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
摘 要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闡述了圖式及圖式理論的來源及概念;然后提出了圖式的類型和功能;最后介紹了圖式理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 圖式;圖式理論;英語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048-02
一、引言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學習英語的重要任務之一(王篤勤,2002)。閱讀教學在我國中學英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原來的中學英語教學大綱還是目前使用的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都指出要“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辈浑y發(fā)現(xiàn),國內各類英語試卷尤其是高考試卷中閱讀理解占相當大的比重。所以閱讀能力的高低是檢驗中學生英語水平及英語學習成敗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由于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以傳授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為主,忽視學生閱讀能力尤其是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結果造成學生閱讀效率低下,考試中閱讀題失分較多的現(xiàn)象。本文擬對圖式理論作以闡述,并將其應用于中學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
二、圖式理論
(一)圖式理論的起源和概念
圖式(schema)的概念最早見于哲學家康德的著作《純推理判斷》,他提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們已有的知識建立關系,才會變得有意義?!盬iddowson認為圖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儲于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傊?,圖式就是儲存于人記憶中的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知識網(wǎng)絡(程曉堂 鄭敏,2002)。簡單地說,圖式是人腦中先存的知識或背景知識 (Robert E.S.,2004)。1932年英國著名心理學家Barlett F.C.正式提出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并將其應用到心理學研究之中。后來一些語言學家把圖式與閱讀心理聯(lián)系起來,他們發(fā)現(xiàn)讀者的已有知識在閱讀過程中起到了重要應用,讀者擁有的與篇章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或先存知識即圖式越豐富,他們的閱讀能力越強。這種已有知識在閱讀理解中的作用的學說被定以為圖式理論。它對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及學習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圖式的類型及功能
從閱讀的角度來看,圖式可分為三種類型: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
(1)語言圖式主要是指與閱讀材料相關的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詞匯、句法、語法等方面的知識。語言圖式是閱讀理解的前提。如果學生缺乏相關的語言基礎知識,即使背景知識很豐富也很難理解閱讀文章。所以教師應重視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具備閱讀的語言圖式。
(2)形式圖式是指有關文章體裁的知識。不同體裁的文章如議論文、說明文、廣告等具有各自不同的風格特征,會使用不同的詞匯、句法形式及至篇章的組織形式。如果學生熟悉閱讀文章的文體風格特征,記憶中具有相關的形式圖式,他們就會順利地完成閱讀;反之,則難以完成。要想進行有效的閱讀,首先要具備篇章結構知識。不具備篇章結構知識的學生很難講究閱讀的效率(胡春洞,1998)。所以說形式圖式對閱讀理解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應向學生傳授一定的有關文章體裁及其風格特征的知識,完善學生的形式圖式。
(3)內容圖式是有關文章內容的背景知識。文章的內容可以涉及到多種主題,如科技、文化、教育、法律、歷史、地理、醫(yī)學等,這些都屬于內容圖式。研究表明,廣泛的背景知識有利于對文章的理解。
三、圖式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tǒng)的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Down—up model)強調語匯教學,要求學生逐詞、逐句、逐行進行解碼,從而達到對整個段落、整篇文章的理解。但從閱讀教學的實際來看這種閱讀模式容易造成學生逐詞逐句的閱讀習慣,忽略對文章的總體把握,從而降低了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效率。Goodman(1967)認為這一模型忽略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知識所起的作用,根據(jù)圖式理論他提出了一個相反的閱讀模型,即自上而下模型(Top—down model)。根據(jù)這一模型,讀者不是被動的接受、領會文字信息,而是在對語言層次的詞語、句子進行解碼的同時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根據(jù)文章的提供的線索,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即圖式進行預測;利用上下文內容來證實或修訂最初的預測,并同時為下步的預測做好準備。整個閱讀過程就是在猜測、驗證、修改、繼續(xù)推測這樣循環(huán)中進行的??梢钥闯?,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型旨在激活學生記憶中已有圖式,激發(fā)閱讀動機,促使他們積極思維,以達到培養(yǎng)他們閱讀理解的能力。既然圖式在閱讀理解中起到重要作用,那么中學英語教師就應重視圖式理論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當中的應用,既要重視建構和豐富學生的圖式,又要通過各種手段,激活已有圖式,以達到啟發(fā)思維,提高閱讀效率的目的。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文章的題目、插圖、圖表等線索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激活相關圖式,促使他們積極預測。教師這時要巧妙地激活或提供一些相關的語言知識,這樣可以彌補因學生詞匯、語法的不足而造成的理解困難。如The Olympic Games一文的主題是學生較為感興趣又熟悉的題材,教師教學時可讓學生觀看奧運五環(huán)(Olympic rings)的彩圖,并提出以下問題:What does the picture show? What does each ring stand for?
這樣學生可能已猜到本課的主題與Olympic Games有關。接著教師可問學生另一個問題:What will happen in Beijing in the year 2008?這時學生就可以自然地猜到文章的主題The Olympic Games.然后教師接著問以下問題。
對于這些問題的討論和回答,必然會激活學生記憶中已有的有關圖式,使他們的思維活躍,從而為下一步閱讀文章做好準備。教師還可以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和豐富他們的圖式以利于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閱讀文章The Sounds of the world時,由于學生對文章中提到的音樂種類比較陌生,頭腦中缺乏相應模式,這勢必會降低他們的閱讀興趣并影響到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如果教師能在課堂開始向學生播放一些相關音樂片段,讓他們在欣賞優(yōu)美音樂的同時說出或由教師列出音樂名稱,如Classical music,pop music,folk music,rock and roll,hip-lop and rap,latin music,Jazz,blues,drum,piano,Indian music,country music等。這樣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對文章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有關音樂的圖式,從而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此外,教師還可以就文章的體裁和題材對學生進行訓練,以使他們了解各種體裁和題材的文章風格特征。人教版SEFC各年級教材基本上都是依據(jù)話題而分單元篇寫的,在各個單元里的文章都圍繞著一個主題。教師可利用這一特點,按同一話題對學生進行專門的閱讀訓練。比如在教學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時,教師可以多花一點時間,讓學生閱讀有關地震、火災、洪水、暴風等和災后救援的文章,以豐富他們相關的內容圖式。教師還可就某一體裁的文章如議論文或說明文或記敘文,對學生進行集中訓練,讓他們掌握此類體裁文章的風格特征。例如教師在教學有關人物傳記類文章時,可以利用表格或按時間順序讓學生去完成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在教學閱讀文章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ielberg 時,教師可讓學生尋讀的方式閱讀課文后完成相關表格。
教師還可以以時間為主線,設計有關Steven Spielberg 的要事記,讓學生補充完整。這樣學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而且豐富了他們記憶中的形式圖式。
四、結束語
本文首先闡述了圖式理論的起源和概念,繼而提出了圖式的類型及其功能,最后討論了圖式理論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語言圖式是閱讀的前提,沒有語言圖式,不可能進行閱讀;內容圖式是有關文章內容的已有知識,缺乏內容圖式會使閱讀困難;形式閱讀是文體的體裁特點,有利于讀者整體把握文章篇章結構,不熟悉文章的風格特征也會影響閱讀效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加強語法、詞匯等基礎知識的教學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圖式,同時還要把各類體裁文章的組織結構和諸如歷史、地理、音樂、文學、法律等不同題材的文化背景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以建構完善學生的形式圖式和內容圖式。
參考文獻:
[1]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金愛英.圖式理論與高中英語閱讀中的導入策略[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