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釵玉
摘 要 選材,是直接影響作文質量的關鍵因素。要想寫出好文章,首先要掌握一手鮮活的材料。因為鮮活的材料能讓人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也容易激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
關鍵詞 中學語文;作文選材;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237-01
很多同學怕寫作文,一到寫作文的時候就犯難,感覺就像“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絞盡腦汁,半天也憋不出幾句話來。其原因何在?主要是缺少一手好材料。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睕]有好材料,想要寫出好文章是十分困難的。選材,是直接影響作文質量的關鍵因素。要想寫出好文章,首先要掌握一手鮮活的材料。因為鮮活的材料能讓人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也容易激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材料“鮮活”呢?
一、要留心生活,避生就熟
葉圣陶先生說過:“文章必須從真實生活里產生出來。把真實生活里所不曾經驗過的事勉強拉到筆底下來,那是必然失敗的勾當。人固然不必為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擔負起人的責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每個人生活環(huán)境不同,經歷不同,感悟自然也不同。寫作時,選擇自己熟悉的、有切身感受的材料來寫,就容易寫得具體,有真情實感。如果平時不留心生活,對周圍的一切熟視無睹,就喪失了體驗、感悟生活的機會,寫作時就不容易找到好題材,寫起來也會感覺無所適從。有的同學以為自己的生活平凡得很,沒有值得寫的材料,要寫就寫大事件,這樣,可能又因為對事件不夠熟悉而無法駕馭,導致最終寫不好。如果能從身邊小事入手,則更容易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反而會寫得更精彩。我們的語文課本中就有不少這樣的成功范例。
比如莫懷戚的《散步》,取材于祖孫三代在散步中產生分歧這樣稀松平常的小事,引發(fā)我們對“責任”與“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的思索;再看小思的《蟬》,也是取材于日常生活,作者從我們熟悉的蟬鳴寫起,引起對生命的意義的探索……
生活處處皆風景,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顆熱愛思考的心,去留意別人熟視無睹的現(xiàn)象,用心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把生活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切地抒寫出來。這樣,即便是普通的材料也可能成就佳作美文。
所以,寫作文的時候我們不要舍近求遠,而應多留心生活,避生就熟,選擇貼近生活的材料來寫。
二、要捕捉典型,展現(xiàn)細節(jié)
留心觀察細微之處,用心捕捉生活細節(jié),用文字充分地展現(xiàn),將小事寫細致具體,也能起到動人心弦的效果。如寫人時,我們可以把人物還原到特定的背景中,用心捕捉他身上的感人之處,細心體會他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捕捉人物身上某個典型的特點,把它放大,用“特寫鏡頭”去表現(xiàn),通過生動細致的描繪,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讓文章呈現(xiàn)出自己的“亮點”與“個性”來。
朱自清先生也是這么做的。他在《背影》中為我們刻畫了父親“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的肥胖“背影”,給讀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激起無數(shù)讀者的情感共鳴!作為一篇經典之作,《背影》之所以感人肺腑,并不是因為文章取材于父親的偉大壯舉,而僅僅是因為捕捉了父親在特定背景下為兒子買橘的典型細節(jié)——“背影”,并進行恰到好處的刻畫才如此動人的。像“背影”這樣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細節(jié),在融入作者的真情實感之后,竟可以產生如此巨大的感染力!如果我們在作文中也能抓住人物的關鍵細節(jié),用生動細膩的筆觸加以描繪展現(xiàn),不是也能打動讀者的心嗎?
三、要靈活變通,推陳出新
寫作文時,我們還要注意材料的新穎性。好文章通常要不落俗套,出其不意,能給人以“新鮮感”,而非“千篇一律”,“老調重彈”。
如何才能讓讀者對我們的文章產生“新鮮感”呢?關鍵是要避開選材的“誤區(qū)”。比如:很多學生一提起父母,就是皺紋與白發(fā),下雨天給孩子送傘,冒雨送孩子上醫(yī)院之類;一提起老師,就是帶病給學生上課,加班補課改作業(yè)之類……這些老掉牙的內容,老師已經見多了,早就失去“新鮮感”了,當然不喜歡。那是不是一定要用新穎的材料才能使文章有“新鮮感”呢?不是的。材料的新穎與否,不一定在于新舊,而是要看作者是否善于巧妙轉換或變通。如果善于轉換變通,善于從大家熟知的材料中翻出新意,挖出更新、更深的意蘊內涵,點“石”成“金”,也可以收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的。
那么,怎樣才能避免材料“落入俗套”呢?我們不妨這樣思考:如何才能從常見的材料中挖掘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和認識,以全新的角度抒寫自己的生活體驗?比如上面說到的“送傘”情節(jié),可以寫“我”的視角,也可以寫“老師”或“同學”的視角;可以寫送到了,也可寫沒送到。換個角度去思考,就可以避免與他人“撞衫”了。
摒棄傳統(tǒng)思維,用全新的視角審視主題內涵,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關于“愛”的主題作文,大部分同學寫的都是生活層面的愛,如果你能深入挖掘到精神層面、傳統(tǒng)美德層面的愛,是不是就技高一籌了呢?
四、要注重積累,靈活運用
當然,想要讓我們的作文“決勝千里之外”,也不能忽略平時的積累。在多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讀了那么多的經典文章,寫了那么多日記、周記與作文,如能積累起來并加以靈活運用,一定也能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生活處處有語文。希望每位同學都能留心生活,感受生活,勤于思考,勤于積累,用“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用善感的心靈去體悟生活,努力做到多讀、多背、多看、多思、多記,隨時隨地把珍貴的材料保存起來。這樣,我們非但不必為“無米之炊”所困擾,而且還能做出豐盛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