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煜煒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不斷提高生活質量。其中,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進入信息技術課堂,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現(xiàn)代技木完善學科知識,為信息技術課堂的質量提供重要保障。就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意義與運用作簡要探究,分享經(jīng)驗,可以達到共同提升教學水平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微課;引導;實效
微課是教師針對特定的教學主題、環(huán)節(jié)及某個知識點制作的教學視頻,學生能夠自主拷貝,反復觀看,適用于不同的學習層次和認知水平,提供其自主學習與練習的機會。在實際運用中,微課具有短小精悍、針對性強的特點,符合新課改與個性化教學的雙重要求,能最大化地發(fā)揮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習自主性,促進其能力與素質的提升。
一、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意義
(一)改變落后模式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傳統(tǒng)模式,占據(jù)課堂主導地位,實施一刀切的“平等”教學,忽視了個體差異,不能結合實際,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等設計教學,最終出現(xiàn)了尷尬低效的局面。即教師在臺上辛苦地教,學生在底下被動地學,不僅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效果不理想,而且剝奪了學生實踐操練的機會,影響整體教學。對此,借助微課教學,就能改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在不同階段觀看視頻,能幫助其預習、認知及鞏固。
(二)拓展知識層面
在傳統(tǒng)課堂上,大部分教師循規(guī)蹈矩,以教材為綱,所授知識無一不來自文本,使得學生所得局限于課堂內,無法滿足自身發(fā)展的需求。針對這一情況,引入微課就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一方面能及時鞏固,適當延伸,在激發(fā)興趣的同時解決課內疑難問題,完成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操作,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其深入探索,充分挖掘興趣與潛力。此外,可借助微課實現(xiàn)學科銜接,讓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提高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師生交流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兩者既是被教育與教育的關系,也是相互學習、促進的關系。然而,現(xiàn)實中很多教師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威嚴,習慣性地與學生保持距離,不能做到平等交流,這嚴重妨礙了友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微課的運用能彌補這一不足,在加強師生交流的同時活躍課堂氛圍,不僅讓學生學得輕松,更幫助我們減輕負擔,充分把握學生學習進度,引導其根據(jù)自身學習基礎與認知能力選擇針對性的視頻進行學習、練習,完成學習目標。
二、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一)巧設情境,導入實踐
例如,在教學《海報制作》中“圖片剪切與合并”的內容時,我在上課初向學生展示了一系列的明星海報,充分調動了其興趣,激發(fā)了其實踐的欲望。為了促進學生認知,將相關理論有效傳輸,我在課前制作了一個微課示范,結合了操作步驟與理論,讓學生邊看邊學。出乎意料的是,無需過多提示學生就很投入地觀看,對于其中的細節(jié)還做了筆記。看完之后,我就其中關鍵部分作適當講解,然后就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其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我走下講臺巡視,適當給予指導、講解,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問題,順利完成制作。等到學生都快做好,我就再次播放微課,讓其在實踐中回顧理論,深化認知,掌握相關的技能。
(二)針對疑難,重點講解
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對于重難點的講解不是很清晰,缺乏有條理的教學思路,使得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云里霧里,不能準確把握重點,不僅影響了教學效率,還降低了學生的興趣。對此,教師可引入微課加強對重難點的講解,指導學生針對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在課堂上有目標、有計劃地認知、操作。
例如,在講解“處理與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的問題時,學生輕松掌握了容易的部分,如表格重命名、內容復制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等。然而,到了關鍵的重難點部分,即總數(shù)計算以及排序的問題,就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教師花大量時間反復講解后,學生仍領會不了要點,這給教學的推進帶來很大阻礙。于是,我就針對學生的問題從網(wǎng)上找來視頻課件,根據(jù)教學時間進行剪輯,引導其觀看學習。對于關鍵的地方,學生在課后反復學習、實踐,最終自主掌握了這部分內容,可見微課的作用不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值得贊賞。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微課視頻時,如果不是根據(jù)需求自主制作,最好選擇名師的課件。
(三)鼓勵自主,滲透方法
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微課之所以能快速、廣泛運用于課堂,是因為其特點符合新課改理念,具備精神滲透、方法指導的效能,讓學生在重難點的學習中嘗試自主探索,促進良好學習習慣與思維方法的形成,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加輕松自如,逐漸具備自我發(fā)展的要求。
微課的設計運用要符合實際情況,即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與潛在的學習能力,準確把握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將微課的運用落實到各個階段,課前能夠自主預習,依據(jù)指導完成簡單部分,課后能及時鞏固,適當探索,對于疑難點反復觀看研究,深化認知,以此達到扎實掌握、舉一反三的目的。如在講解《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課時,考慮到教學內容多、繁、雜,但是難度不大,我就設計了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部分內容,這樣一方面能解決簡單問題,減輕課堂負擔;另一方面能提供其自主學習的平臺,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等到教學結束,我就課堂重要部分,制作相關課件,內容包含圖文排版、剪輯音頻、轉換音頻格式以及截取畫面等。然后我布置練習任務,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掌握情況查漏補缺,及時鞏固,充分發(fā)揮微課自主性、靈活性、針對性的特點。這樣一來,就能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學生不再受課時與認知的限制,能自主學習,有效掌握,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
(四)分層引導,實現(xiàn)高效
高中生是具有自我意識及一定學習能力的群體,但同時在認知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學習效果。不可忽視的是,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使得學生對計算機的接觸、了解程度相差很大。對此,為了實現(xiàn)全面教學,拉近學生認知程度上的距離,我借助微課實施個性化教學,展開具體的分層,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能力去學習。
在設計微課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把握每個層次的特點,展開梯度劃分,可劃分為易、中、難三個層次,讓學生展開自由學習,尊重學生的學習目標,讓其選擇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微課,展開個性化學習。如在講解《文本信息的處理與加工》一課時,其中涉及電子報刊制作的內容,流程很多,僅憑課堂教學很難講清,于是我就設計了一個微課,將相關的理論與實踐構成記錄下來,讓學生自主拷貝,觀看學習。
總之,微課的運用是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手段,不僅能顯著提升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效率,還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鼓勵其操作鍛煉,在不斷的實踐中掌握知識點,促進自身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升。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