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芳
[摘 要]過程性評價既關注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也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在“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實驗中實施過程性評價,要確定好評價目標和評定任務,制定好評價表,同時要做好正確的引導。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探究實驗教學;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4-0083-02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是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镀胀ǜ咧猩镎n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通過生物學的學習,學生要初步具有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tài)度,為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要的基礎?!痹凇皩W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框架”中,“勇于探究”是科學精神的基本要點。在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實驗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實驗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與細胞》中第4章第1節(jié)的內(nèi)容,也是學生在高中生物課程中接觸到的第一個探究性實驗。因此,該實驗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通過實驗教學,教師應引領學生完成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等一系列探究活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相對于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的視野更多地投向學生在探究實驗中的表現(xiàn)與成效。為此,筆者以“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實驗為例探討如何在高中生物探究實驗教學中應用過程性評價。
一、確定評價目標
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的方式。布盧姆認為,過程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獲得有關教學的反饋信息,改進教學,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達到掌握程度所進行的系統(tǒng)性評價,即為了促進學生掌握尚未掌握的內(nèi)容進行的評價”。過程性評價既關注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也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實驗的評價目標可以具體分解為:(1)知識目標: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2)能力目標:能夠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能夠進行有關的實驗設計和操作。(3)情感目標:學會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確定評定任務
根據(jù)實驗的過程,評定任務可以分為三方面:學生實驗常規(guī)、實驗表現(xiàn)、實驗后的考查。評價內(nèi)容主要包括:(1)學生實驗常規(guī):包括出勤、作業(yè)質量等內(nèi)容。實驗前做好充分準備,明白實驗目的、原理,認真完成實驗報告。(2)實驗表現(xiàn):在實驗中,學生表現(xiàn)出的求知欲望、學習態(tài)度、鉆研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設計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3)實驗后的考查:除期中、期末考試(以終結性評價形式呈現(xiàn))的“大考”外,還有預習和實驗準備情況的檢測成績。
三、制定評價表
根據(jù)實驗的三維目標來制定探究實驗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應盡量詳細,能明確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評價的目的,是對學生起到激勵和導向、反饋交流等作用,提高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具體設計如下:
說明:
(1)實驗態(tài)度:做好充分的實驗準備,認真完成實驗報告。不帶實驗冊一次扣2分,沒有相應的實驗材料一次扣2分。
(2)實驗設計完整(15分)。能詳細說明如何控制實驗變量、設計對照組,相關儀器的操作、取用的試劑、觀察的現(xiàn)象和記錄的數(shù)據(jù)等,每項內(nèi)容5分。
(3)實驗分析(10分)。積極參與實驗、討論實驗結果 2分;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歸納結論 4分;實驗結論規(guī)范2分;實驗小結有反思性2分。
(4)紀律效率:操作要規(guī)范,觀察要細致,按時完成實驗。愛護儀器,無故損壞儀器一次扣2分;損壞儀器要如實報告,否則一次扣2分;上課做與實驗無關之事一次扣2分;不按時完成實驗一次扣2分;實驗結束后,不按要求清理桌面一次扣2分。
(5)提倡合作探究:如果不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只當旁觀者一次扣1分;出現(xiàn)問題推卸責任一次扣2分。
四、給予正確的引導
在實施過程性評價的過程中,不僅要著重進行方案的制定和打分操作,還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我們要讓學生將學習目標從單一的關注考試成績轉移到關注自己的實驗過程表現(xiàn),從而真正達到實施過程性評價的目的。實驗前,教師把評價表發(fā)給學生,督促學生在實驗前后各個環(huán)節(jié)充分參與,在課堂上利用評價表進行自評和互評。
人教版必修1第4章的第1節(jié)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第1課時包括如下第一步到第四步,教師提供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例,學生設計方案,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第2課時包括第五步到第六步,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
第一步,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第二步,經(jīng)過討論,篩選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植物細胞在什么情況下會吸水和失水?植物細胞與外界溶液可以構成一個滲透系統(tǒng)嗎?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嗎?
第三步,作出假設。分小組討論提出假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講述理由,最后確定一個較為合理的假設: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教師適當補充,引導學生判斷: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然后通過設計實驗來驗證。
第四步 ,設計實驗。教師引導學生考慮實驗設計上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例如:
(1)實驗材料、試劑、用具的選擇。
材料的選擇:選擇有顏色的還是沒有顏色的材料?哪些材料容易制備臨時裝片?
試劑的選擇:鹽水、糖水、醋酸、酒精,應選哪些試劑?
實驗用具的選擇: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是一個微觀的過程,必須通過什么工具來觀察?
(教師提示:洋蔥表皮細胞有紫色液泡,而且表皮容易撕取獲得。實驗過程中細胞應處于生活狀態(tài)。)
(2)設計實驗步驟。教師引導學生考慮整個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思考:是先把洋蔥泡在蔗糖溶液中,十分鐘后取出做成裝片,顯微鏡下觀察;還是先做好裝片,再想辦法往里加入試劑呢?教師提示實驗要點。
(3)設計結果記錄表。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預設,確定觀察的內(nèi)容:中央液泡的大小、細胞液顏色的深淺變化、細胞壁的位置、原生質層的位置、細胞的大小。
第五步,實驗操作。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實驗中的問題,及時解決。
第六步,分析結果,得出結論。通過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小組達成共識: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反思:實驗結果是否與預期相吻合?實驗數(shù)據(jù)能不能支持假設?同時讓學生知道:當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相符時,不要急于推翻假設,還要考慮是不是由于實驗操作不當導致的,有沒有控制好無關變量。
經(jīng)過這幾年的探索,筆者深深地體會到,教學的過程性評價讓我們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過程,這與新課程“以生為本”的理念是相一致的。在實施過程性評價的過程中,筆者也產(chǎn)生了一些困惑,如“如何解決評價內(nèi)容的全面性與評價過程的可行性之間的矛盾”等,這將成為我們繼續(xù)探索的方向。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社,2003.
[2] 王海芳.教師怎樣進行學生評價[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
[3]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