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
摘要:自90年代開始,終身體育已經成為體育界的改革與發(fā)展中的一個新概念,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終身體育”已經成為了一個跟著時代發(fā)展,應運而生的產物。而高校體育,是我們國家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們學習關于體育知識技能的最后一個步驟,還是為大學生培養(yǎng)出終身體育意識的最關鍵的步驟。所以,將終身體育立為目標,樹立一個以人為本,全方面教育人才的現代教育觀。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
“終身體育”不僅是當今各大高校對于體育發(fā)展的遠大目標,還是當代體育發(fā)展道路的重要方向。目前,中國大學生身體素質薄弱,歸根結底還是和社會、學校的競技體育與選拔、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系。如果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且形成終身的體育意識,就要從改變大學生的傳統(tǒng)觀念,加強體育方面的教學和強化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來入手[1]。
一、終身體育和體育意識的含義
隨著高科技產品在人類生活中的普及,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體能的運動減少,導致了身體素質下降,尤其是腦力工作者。根據現狀,人們應該加強體育鍛煉,讓自己有個健康地身體去迎接社會的挑戰(zhàn)。高校學生在畢業(yè)以后都要步入社會,他們將會繼續(xù)學習和工作。所以,要把握住在校期間的時間,通過貫徹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培養(yǎng)起大學生終身的體育意識,為自己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基礎,這對于全民的健身教育計劃也是一項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二、高校的體育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不斷的進步和發(fā)展,人們對自己的身體素質越來越關注。近幾年來,各大高校在體育教學中逐漸融入了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有效推動新一輪的體育改革,為體育教學模式開展了新的篇章。雖然體育是加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但在目前的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2]。
(一)教學內容不合理
高校的體育課中,過分注重傳授運動技術的教學方式,在教授技術和技能的過程中,過多考慮考試和考查的角度,對運動的外在表現過于偏重。大部分教授都缺乏對學生終身受益的考慮角度,目的只是應付最后的考試。缺乏學生在運動興趣和愛好方面的培養(yǎng),考試之后,技術技能隨之的消失,畢業(yè)以后,體育生活也就此終結。
(二)教學方式陳舊單調
實踐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僅限于講解示范、完整和分解、重復練習和比賽的方法,對于一些程序教學、發(fā)散教學、情景教學等方法還沒有采用。設置的課程時間太短,很多大學生兩年的學習下來,只能掌握初級的技能,這滿足不了大學生對體育文化的追求,也不利于大學生體育意識的塑造。
(三)上課形式保守,教學模式過于統(tǒng)一
目前的體育教學還是以自然班的形式開展,男女生分開上課的教學方式不多,在一個班級里,所有學生學習的內容都一樣。因為每個學生的性別、身體素質和對體育的認知都不同,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統(tǒng)一授課,就會形成一個過分注重參與性的模式,從而忽略了每個大學生不同的自身特點。這種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高校對大學生體育的素質教育的需求。
(四)體育考核的方式不符合素質教育的需求
現在很多高校的體育考核方式只有體育達標和體能測試,這種考核方式和評價方式太單一,不能全面的體現出大學生健康的水平和指標,對大學生身心的發(fā)展起不到明顯的效果。大學生有身體素質強的,在考核中稍稍鍛煉一下就能通過考試,甚至還能取得高分數;相反,有些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努力鍛煉依然不能達標,但自身的身體素質會有些提高。這種考核方式,與重視學生有個體差異的身體素質的教育原則背道而馳。
三、對于高校的體育教學現狀的改革措施
(一)以素質教育為“終身體育”的主體理念
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教學的觀念和目標,是否能跟隨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方向,能夠直接反映出高校對體育教學的改革的成敗和教育學生的質量。素質的教育理念,要以大學生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和對體育的功效為目的,將提高身體素質、以健身為主作為方向,并向這個方向逐漸靠近,最后達到健康教育和身體教育結合的效果。
(二)制定合理的考核體系
高校大學生的體育考核制度,傳統(tǒng)方式就是以學生及格或達標為標準,這樣會造成學生只考慮分數,忽略了教學目標的需求,不利于對對全面型人才進行培養(yǎng)。所以,高校的體育考核制度必須做出改變,要建立一個全面的考核體系和評價方式,把測評的重要之處放在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上,促進師生交流,從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和愛好上進行多方面測評,通過體系的轉變,將單一化的考核方式轉為多樣化。
(三)拓展教學的內容,養(yǎng)成學生的健身意識
將“健康第一”作為教育目標,拓展并創(chuàng)新體育的教學內容,改變之前只注重技術的教學方法,式大學生在體育鍛煉方面養(yǎng)成一個規(guī)律和習慣。靈活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體育技能,起到指導自身鍛煉的作用。讓學生領悟到,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是體育教育和體育鍛煉的最終目的。體育教學的出發(fā)點,就是講傳授技能和鍛煉身體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四)組建有層次的體育教師團隊
為了達到對社會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的要求,學校一定要注重對教師團隊素質的培養(yǎng),有效制定出一下高校的培養(yǎng)方案,組建一個高層次的體育教師隊伍。對教師團隊定期進行培訓,作為教師一定要積極的參與交流和培訓,經常進行對知識的儲備和更新,保持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和競技水平;優(yōu)化教師結構,建立一個長效的競爭與鼓勵機制,使年輕的教師主動參與,有效增強體育教師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意識,從而改進體育的教育水平;提高年輕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從而贏得大學生對老師的支持和信賴。
四、大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終身體育和高校體育之間的關系
大學生在高校階段,是生長發(fā)育和個性形成最重要的時期,也是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最關鍵的階段;是學生們在學校學習期間重要的一段,也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一站。高校體育,可以把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更好的結合在一起,是實現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影響著終身體育的作用和長遠效益。終身體育內涵終身教育,包括了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體育從高校階段貫穿了大學生的一生。
(二)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不僅要依賴跟體育有關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依賴實踐體育后的情感體驗,反復的實踐可以深化體育的理論知識和情感的體驗,當通過自身的努力讓感性認識達到理性認識的時候,體育的價值觀念將會發(fā)生質的飛躍。
(三)對大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
近幾年中國公民的身體素質呈現一個逐漸下降的趨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源于很多方面,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對于健康和體育意識的認知不夠深入。高校對人才的培養(yǎng)起到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培養(yǎng)這些人才擁有健康體魄的關鍵?,F階段,高校對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要求還沒達到,這也體現出了現今各高校在體育教育中的不足。
(四)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意識的途徑
高校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舉辦一些關于體育知識的講座,通過體育知識講座對體育理論知識進行宣傳,并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競賽活動來提高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進而加強學校和社會之間的聯系,擴大高校體育在社會中的影響力。
(五)對大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進行培養(yǎng)
想要更有效的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就要先從引導和教育入手,傳播終身體育知識和鍛煉的方法,逐漸激起大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和需求。只有先將大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鍛煉的能力。
(六)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
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讓大學生深刻的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和作用。同時,我們還要培養(yǎng)大學生獨立鍛煉過程中的自覺性,和練習次數、時間、動作、強度的自我調控能力,體現出主動鍛煉的意識,為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終身體育意識對大學生體育教育的影響
提高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是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步驟。體育可以強身健體,增強體質。大學對于學生來講,不僅要強壯學生的體魄,還肩負著德育的責任,對大學生的生理素質培養(yǎng)和完善意義重大。所以,在大學高校的體育教育中建立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體育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也是整個高校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六、結語
我們所提及的,終身體育意識是從人生角度對體育教育問題的一個理性的認識,從探討社會、體育和人,這三者關系中進行全面的塑造。高校教育中,體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傳授體育知識、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在現代體育發(fā)展的道路上,為終身體育指引一個方向。我們要通過理論實踐,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實施下,最重要的是改革高校的體育教學,將培養(yǎng)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作為目標,提高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為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譚憲望.終身體育背景下影響大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因素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2):47-49.
[2]余亮.基于終身體育分析高校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途徑[J].當代教研論叢,2017(8).
[3]陳艷.和諧師生關系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與路徑[J].時代教育,2015(11):207-207.
(作者單位:蘭州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