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宗勇
摘 要 語文閱讀教學中,該如何實施拓展教學,來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本文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時間段提出了可供參考的拓展途徑和方法,力求對教師的閱讀教學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拓展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041-01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應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痹趯嶋H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對培養(yǎng)的途徑或方式方法感到困惑,本文擬就初中語文閱讀拓展,談幾點筆者自己的做法。
一、課前拓展,掃除障礙
在教學中,有些課文所涉及的內容里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較遠,特別是反映古代生活的一些文章,學生難以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針對這種情況,在學習課文前,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一些背景資料,來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另外,還可以找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文章讓學生閱讀,為學習新內容掃除障礙,搞好鋪墊,這就是所謂的課前拓展。如,在學《曹劌論戰(zhàn)》一課時,課前,我向學生介紹了文章的時代背景;本文又作“齊魯長勺之戰(zhàn)”或“長勺之戰(zhàn)”。這一故事發(fā)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年),是齊桓公即為后向魯國發(fā)動的第二次戰(zhàn)爭。此前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王位的斗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國軍,因此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即齊桓公。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zhàn)于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fā)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shù)亻L勺展開的戰(zhàn)事。通過課前對上述時代背景的交待,幫助學生掃除了理解障礙,進而理解了課文內容,把握了文章的主題。
二、課中拓展,加深閱理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難,教師如果適時地根據(jù)內容、作者、主人公或單元訓練點等鏈接相關的補充材料,引導學生閱讀,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從而更好地達到理解課文內容、擴大閱讀量和拓寬閱讀面的目的,這就是所謂的課中拓展。還是以《曹劌論戰(zhàn)》為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目的并不清楚,即為什么要做到取信于民,這一仗才有取勝的可能?這時候,教師就有必要給學生補充相關的資料了。在當時,各諸侯國是不儲備常規(guī)軍的,一旦發(fā)起戰(zhàn)事,就由國君任統(tǒng)帥,貴族任各級軍官,而士兵則臨時從奴隸中征集。所以,只有做到了取信于民,這些奴隸們才有可能替你賣命出力的。這也是牧野之戰(zhàn)中商紂王帝辛的士兵臨陣倒戈的根本原因。在實戰(zhàn)過程中,弱魯戰(zhàn)勝了強齊也是學生有疑問的地方。這時,教師就有必要給學生補充這些資料:長勺之戰(zhàn)是陣地戰(zhàn),而長勺正是陣地戰(zhàn)的絕佳地段。所以,當強大的齊軍長途奔來時,已經喪失了交戰(zhàn)兵力上的優(yōu)勢。魯國以逸待勞,嚴陣以待,自然要輕松的多了。還有關鍵的一點,當時的作戰(zhàn)方式是車戰(zhàn),所以文中會有“公與之乘”“登軾而望之”“視其轍亂”等語句。這種戰(zhàn)爭的持續(xù)時間不長,所以魯國才有取勝的機會。
再比如,在教學《談生命》一課時,學生對“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這部分內容理解有困難,我們就可以讓學生閱讀畢淑敏寫的《提醒幸福》一文來助學生理解?!靶腋2⒉慌c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所以,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yōu)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弊x到這些文字,學生就會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本意。這樣就減緩了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坡度,更容易把握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要善待生命,熱愛生活。
三、課后拓展,增加積累
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币虼耍黄n文學完后,我們應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
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是選自某些長篇作品中的片段或根據(jù)其中某個部分改編的。比如魯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這個單元是小說單元,內容包括《智取生辰綱》、《楊修之死》、《范進中舉》、《香菱學詩》等篇目,這些篇目分別出自《水滸》、《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紅樓夢》等古典名著。學完課文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找出原著來讀一讀,或者讀一下與課文相關的章節(jié)。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能促進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有些課文學完后,還可以介紹作者在這一時期寫的系列作品讓學生閱讀。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還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對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最大限度地拓寬閱讀渠道,促使學生形成獨特而富有個性的閱讀行為,提高其理解文章的能力。這也正是我們語文閱讀教學的本意。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
[2]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九年級下冊)[M].山東教育出版社, 2014.
[3]畢淑敏.提醒幸福,2012(6).