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珍獻 黃書彬 靳珍珍 張?zhí)锶?姚金濤 丁曉宇
(天津商業(yè)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天津 300134)
物體的線膨脹系數(shù)是材料熱學性能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是材料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很多精密加工和高精度的材料測試中,樣品受熱后產生的線膨脹量需要精確的測定.由于線膨脹量很小,所以很難直觀地測量出來.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望遠鏡直讀法、電子膨脹儀和光學測量法[1~6].由于前兩種方法所采用的儀器價格較高,測量誤差較大,所以在高精度的測量中不適合使用.本論文基于光學測量法,采用的是馬赫-曾德爾干涉儀的光路圖[7].將受熱被測物體與光路圖中一個平面鏡固定接觸,當被測物體受熱后,產生的線膨脹量帶動平面鏡移動,從而改變兩束光的光程差,引起干涉條紋的變化.通過觀察條紋的變化,可以得出光程差的變化量.根據(jù)光程差和線膨脹量的關系,進而實現(xiàn)物體線膨脹系數(shù)的測量.
本論文是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內容,用到的理論知識是光學中干涉的部分.通過對線膨脹系數(shù)測量的分析,將難以測量的線膨脹量轉換為對應的光程差變化的測量,體現(xiàn)了學生對干涉原理及應用這一部分內容掌握的程度,同時提高了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測量的能力.論文對馬赫-曾德爾干涉光路進行了重新的調整,進行了原理的分析,實驗驗證結果證明該方法可以實現(xiàn)物體線膨脹系數(shù)的測量.
如圖1所示,M1和M2為一對平行放置的平面反射鏡,平面鏡M1與受熱物體固定接觸.BS1和BS2為一對平行放置分束鏡,且與兩個平面鏡平行,與入射光束成45°夾角放置.光源選取氦氖激光器,波長為632.8 nm,出射的光束經(jīng)過擴束鏡和空間濾波器后照射到準直透鏡上,然后照射到分束鏡BS1上.一束光經(jīng)過分束鏡BS1反射后照射到反射鏡M2上.另一束光透過分束鏡BS1照射到反射鏡M1上.兩束光經(jīng)過M1和M2反射后通過BS2后照射到觀察屏上,形成相干的同心圓環(huán).當物體受熱后產生線膨脹量,帶動平面鏡M1移動,兩束反射光光程差發(fā)生變化,從而引起干涉條紋的變化.
圖1 實驗光路圖
圖2為實驗光路中的光程差分析,M1′為物體受熱后產生的線膨脹量帶動平面鏡M1移動位移d后的位置,兩束光1和2的光程差為[8,9]
δ=2dsinθ
(1)
圖2 光程差分析
相比于邁克爾孫干涉測量垂直照射時的光程差δ=2d要?。畬猭級明條紋時:δ=kλ,當光程差發(fā)生變化時,該方法對應引起的干涉條紋變化要少[10],通過觀察屏更易于觀察條紋的變化情況.由式(1)可得
δ=2dsinθ=kλ
(2)
當平面鏡M1移動距離Δd后,觀察出條紋變化數(shù)Δn,就能得出平面鏡移動的距離
(3)
當物體溫度變化dt時,物體的線膨脹量變化為dL,線膨脹系數(shù)可表示為
(4)
其中L為常溫下物體的長度.然而在實際的測量中,通常采用測量一定溫度間隔Δt內物體的平均線膨脹量ΔL,用平均線膨脹系數(shù)來表示,即為
(5)
在改進的光路中,平面鏡M1與被測物體緊密接觸,物體受熱后產生的線膨脹量與平面鏡移動的距離關系為
ΔL=Δd
由式(3)得到
(6)
將式(6)代入式(5)就可以得出物體的平均線膨脹系數(shù).
按照光路圖1組裝光路并進行實驗驗證.被測件為銅棒,在室溫下測得銅棒的長度為:L=400 mm,將其放置在恒溫爐中.恒溫爐采用HAD-FD-LEA-B線膨脹系數(shù)測試實驗儀中的恒溫爐,溫度可調范圍為:室溫~80 ℃.將平面鏡M1固定在銅棒的伸縮端.入射光以45°的夾角照射到兩平面鏡上.將銅棒加熱到30 ℃,然后每隔5 ℃記下條紋縮進的條紋數(shù),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測量熱膨脹系數(shù)結果
通過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可知,銅棒在20~1 00 ℃的線膨脹系數(shù)理論值為:16.7~17.1 (×10-6℃-1),實驗結果與理論值相符,說明該方法可以實現(xiàn)物體線膨脹系數(shù)的測量.
本論文基于光學干涉測量技術,將被測物體受熱產生的線膨脹量與平面鏡移動的距離相結合,從而實現(xiàn)物體線膨脹系數(shù)的測量.實驗結果證明該方法可以實現(xiàn)測量.相比于用邁克爾孫干涉法測量線膨脹系數(shù),該方法在相同變化溫度下,條紋變化數(shù)少,更易于觀察條紋的變化.該方法溫度測量范圍在室溫到80 ℃,對于高溫下物體的線膨脹系數(shù)不能進行測量,這也是后面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