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鋒
摘 要:化學式學習對于化學學習非常重要,但卻存在瓶頸問題,學生理解不了化學式代表的化學意義,學習就會陷入低效。而“宏——微——符”教學結合了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它能引導學生從宏觀現象開始化學學習,努力搭建宏觀與微觀之間的“橋梁”,利用符號語言串聯起宏觀、微觀之間的關聯,能幫助學生學到真正的化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宏——微——符”;化學教學;化學式教學;學生認知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1-050-2
化學式對于化學學習就像是英語單詞對于英語學習一樣,學不好化學式,理解不了其代表的化學意義,那么化學的學習是可想而知的。
一開始學習化學,學生會興趣盎然,當學習到化學式等化學符號后,開始出現分化現象。教師如果只重視基本知識的教學,而輕視化學基本觀念的培養(yǎng)。把化學式學習當作簡單的數學技能來對待,沒有把化學式所承載的化學信息揭示給學生。那么,化學式學習就會成為變了形的英語單詞學習,或者成為乏味的代數訓練,失去了化學意義。這樣的學習過程,勢必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導致學科上的分化。
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兩方面共同來看,具有化學核心思想的“宏——微——符”教學是解開化學式學習困境的一種好方法。
一、“宏——微——符”教學的價值
化學教學中有物質現象這樣的宏觀信息,也有探索微觀內部的學習,以及表述化學信息的化學用語。這三個方面對于化學的學習至關重要,但如果割裂開來,化學的學習必將陷入痛苦中,無法學到真正的化學思想,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也培養(yǎng)不了。只有將宏觀清晰的現象認識、透漏著本質的微觀的世界、簡明達意的化學符號,這些學生必需掌握的化學信息有機結合,串聯起來才是學好化學的必經之路?!昂辍ⅰ苯虒W正是將這一切整合的最佳手段,這也就是“宏——微——符”教學的價值所在。
例如:鋁片浸入硫酸銅溶液的實驗?,F象是:鋁片表面出現紅色,藍色溶液變無色?,F象清晰明確,但缺少微觀實質的了解,學生是很難真正摸清本質的。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們不能只滿足于實驗等教學手段,更需要思考方法。此時展示微觀圖形,就極大的方便了學生的理解。圖1中的圖形就很好的展示了反應本質,再加以離子反應方程式,學生就能準確的了解反應實質,并學會書寫表達。老師們再把微粒顯現的顏色結合介紹,學生就能把微觀與宏觀聯系起來,真正通過“宏——微——符”教學來完成本知識的學習。
二、“宏——微——符”教學的階段性
很多時候我們片面的強調化學學科知識特征,而忽視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這樣的教學有失偏頗,難以把握結合點。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角度來探討體現學科特點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是必然的。研究表明學生從宏觀、微觀和符號三個層面同時理解化學是有困難的,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水平及階段。思考幾個問題:(1)從哪個學習水平開始;(2)如何從一種水平發(fā)展到另外一種水平;(3)如何建立全面的、系統的水平。
正如分析的“宏——微——符”三者的特點。(1)宏觀信息直觀,令學生信服,也最易為學生所接受,以“宏”開始最符合認知的規(guī)律。人的思維發(fā)展水平總是從可感知的具體直觀到抽象的概括化的發(fā)展歷程。有位學者指出:只有當學生明白了大量的化學現象“是什么”以后,才有基礎去理解“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2)宏觀世界雖然豐富生動,但那都是表象,掌握得再好也是膚淺的。沒有微觀的深入,認知就會缺失,不夠完整的,是無法掌握內在規(guī)律的。學生以往的經驗都是宏觀世界的,微觀世界很少涉及。對初中生而言,由宏觀向微觀過渡將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微觀世界是較難觸及的,只能依靠我們的大腦來構想、描繪。微觀世界雖抽象不易理解,但“微”連著化學的實質,是宏觀世界本真的反映,是學好化學的必經之路。(3)當學生開始接觸微觀世界時,就會遇到微觀世界的表達問題。微觀世界難以理解和表達,此時化學符號的引入就更顯得重要和及時。一旦學生掌握了化學符號,可更好的理解微觀世界,更好的學會用化學思維來解讀宏觀世界。因而,“宏——微——符”教學的順序極為重要,順序的顛倒不僅不符合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也與化學學科內涵不相符。
三、“宏——微——符”教學的時序性
中學化學開始于初三,隨后的高中的三年中都有教授。在初中化學由于是起始學科,內容不深,主要介紹一些最基本的化學內容。進入高中,化學教學必將深入,內容和難度上較初中化學要大,“宏——微——符”教學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自然出現了時序性。例如:初中主要介紹的是無機物,微觀方面主要介紹分子原子離子,化學符號也較為簡單;進入高中后,內容豐富,無機物、有機物、原子鍵……這樣,時序性是必然的。即便是初三這一年,開始的化學式階段;化學方程式學習完成后,嘗試宏觀現象和化學方程式的結合教學;當酸堿鹽學習后,類似離子反應方程式就可極大的幫助學生。整個初中化學學習過程無處不體現著“宏——微——符”教學的時序性?!昂辍ⅰ苯虒W內容不同,所存在的時序性,我們這些從教者必須注意。
四、“宏——微——符”教學的多樣性
教師現在大都采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但往往對教學情境素材挖掘不夠。其實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社會熱議焦點、地方文化、自然景觀等都可用作素材?!昂辍钡慕虒W不須拘泥于形式,但應有深意,肯挖掘。甚至中文字也可做素材。例如:《物質在水中的分散》這節(jié)就可以從“溶”字入手,從拆字開始,“氵”字旁讓學生清楚學習主角是水,“容”意味著分散的內容。這樣的拆字源于語言文化,對于化學教學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情境。類似的,通過豐富的宏觀現象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去探索化學。
目前,物質微觀結構的教學普遍采用模型、類比、概念圖、動畫模擬等方法,效果非常不錯,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例如:
這些方法行之有效,應堅持運用,這種“宏”與“微”之間的“橋梁”應由老師來搭建,學生化學意識的建立需要老師來引領。
微觀世界的理解和概念的搭建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宏觀世界的內部規(guī)律。但簡單圖形無法準確表示,化學符號語言正是解決的最好手段?;瘜W符號的抽象性與概括性,很好表達了化學信息,使其成為化學溝通與交流的一種有力工具?;瘜W符號語言對促進學生正確認識物質及其性質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如: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的偏旁部首“钅”等就顯示了物質的基本形態(tài)屬性;又如,“H2O”表示水的構成,化學符號結合圖4的圖形就將“微——符”體現得淋漓盡致。
“宏——微——符”教學結合了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從宏觀現象開始化學學習,搭建宏觀與微觀之間的“橋梁”,利用符號語言串聯起宏觀、微觀之間的關聯。為了實現學生從三個層面來理解化學知識,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所處的階段。只有照顧到學生發(fā)展水平,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才能發(fā)揮出“宏——微——符”教學在化學式教學中的巨大作用。只有處理好遇到的困惑,“宏——微——符”教學才能幫助我們學好化學式。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智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范江文.重視“宏——微——符”三重表征,突破化學式的學習困難[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