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宗茹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語文課本中收錄了美國著名作家莫頓·亨特的一篇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他回顧了自己小時候一次和小伙伴去爬懸崖,結果因膽小被困山腰,最后在父親的幫助和指導下,一步一步走下懸崖的事。他在文章最后寫道“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我們在作文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就像莫頓被困山腰,試著“走一步,再走一步”,或許能事半功倍。
一、“走”得有目標,有方向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的目標是從山腰下來,回到山腳。語文教師在教學作文時也應做到“心中有丘壑,指導有方向”。當代著名的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在《語文教學論集》中提到“中學語文教學所要培養(yǎng)的是一個青年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般寫作能力,也就是內(nèi)容正確、文從字順、條理清楚、明細確切、能夠如實地表達自己有用的知識見聞,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p>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也對初中作文教學目標有了明確闡述。它既要求學生掌握駕馭寫作內(nèi)容的能力,也對學生駕馭寫作方法和語言文字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我們指明了作文教學的方向。教師應深入研究、理解和把握,大到學段目標,小到課堂目標,都要心中有數(shù)。能夠針對自己所帶的年級,結合教學課本,為自己的作文教學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做到有的放矢。
二、“走”要腳踏實地
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常常捉襟見肘,深覺自己的詞匯量和閱讀量不夠,寫作素材匱乏。其實他們并不缺少可以寫入作文的材料,而是缺少對生活事件的理性的思考與認識,缺少一種潛心思考生活的精神,這是受其閱歷和情感所限,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
教師應高度重視“寫前指導”和“寫后評講”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皩懬爸笇А笨梢詭椭鷮W生正確構思,有效選擇、合理組織材料,從而避免偏題、跑題等現(xiàn)象。“寫后評講”是對學生作文的及時肯定,教師應將此項工作做細做足。現(xiàn)在許多學校仍是大班額教學,教師在進行作文講評課的時候須要根據(jù)作文的主題,更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來進行重點講評。比如,以議論這種表達方式為訓練重點的作文,在批閱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具有這個意識,做好案頭記錄,搜索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優(yōu)秀作品和須改進的習作,批閱完畢后,對這些材料進行篩選、分類后加以歸納,列為幾點,在實際講評過程中就以議論為基礎,重點講評,切忌過多。在教學中,只要教師步步落到實處,學生作文水平就一定能有所提高。
三、“走”的步伐不能過大
教師在每堂作文課前,都應當注意量體裁衣,力求課堂內(nèi)容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每次訓練,都應確立重點。因此,每一次習作要切重訓練重點,把重點講得透徹,講得明白,并科學地設計練習題,強化思維,從而使學生領會要旨、掌握方法。
初中語文教材在編排上每個單元設有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去選擇貼近學生生活、觸動學生心靈的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單元后還有總結。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以“愛”為主題,選了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朱自清的《背影》等五篇文章,都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主,尤其表達了對弱者的關注。相信每個語文教師在講授這一單元時都會提到刻畫人物的方法,并且引導學生去留心身邊的事,身邊的人,在生活中為寫作積累素材。但在教學生刻畫人物形象時,一堂課上如將所有的人物描寫方法貫穿其中,只能是蜻蜓點水,犯了“貪多嚼不爛”的毛病。2015年我在阜陽觀摩“安徽省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課教學大賽”時,有幾位選手在教學中就注意從小處出發(fā),或一堂課只講一個外貌描寫,或一堂課只選擇心理活動的刻畫,運用不同形式將知識深深刻進學生的腦海。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也輕松。
四、“走”的步態(tài)要靈活,形式要多樣
一堂作文指導課,如果一種方式貫穿始終,學生就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有厭學情緒,如果課堂上講解、指導方法多種多樣,學生自然集中精神,興趣大增。如,一位教師在指導學生在作文中運用動作描寫展現(xiàn)人物形象時,首先選擇一段學生感興趣的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人物動作,然后請幾位不同水平的學生口頭描述,其他學生認真聆聽,想想與視頻是否有出入,是否有疏漏之處。教師再結合視頻講解動作描寫的要點。接下來教師又采用舉例、對比、糾錯、搶答等多種形式指出學生在進行動作描寫時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當堂練筆時又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整個過程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效果非常理想。
葉圣陶老先生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的晝夜不息?!边@句話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教師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動機。如,清明帶領學生祭掃烈士陵園,活動課上開展運動比賽,建立寫作興趣小組等。平時強調(diào)學生養(yǎng)成隨手記錄的習慣,利用日記、周記的形式,將生活的點滴記錄在冊。雖然有些內(nèi)容可能只是生活的簡單再現(xiàn),但天長日久,這些素材一定會綻放出美麗的作文之花。
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南屏中學(239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