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 羅先倩 張春陽
摘 要:隨著滿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深入,培養(yǎng)滿語文化專業(yè)高層后備人才(碩士生、博士生),加強滿語基礎研究與開展?jié)M文化重大課題研究,已成為的當今的熱門話題,滿語的基礎教學更是在全國少數民族的大中小院校相繼開展。滿語作為一種已經退出現代生活的少數民族語言,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很大的難度,本課題從語言比較的角度出發(fā),從日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fā),挖掘日滿雙語的關聯,以期望對滿語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日滿雙語;比較;滿語教學
滿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然而,隨著時代的前進、歷史的變遷,滿族的很多民族文化卻已到了逐漸消亡的邊緣,特別是滿語文化已經瀕臨失傳的境地。在清代268年歷史中,匯集了浩如煙海的滿文檔案史料。全國現存國寶級滿文檔案史料約二百多萬件(冊),另外,在俄、日、德、英、美、法等國博物館、圖書館也藏有一定數量的滿文文獻史料,其內容涉及政治、歷史、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宗教、民俗、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豐厚的滿族語言文化遺產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珍寶,滿族語言文化搶救調查與研究已成為國際學術熱點。
滿語作為一種少數民族語言,基本上已經退出了現代人的生活,無論是教材,還是影音資料都很難與漢語學習資源,甚至外語(包括小語種)資源相媲美。在這種缺乏語言環(huán)境與學習資料的情況下,想要學好一門語言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筆者在近半年的滿語學習過程中發(fā)現,作為有一定日語基礎的學員,在學習滿語時可以借鑒同語系下的日語語言知識,無論是對滿語授課的理解還是滿語記憶掌握,都比其他非日語學習者有一定的優(yōu)勢。本研究將以《滿語百句》為例,從日滿雙語比較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研究成果不僅適用于日語專業(yè)的滿語學習者,更有利于滿語教師對懂日語的滿語學院進行雙語比較教學。此外,對于研究同語系下的日滿雙語比較研究,以及日滿民族淵源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
一、發(fā)音
日語的發(fā)音中同一個假名會有兩種不同的發(fā)音,這一類假名主要集中在日語五十音圖的濁音「が」行假名中,即「が」(ga)、「ぎ」(gi)、「ぐ」(gu)、「げ」(ge)、「ご」(go)。另一種發(fā)音就是這幾個假名的鼻濁化后的發(fā)音,即「が」(gna)、「ぎ」(gni)、「ぐ」(gnu)、「げ」(gne)、「ご」(gno)。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發(fā)音都是正確的,都屬于標準日本語發(fā)音。在滿語中就有類似的鼻濁音,比如atanggi這個單詞,意思是“什么時候”,“ggi”這部分發(fā)音既不是“gi”也不是“ni”,而是“ne+i”。
此外,滿語中的字母“r”同英語和漢語拼音發(fā)音都不一樣,但是卻與日文的發(fā)音一致,比如,qimari(明天),同日文假名「リ」(ri)發(fā)音相同,發(fā)音為“l(fā)”。
在日語學習者學習日語語音部分時,都會接觸“促音”,即在日語中用來表示停頓的符號,寫法為っ、片假名ッ。促音「っ」是「つ」的縮小版本,但2個假名的關系只是外型相似,在發(fā)音上是完全沒有關系的。促音「っ」本身沒有發(fā)音,但當生字中含有促音時,促音卻會占一拍,例如「さき(先)」是有2個音節(jié)共2拍,輸入了促音后變成「さっき(剛才)」,音節(jié)不變同樣是2節(jié),但就會變成3拍。促音對于初學者有一定的難度,甚至很多日語學習者學習很多年也不能很好掌握這個發(fā)音。滿語中野存在促音,而且其發(fā)音規(guī)則與日語相同。比如,“uttu”這個單詞它的促音就發(fā)生在雙寫“t”這里,為“u(空一拍)tu”。
二、疑問助詞
滿語中的疑問助詞“o”同日語中的疑問助詞“か”是一樣的,都位于句尾表示疑問。比如:jimbi(來る)→ jimbio?(來るか?)意思是“來嗎?”
三、格助詞
日滿雙語中都存在表示位置關系的格助詞,但是有的滿語的格助詞意義要多于日語,比如滿語的格助詞“de”,其對應的日語格助詞為「で」、「に」、「へ」,其意思分別為:“表示動作發(fā)生的場所”,“表示存在的場所”,“表示移動的方向”。比如:bi boo de huda jembi.( 私は家でご飯を食べる。) 意思是“我在家吃飯?!?boo de juqutun be.( 家にテレビがあります。)意思是“家里有電視?!眀oo de bederembi(家へ帰る )意思是“回家”。
賓格助詞,滿語的“be”與日語的「を」用法是一樣的。比如:mini gebu be batu sembi.(私の名前はbatu と言います)日語中通常用「は」來代替賓格助詞「を」,起到提示賓語作用。但是,有時候滿語的賓格助詞可以省略,但是日語卻不可以,這一點要特別注意,比如“做工作”這個動賓短語,滿語表達為:weilen (be)weilenmbi,對應日語為「仕事をする」,賓格助詞“be”滿語中可以省略,但是日語的賓格助詞「を」一定不能省略。再如,“讀書”這個動賓短語,滿語為“bithe (be)hulambi”日語為「本を読む」。
四、詞性變化
形容詞變副詞。日語中形容詞變副詞的規(guī)則是在形容詞的詞尾接「に」,比如「綺麗」+「に」→「綺麗に」。滿語也同樣有這樣的變化規(guī)則,一般在形容詞后面接“i”變成副詞。如,“erdeken”+“i”→“erdeken i”(早些的;早點的)。
五、句型
基本判斷句:“A是B?!睗M語為“A oqi B inu?!比照Z與其句型結構基本相同為「AはBです?!贡热?,“他是我的父親?!边@句話滿語表達為“i oqi mini ama inu.”日語對應表達是「彼は私の父です?!?jié)M語的“oqi”與日語中的 「は」同為提示助詞,滿語的“inu”與日語的「です」 相同,做謂語“是”的意思。再如,“這是書?!睗M語為“ere oqi bithe inu.”日語表達為「これは本です?!?/p>
判斷句的否定形式滿語同日語一致,也是在句尾進行變化,即滿語將“inu”變成“waka”。日語將「です」變成「ではありません」。意思為“A不是B。”例如,以上兩個句子滿日雙語對應的否定形式為“i oqi mini ama waka.”「彼は私の父ではありません。」意思為,“他不是我的父親。”“ere oqi bithe waka.”日語表達為「これは本ではありません?!挂馑紴椤斑@不是書?!?/p>
在日滿雙語教學中,語用比較教學法不僅更夠充分地幫助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語言,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還可以避免語用過程中的失誤,提高兩種語言的相互交換能力。如何進一步從對比語言學、語言文化學、歷史語言學等多方面進一步完善教學中的語用比較,以及如何通過語用比較進一步研究中國滿族與日本大和族的文化淵源將作為今后的課題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
參考文獻:
[1]許余龍.對比語言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3).
[2]Yule,George,The Study of Langua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何兆熊.語用、意義和語境[J],外國語,1987(5).
[4]鐘啟泉.雙語教學之我見[J],教育研究,2000(11)
[5]強海燕,趙琳.中外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研究[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劉文靜(1983—),女,滿族,河北承德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日語筆譯、日本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承德市社會發(fā)展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82100一般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