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香玲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構筑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要構筑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要更好地實現(xiàn)從師本課堂向生本課堂的轉化,教師則要積極創(chuàng)建微型學習共同體,給組成微型共同體的學生布置任務,指導其如何完成任務,并給學生展示成果的舞臺。這樣能更好地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協(xié)同互助中完成學習任務。
一、任務開放,發(fā)展能力
在學生組成微型共同體后,教師要給學生安排一定的任務,但是要注意的是,這任務并非強制分配給學生,而是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進行自主選擇。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鼓勵學生挑選對自己有一定難度的任務。
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教師讓學生組成微型共同體,完成若干學習任務,每一項學習任務的難度和側重點都有所不同。如,有的任務要求學生廣泛地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閱讀一下其他描寫冬天景物的文章,然后嘗試總結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點,再分析一下《濟南的冬天》是否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有的任務則主要針對分析品讀文章中的詞句展開,如,讓學生找到文章中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看一下作者運用了多少修辭手法,每一種修辭手法的具體作用是什么。教師在安排任務后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啟發(fā)和鼓勵,讓學生嘗試挑戰(zhàn)自己感到困難的題目。同時讓學生自主分配彼此的任務,如,有的小組以分析文章的修辭手法為主要任務,學生每人主要負責一種修辭手法,有的負責擬人、有的負責比喻等。
當學生選擇了任務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揮各自自己的能力,嘗試分析這個任務須要完成的主要內容,給每一個微型共同體中的成員都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這樣每一個學生便都能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在學生相互補充、修整之后,任務能夠很好地被解決。這樣的協(xié)同學習是師生、生生之間多角度多層次的交流,能讓學生的思考更深入。
二、指導交流,提升效率
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所擁有的能力還不完善,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學生不懂得如何協(xié)同學習才能更加有效。若教師能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則能促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然而不少教師在指導學生協(xié)同學習時往往只是給一個籠統(tǒng)的任務,并未制定有操作性的學習步驟,這讓不少學生無所適從。
在教授《月跡》一文時,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微型共同體合作學習,學生選擇的任務是找到小伙伴們尋找月亮的路線,嘗試分析為何要尋找月亮。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展開了具體的指導,讓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文,嘗試劃出尋找月亮的路線,并思考文章的主旨。然后和自己的同桌進行小范圍的討論,主要討論一些自己在閱讀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不理解的內容等。如果發(fā)現(xiàn)兩人無法在商討中找到答案,則要找微型共同體的小伙伴一起進行分析。最后微型共同體的同伴要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嘗試將所有的答案總結在一起,去偽存真,達成一致。教師則組織所有的微型共同體一起討論,并主持交流互動討論會,讓每一個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若有不同的意見,則在互動討論中嘗試解決這些問題。
學者金燕在研究如何促使學生構成微型學習共同體時提出,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以下步驟完成任務,先獨自學習,再成對交流,最后和微型共同體成員之間進行交流互動,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補充。
三、搭設支架,物化展示
為了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微型共同體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展示在微型共同體學習中獲得的成果,讓學生有成就感,這能促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進一步的學習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用顯性的形式展示成果,如制作成黑板報,展示作業(yè)等。這能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松鼠》一文描繪了松鼠的形象,介紹了松鼠的習性,讀后讓學生充分了解了什么是松鼠。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組成微型共同體,以《松鼠》為例討論說明文的基本特點,并嘗試運用說明文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寫一下自己身邊的小動物。學生展開了積極學習,在微型共同體的討論中分析出說明文的特點,認為說明文必須要語言準確,必須從若干不同的角度介紹事物,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在班級里展開了《動物展示會》的小活動,讓學生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說明一種動物,并配上與之有關的圖畫,然后在班級里展出。最后大家一起討論出誰創(chuàng)作的作品最精彩,能最好地體現(xiàn)出說明文的特點。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都認為下次還要更積極地投入到微型共同體的學習中。
微型學習共同體也叫微共體,除了要讓學生參與進去外,家長和教師也要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一定的組建原則下自主地選擇伙伴,并和自己的伙伴一起協(xié)同完成學習任務。這種學習方式能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大化,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構筑微型共同體,展開協(xié)同學習,獲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三余初級中學(22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