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福平
摘 要:由于小學語文教學和初中語文教學在教材選取和教學方法上都存在著差異,為避免教學的脫節(jié),教師就要做好教學的銜接工作。本文從中小學語文教學差異與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探究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小學銜接;學習方法
一、中小學語文教學差異
(一)學生差異
小學六年級學生同七年級相比,學生年齡雖相近,但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理解能力還有心理特點都還處于兒童階段,這些學生在心理上更愿意占據領導地位,喜歡同低年級學生一塊玩,希望得到老師贊揚認可。但是初中一年級學生的心理要更成熟,且他們在同老師及同學相處過程中自我意識明顯增多,還出現了一些叛逆情緒,他們之中,心理發(fā)育越成熟,課堂上表現越顯安靜,這些學生對課外活動不積極,愛憎情緒分明,對同學有自己判斷審視,同學間出現了屬于自己的明顯小集體。
(二)教材差異
小學教材在編寫目的上側重的是字詞句學習,比較簡單,對社會的理解也比較淺顯,沒有復雜東西,這些東西,學生理解容易。但是初中后,教材在內容上更偏重學生理解鑒賞能力,偏重學生領悟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而小學教材在課文選擇上多偏重故事性,情節(jié)生動有趣,孩子學習興趣大,但初中語文課文偏重敘事性,偏重理論性,課文枯燥,學生學習興趣小。
(三)教法差異
小學生愛鬧好動,講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課堂氛圍進行引導控制,以情感人,讓學生逐漸融入到課堂氛圍,小學時學生學習科目少,這些知識教師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掌握好。但初中之后,課程增多,語文教材中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也增多,記憶難度大,老師講課速度快,要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知識存在一定困難。初中課下作業(yè)多,但在時間限制下,教師對作業(yè)批改不詳細,不能及時發(fā)現學生學習上薄弱點,不能因人施教,教學效果難以體現。
(四)評價差異
就閱讀及作文來說,小學中作文的要求為:(1)字數達到400字;(2)結構完整;(3)敘事清楚。中學作文要求比小學有提高:(1)字數達到600;(2)結構完整,構思巧妙,敘事清楚,語言優(yōu)美,熟練應用各種表現手法及表達方式。小學閱讀要求為:對事件敘述清楚,表達出個人好惡;中學閱讀不僅要求學生有自己判斷,同時還要能夠分析原因,能夠對文章中句子進行品味,能領悟出文章啟發(fā)。
二、做好中小學語文的銜接策略
(一)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銜接
小學語文多是以提高學生識字、朗讀等基礎能力為主的課程。初中生與小學生相比,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有延續(xù)也有分化,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著力實現中小學生在學習興趣上的銜接。例如:初一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在故事中學習語文知識,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時,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紫藤蘿花的特點,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喚醒學生兒時的記憶,啟發(fā)他們以深入的“眼光”看待紫藤蘿、認識紫藤蘿,引導他們用心領悟藤蘿花的生命力,以及分析紫藤蘿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啟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情趣與想象能力,從而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銜接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開始訓練學生寫字和完成作業(yè)的好習慣,因此,在初中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知識難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計劃地強化學生的學習習慣,做好學習語文習慣的銜接工作。初中語文字、詞的增多,文言文難度的增加,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困惑,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銜接
初中教師要延續(xù)小學老師常用的情景教學模式,根據初中新生在語文學習上的掌握程度,實行分層次地教學,選擇一些活潑有趣、學生樂于接受的語言材料,靈活調整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習進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課堂交流互動。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情景表演,模擬皇帝穿著新裝游街的情景,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增添教學氛圍。教師還可以在學生表演過程中進行鼓勵,緩解他們在課堂上的緊張情緒,讓他們慢慢融入到初中課堂的教學氛圍中來,以行之有效的教學銜接策略,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四)要注重學習方法的銜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預習、聽課、復習等方面進行調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更好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讓學生在跟讀、齊讀、分角色朗讀中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文中描寫濟南冬天的景物有哪些?2.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作手法?3.作者是怎樣使情景交融的?通過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學習課文內容,培養(yǎng)他們在閱讀中有意識思考的習慣。
(五)要注重教學評價的銜接
評價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語言評價對學生有著判斷、引導、鼓勵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用鼓勵性的評價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探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月亮上的足跡》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快速閱讀中,歸納和總結文章內容,引導學生大膽發(fā)言。
總之,在初中教學中,教師要做好中小學教學的銜接工作,根據學生的習慣和學習興趣,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指導,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和教學評價的過渡與銜接,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