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娜,Wei Wen,王金芳,3,石慶麗,4,李越秀,陳紅燕,Perminder Sachdev,王擁軍,張玉梅
白質高信號(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是T2加權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及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xiàn)LAIR)的異常高信號[1]。WMH在人群中發(fā)生率極高,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為認知障礙,且是卒中和癡呆的重要危險因素[2]。大量研究表明WMH在“正常人”中高發(fā),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fā)病率逐漸增高。2010年一項薈萃分析及系統(tǒng)評價指出64歲左右的人群WMH的發(fā)生率為11%~21%,而82歲人群中發(fā)生率則高達94%[2]。有研究隨訪了547位65~80歲認知功能正常的社區(qū)居民,7年后有143位居民進展為癡呆,129位居民發(fā)生輕度認知障礙,測量這些居民基線T2WI白質體積,校正潛在的混雜因素(年齡、性別、載脂蛋白E4基因型、抑郁癥狀、血管病理、高血壓、受教育程度、病前智力和大腦總體積)后,白質體積嚴重受損的居民發(fā)生癡呆及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大大增高(風險比1.69,95%可信區(qū)間1.10~2.58,P=0.02)[3]。此外,大多研究均應用視覺量表對WMH進行了半定量的分級、分型[4-6],而病理學研究表明WMH的發(fā)生是逐漸進展、連續(xù)變化的,在發(fā)病初期,一些很小的病灶無法被肉眼識別。因此,開發(fā)WMH的定量技術并應用到WMH所致的認知障礙的研究中,將為揭示W(wǎng)MH與認知障礙的關系提供新依據(jù)。本課題組對研究對象進行了認知功能評價,并對其進行了磁共振掃描,使用澳大利亞南新威爾士大學的Wei Wen等[7-8]于2009年開發(fā)的一種基于FLAIR序列進行定量測量的軟件,分別計算了全腦、側腦室旁及深部皮層下表現(xiàn)為WMH的白質(即受損白質)的體積,并與認知功能評分進行了偏相關分析。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并經(jīng)北京天壇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于2011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在北京天壇醫(yī)院招募進行健康體檢的50~85歲社區(qū)居民。
1.1.1 入組標準 ①年齡50~85歲;②無卒中、頭部外傷、腦炎、癲癇、帕金森病、阿爾茲海默癥、額顳葉癡呆、亨廷頓病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史,無引起認知障礙的全身系統(tǒng)性疾??;③無影響神經(jīng)心理檢查的疾病,包括聽力、視力嚴重障礙,失語、優(yōu)勢側偏癱等;④無先天精神發(fā)育遲緩或焦慮抑郁癥等精神疾病史(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7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7分,排除焦慮抑郁及特定原因引起的認知障礙);⑤未服用影響認知功能的藥物;⑥體內無金屬物品,能夠配合完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檢查;⑦可以配合完成認知功能評價[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爾認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⑧簽署知情同意書。
1.1.2 排除標準 ①頭顱MRI提示除WMH以外的小血管病,如靜息性梗死或腔隙灶、微出血等;②頭顱MRI明確提示皮層或海馬萎縮;③Hachiski缺血量表提示認知障礙可能為變性疾病所致;④有酒精或藥物依賴;⑤有意識障礙、失語等其他影響認知評測的疾病;⑥嚴重心臟、肺、肝臟、腎臟功能障礙,重度內分泌、感染性、中毒性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等或嚴重胃腸道疾病、腫瘤等影響認知功能評價及無法完成MRI。
1.1.3 脫落標準 磁共振掃描過程中未完成全部序列、參數(shù)不一致或頭動>3 mm,影響圖像效果。
共163例社區(qū)居民參與最初的認知功能評價,78例未采集FLAIR序列,在剩余的85例中,3例重復參與了課題,8例未完成MMSE和MoCA測評,2例僅完成了MMSE而未進行MoCA測評,3例MoCA分項得分缺失,4例基本人口學信息缺失,2例基本信息有誤(如1例顯示年齡為1歲),共剩余63例最終納入統(tǒng)計分析。
1.2 數(shù)據(jù)采集和管理
1.2.1 基本資料 試驗前,對全部研究對象介紹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了解研究對象腦白質高信號情況,采集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職業(yè)等,了解既往病史以及吸煙、飲酒史。
1.2.2 認知功能評價 在安靜、無外界干擾的房間由專業(yè)為認知障礙方向并經(jīng)過全國言語障礙、吞咽困難、認知障礙培訓班培訓,經(jīng)結業(yè)考試合格的神經(jīng)病學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對研究對象行MMSE、MoCA測評。
1.2.3 影像學數(shù)據(jù)采集 對全部研究對象在入組1周內進行影像學檢查。采用德國Siemens公司Magnetom Trio Tim 3.0T MR掃描儀對研究對象進行頭部掃描。研究對象頭部用套墊固定,保持整個掃描期間盡量不動。掃描前,將燈光調暗并告知被試者保持清醒、閉目、全身放松狀態(tài)。掃描時將研究對象雙耳內加耳塞,盡量減少機器噪聲的影響。每次掃描開始前測量研究對象呼吸、脈搏是否平穩(wěn),然后進行定位像及常規(guī)序列掃描,保證采集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所有研究對象均由一位影像科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頭顱核磁數(shù)據(jù)采集。
全部研究對象進行T1WI、T2WI、FLAIR掃描。掃描參數(shù)分別為:①T1WI:TR2000 ms,TE 9.8 ms,層厚5 mm,層數(shù)24,層間距1 mm,矩陣256×256,視野(FOV)220 mm×220 mm,掃描時間1分30秒;②T2WI:TR4500 ms,TE84 ms,層厚5 mm,層間距1 mm,矩陣256×256,視野(FOV)220 mm×220 mm,掃描時間1分18秒;③FLAIR:TR8000 ms,TE94 ms,層厚5 mm,層間距1 mm,矩陣256×256,視野(FOV)220 mm×220 mm,掃描時間1分54秒。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1.3.1 影像學數(shù)據(jù)后處理 本研究使用K-近鄰(KNN,一種有監(jiān)督的機器學習算法)算法,并使用基于集群的WMH分割工具箱對MRI數(shù)據(jù)進行了處理。①預處理:首先將FLAIR和T1WI數(shù)據(jù)配準到標準空間。②在這個標準空間中,根據(jù)解剖學知識計算某一白質區(qū)域(由根據(jù)模板劃分的一簇體素組成,如側腦室旁、深部皮層下)距離腦室邊界的距離,然后結合信號強度特征計算其屬于特定組織類型(白質、灰質和腦脊液)的概率。WMH需要滿足T1WI呈低信號,F(xiàn)LAIR呈高信號。③計算該白質區(qū)域的信號強度,并將其與某種組織類型(白質、灰質和腦脊液)的平均強度進行比較,得到該白質區(qū)域的信號強度特征。④然后本研究使用K-NN算法結合解剖位置、體素簇的大小以及MRI信號強度特征以確定該體素簇是否屬于WMH(此前,該方法經(jīng)過如下驗證:在10位研究對象中,找一個新的體素簇,查詢觀察提取以上特征,應用分類模型計算其準確檢測出WMH的概率,找到最合適的信號強度閾值)。⑤定義信號強度閾值,完成WMH地圖的創(chuàng)建,然后分割成子區(qū)域,包括全腦WMH、腦室周圍WMH及深部皮層下WMH。⑥使用基于馬爾福隨機場(快速)工具自動分割所有被試的WMH集群并計算其體積大小。
1.3.2 一般數(shù)據(jù)及相關分析 ①用ACESS 2010建立數(shù)據(jù)庫,輸入所有研究對象信息,導出Excel,采用SPSS 17.0分析。②所有研究對象年齡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③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別計算年齡、性別及教育程度與MMSE、MoCA總分的相關性,再進行MMSE、MoCA總分與全腦、側腦室旁、深部皮層下受損腦白質體積之間的偏相關性分析。
2.1 基本信息的干擾 全部研究對象平均年齡(59.40±10.29)歲;男33例(52.38%),女30例(47.62%);大學本科及以上24例(38.10%),高中14例(22.22%),初中23例(36.50%),小學2例(3.18%);有高血壓史23例(36.51%),糖尿病史15例(23.81%),高脂血癥史10例(15.87%),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史3例(4.76%),心力衰竭史1例(1.59%),其他心臟病史1例(1.59%),頭暈或眩暈3例(4.76%),外傷史1例(1.59%),手術史5例(7.94%);從不吸煙47例(74.60%),以前吸煙,現(xiàn)在戒煙12例(19.05%),目前仍吸煙4例(6.35%);不飲酒44例(69.84%),適量飲酒(<2個標準飲酒量/日)15例(23.82%),中度飲酒(2~5個標準飲酒量/日)2例(3.17%),重度飲酒(≥5個標準飲酒量/日)2例(3.17%);運動(每次30 min以上):不運動17例(26.98%),每周1次4例(6.35%),每周2~3次1例(1.59%),每周4~5次25例(39.68%),每周5次以上16例(25.40%)。
結合既往研究報道[9-11],對研究對象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與腦白質損傷體積進行相關性分析(表1),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中只有年齡與側腦室旁白質損傷體積有相關性(R’=0.297,P=0.018),但根據(jù)文獻報道[9-11],這些因素均為可以影響認知功能的混雜因素,故在接下來進行的相關分析中,仍將其作為混雜因素進行了偏相關分析。
2.2 控制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后,腦白質損傷體積與認知功能評分之間的偏相關分析 控制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后,全腦白質體積與MMSE評分、MoCA評分有偏相關性(R’=-0.428,P=0.001)(R’=-0.539,P<0.001),尤其是側腦室旁白質體積(R’=-0.427,P=0.001)(R’=-0.559,P<0.001),與深部皮層下白質也存在偏相關性(R’=-0.365,P=0.004)(R’=-0.447,P<0.001)。
在對認知功能的評價中,MMSE及MoCA是臨床上最常用的簡便快捷地初測認知功能的神經(jīng)心理量表[12],尤其是MoCA對于認知功能障礙的檢出敏感性較高,且?guī)缀鹾w了認知功能的各個領域,可以探測到非常輕微的認知功能損害[13]。本研究采用了這兩個量表對“正常人”進行了認知功能測評,并采用定量方式評價WMH的病變程度,著眼于不同部位(側腦室旁及深部皮層下)白質損傷體積與認知功能損害之間相關性的評價。本研究顯示控制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后,全腦、側腦室旁及深部皮層下白質損傷體積與認知功能評分MMSE及MoCA有偏相關性且均為負相關,說明隨著白質損傷的加重,認知功能障礙也有加重趨勢;并且,側腦室旁白質損傷體積與深部白質相比,與認知功能之間相關性更大(相關系數(shù)更大)。
WMH的進展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通過體積測定可以連續(xù)地觀察到這種進展,相對于視覺量表的等級評分法只能按輕中重分段研究,體積測定法是評價WMH病變程度更加優(yōu)良的方法。已有眾多研究在探索WMH的定量檢測,但此技術尚不成熟[7,14]。Mohammad Arfan Ikram等[15]根據(jù)信號強度的不同分別從T2WI序列提取了全腦、灰質、正常白質、WMH并分別計算了它們的體積大小,對心腦血管危險因素進行校正,結果顯示灰質體積的大小主要與記憶功能相關,而白質體積的大小主要與信息加工速度、執(zhí)行功能相關。老年人的白質疏松與殘疾研究(Leukoaraiosis and Disability in the Elderly study,LADIES)指出WMH區(qū)域的表觀彌散系數(shù)值顯著增高[16]。本研究利用軟件定量測量了白質體積的損傷,并將其與認知功能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測算方法準確有效,可為將來WMH體積測定方法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鑒。
表1 研究對象基本信息中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與腦白質高信號體積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仍有不完善之處,如采用的樣本量較小,所采用的認知測評方法較簡單。未來的研究通過擴大病例數(shù),詳細測評不同的認知領域,并進行縱向隨訪,對WMH所致的認知功能損傷特點及機制將提供更有說服力的信息。
【點睛】腦白質高信號的進展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本研究對白質損傷的體積進行定量,并將其與認知功能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認知功能評分隨白質損傷體積的增大而下降,其中側腦室旁白質損傷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較皮層下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