他成員分別負責某一部分技術動作的學習,同時相互學習與幫助,共同努力實現(xiàn)小組學習目標。
(四)實驗步驟
第一階段:武術的基本手型:拳、掌、勾;手法:沖拳、推掌、亮掌、擺掌等;5個步型:弓步、馬步、虛步、仆步和歇步;腿法:彈腿、踢腿、側瑞腿和左右拍腳;2個跳躍動作:大躍步前穿和騰空飛腳,主要考查學生動作規(guī)格,時間為2周共4學時。
第二階段:初級長拳三路全套動作技術,共4段。主要考查學生的全套動作完成情況、動作規(guī)格和演練水平。時間為10周共20學時。
(五)實驗考核
對學生武術基本動作和初級長拳三路動作技術進行考評,對照班隨機分組考核,實驗班按小組考核,并在實驗前被告知以小組平均成績、個人成績、同學間課內外的學習態(tài)度互評之綜合作為個人的最終成績。時間為2周共4學時。
三、實驗結果
(見表1、表2)
四、分析與討論
從表1、表2結果可以看出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可大大地提高學生的成績,提高教學質量,合作學習模式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過在武術選項課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將常模參照改為自我參照評價,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yōu)樾〗M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將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局面。能促使小組內部緊密合作,發(fā)揮每一個成員的最大潛能來共同完成預定的目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因學生個體在體能及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提升合作意識與能力,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既重結果又重過程,激發(fā)了全體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對每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更注重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與參與意識,即在強調集體合作學習行為的前提下,既承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存在,又鼓勵所有學生發(fā)奮學習。
而且因為合作小組具有共同的目標,小組的成績又與每個成員的成績相關,這樣優(yōu)秀組員可以對其他成員起到鼓勵和幫助的作用,化“被動的接受指令”為積極地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所以能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表1和表2的成績比對顯示,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更主動地要求掌握武術動作技術,為集體也為個人爭取提高學習成績。
以往的教學相對忽視了教學交往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而小組合作學習則填補了這個不足。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共同達到預定目標,增加同學之間的交往,培養(yǎng)了彼此間的合作精神與意識。因此,在武術選項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馬晶.體育合作學習模式探析[J].體育科學,2016(05).
[2]鐘宏康.談實施“健康+特長選項體育課”的實踐與思考[J].體育教學,2015(05).
[3]燕紀元,張琦,徐淑敏.合作學習式體育教學模式探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1).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